一则经方医案的启示
不久前,在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医堂辨治了一位患肺炎的徐先生,27岁。年9月8日初诊。主诉高烧1周余,每天下午加重,体温最高39.9℃,胸部CT示:双肺下叶炎症,左下肺著,心包少量积液。服西药无效而求治于中医。
刻诊:发热无恶寒,咳嗽,痰液难以咳出,咳甚时胸部稍闷,上腹部轻度胀满不适,咽干咽痛咽痒不适,口干口稍苦不渴,头痛,头懵,正常汗,心烦,身困乏力,纳可,二便可,舌暗舌边红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苔白腻,脉弦数,寸浮关尺沉。
六经辨证:少阳太阳太阴合病。证属太阳表证未解,又内陷少阳太阴,病机乃太阳卫气(津液)郁表+少阳郁热津伤+太阴水饮挟气上逆。
方拟柴胡桂枝汤合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柴胡30g,前胡10g,黄芩15g,党参15g,炙甘草15g,姜半夏20g,桂枝15g,白芍15g,厚朴15g,苦杏仁20g,大枣6枚切开,生姜15g切片。4剂。日1剂水煎分2次服。
当即予以耳尖放血后,咽痛明显减轻。然后实施耳压疗法(王不留行子贴压耳穴),选穴:咽、喉口、肺、气管、内分泌、神门、交感。
二诊诉,服2剂药后,体温已经降至最高38℃左右,咳嗽咳痰,痰液已能够咳出,痰多,白痰黄痰夹杂,头痛头懵明显减轻,心烦,无汗,咽已不痛仍咽痒,口干不苦微渴,舌暗舌边红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苔薄微黄滑,脉弦数,寸浮滑关尺沉。
六经辨证:太阳太阴阳明合病。太阳卫气(津液)郁表+阳明里热+太阴水饮上逆。
方拟小青龙加石膏汤:生麻黄10g,桂枝10g,干姜10g,姜半夏15g,炙甘草10g,白芍10g,醋五味子15g,苦杏仁15g,细辛6g。8剂。日1剂水煎分2次服。
又实施耳穴疗法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