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品种的炮制,在选择原料上是有讲究的,要不然,或者会影响其性状,或者会影响其含量或者其它的理化指标。笔者略举几例:生山楂:宜选当年的新货,颜色鲜艳,感官漂亮,易符合“外皮红色”之特点,客户更容易接受。炒山楂:选隔年陈货,炒制所需时间相对短,容易符合“果肉黄褐色”之特点。并且,对所检测的成分(枸橼酸)破坏少。焦山楂:选两年至三年的陈货,炒制所需时间相对短,容易符合“表面焦褐色,内部黄褐色”之特点。并且,对所检测的成分(枸橼酸)损失少。山楂炭(地方标准):选三年至四年的陈货,炒制所需时间相对短,炒制效率高,易达到“表面焦黑色,内部棕褐色”的性状特点。且成本相对要低。炒王不留行:选三年内的新货,炒制前一定要干燥。选购原料时最好先取少许在炒锅中试试,看爆花率怎么样。炮姜:选干姜个子,过筛,大中小分级,分别进行烫制。炒烫要达到“断面边缘处显棕黑色,心部二分之一呈棕黄色”的程度,轻则浸出物不达标,再过则含量不达标。生山萸肉、生五味子:选择1-2年的新货,卖相好,客户更喜欢。酒萸肉、醋五味子:选择2-4年的陈货,不仅价格低,蒸制效果好,且收率相对要高(陈货相对要干燥些),在效果上没有区别。生黄精:选颜色淡黄色半透亮的,外观漂亮,上档次。酒黄精:可用黄棕色的,可降低成本。生大黄、酒大黄:选色黄无糠心黑心的。另外,生大黄最好是主根片,酒大黄可带水根片。熟大黄、大黄炭:可用含糠心或黑心的,以及边角碎料。这样既可降低原料成本,又可符合标准。制何首乌:无论是采用炖法还是蒸法,其所用的黑豆汁,宁多勿少,一定要炖透或者蒸透,使心部也要糖化。另外即使原料的结合蔥醌不达标,也不影响制何首乌的检测指标。生栀子、炒栀子:选择色泽鲜艳的原料加工,品相好,易销售。焦栀子:可用色泽变暗的陈货加工。这样便于炒制且原料成本低。今天就暂举这些例子,还望各位同仁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