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挖菜糊涂始麦蒿莪蒿播娘蒿抱娘蒿

北京最好的白癜风专科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

春季麦苗返青后,一些野菜也借机萌发了。除了常见的荠菜外,麦田里还有两种独有的野菜:麦蒿和麦蓝。

麦蒿学名播娘蒿,十字花科播娘蒿属植物,又称米米蒿。其实小麦秋播时,随着小麦种子的萌发,潜伏在麦田里的麦蒿种子也跟着发芽了。麦蒿是影响小麦生长最主要的杂草,尤其是春天长出来的这一茬麦蒿。风暖玉润,又尽得水肥之利,还没等小麦抽穗,麦蒿就开花结果了。

麦蒿植株密生羽状裂叶,有的可比高小麦。一株麦蒿分出多个叉,开黄色小花,花落后结出细长的豆角。

麦蒿的种子可作药用,功能泻肺祛痰,行湿利水,止咳定喘。(这玩意儿说不定能辅助治疗新冠肺炎)。小时候采药,除了挖大黄草小黄草,就是采麦蒿种子。快熟的麦蒿,满株的蒿角呈黄绿色,将麦蒿植株拦腰折断,晒干后,轻轻捶打,种子就会弹出来,收集到一起就可以卖了。

麦蒿种子细小而饱满,呈红褐色,药用名叫葶苈子。有一段时间,我就以为麦蒿就是葶苈。后来学过中医的姐夫告诉我,麦蒿种子只是做葶苈子用,而葶苈则是另一种植物。因为它们种子的功效是一样的,所以都叫葶苈子。还有一种独行菜,也常见于田埂路旁,与麦蒿很相似,种子也做葶苈子用。

真正的葶苈也是十字花科植物,叶子倒卵形,边缘有细齿,密生细毛。总状花序,花初呈黄色,后期为白色。花落结小短角,种子亦细小褐色。

同学所拍麦蒿图片

麦蒿,源自中国植物图像库

独行菜,图片源自中国植物图像库

葶苈,图片源自中国植物图像库

清人吴其濬在《植物名实图考》中引《滇本草》谓:葶苈一名麦蓝菜,生麦地。并且老吴还亲自采了一棵观察,说葶苈状如荠菜,高达二尺,叶大无花枝。

这个麦蓝的称呼,应该是南方人的习惯称呼吧。反正在北方,我们所称的麦蓝,并非葶苈,而是指药用名为王不留行的一种植物。

麦蓝也生长在麦地中,但不像麦蒿那么多。麦蓝是石竹科植物,叶对生,光滑,茎较软,常匍匐而生,初夏开小红花,结青白色果实。王不留以种子入药,可通经活血,下乳。其下乳之效,“虽王命不能留其行也”,故有此名。

麦蓝菜,也称王不留行

还有一种植物也叫播娘蒿,其实应该叫抱娘蒿,也就是莪蒿。反正蒿类植物名目繁多,如艾蒿、青蒿、白蒿、黄蒿、蒌蒿、竹蒿等,真使人傻傻分不清。好多人因为莪蒿也称播娘蒿,就以为麦蒿就是莪蒿,其实错了。莪蒿学名角蒿,属紫薇科,为多年生草本植物,互生叶,羽状,夏秋开花,紫红色,唇形花冠,长角状蒴果。

《本草纲目》说:“莪抱根丛生,俗谓之抱娘蒿”。《救荒本草》称莪蒿为播娘蒿。但《植物名实图考》里又有莪蒿条目,又有角蒿条目,看来吴其濬以为,角蒿和莪蒿不是一种植物。

莪蒿称抱娘蒿,是因为这种植物抱根丛生,像儿童抱着父母的样子。元代文学家王磐著有《野菜谱》一书,在“抱娘蒿”后写了这样一首民谣:“抱娘蒿,结得牢,解不散,如漆胶。君不见昨朝儿卖客船上,儿抱娘哭不放。”

莪蒿,图片源自中国植物图像库

蒌蒿,图片源自中国植物图像库

诗经里有一首“菁菁者莪”,写的就是莪蒿:“菁菁者莪,在彼中阿。既见君子,乐且有仪。菁菁者莪,在彼中沚。既见君子,我心则喜。菁菁者莪,在彼中陵。既见君子,锡我有朋。泛泛杨舟,载沉载浮。既见君子,我心则休。”

作者以莪蒿起兴,写了一个女孩子见到心仪男子的喜悦之情。古人食不果腹,随便见到一种野草,尚能联想到爱情、离别、思念……如今我们衣食丰足了,见到一种野草,却在想它能不能吃,我真想不到是什么道理。

去年有位同事晚上给我电话,说挖了点王不留,都煠好了让我带回家包饺子吃。满心欢喜呢,傍晚在时候,同事又过来电话,说因为没跟媳妇说,被媳妇送给她的朋友了。前些日子见同学在圈里晒挖麦蒿包饺子。我的记忆里没吃过麦蒿,也没吃过麦蓝,更没吃过莪蒿。但这些蒿确实都能吃。《植物名实图考》说莪蒿“生泽田渐洳之处,叶似斜蒿而细,科生三月中,茎可生食,又可熟食,香美,味颇似蒌蒿。”蒌蒿也是蒿的一种,初生时柔嫩香脆,也可食用,苏轼有诗“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植物名实图考》说葶苈“醃为蔬,脆而不甘,与荠味殊别”。味道就较荠菜不如了.麦蓝虽不属蒿,但也可食,《救荒本草》谓:王不留“叶可煠食,子可为面食”。而麦蒿、葶苈的种子不但入药,还可以榨油。

现在麦苗刚返青,得春风雨露,见风长。麦蒿、莪蒿、麦蓝、蒌蒿也正当时,认不认得清的,反正都能吃,真该去挖些了,要不待几天,等蒿子长壮了,就没那种鲜嫩的味了。

阅读链接:人间草木雪泥鸿爪

长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angbuliuxinga.com/wxys/692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