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王不留行麦地与哺乳

1、本系列文章只做资料收集使用,无关商业盈利,部分图片选自某宝的各个商家、并非广告,购物需谨慎;2、只为满足自己的好奇,秉持着“这东西能吃吗?怎么吃?”的好奇心,而非医学科学探讨;3、本人认可“药食同源”、“配伍禁忌”等传统文化,但对中医队伍是否传承了完整的传统表示质疑,请中医黑、中医粉等均勿扰。4、如有医疗、养生等需要,请遵医嘱,万勿自行食用。

小插曲:麦地与哺乳

今天的整理,我觉得很有趣:

王不留行的名字,有点霸气;但是其出身的植物,麦蓝菜,是麦地里常见的野草。

我很想知道,

1、既然王不留行,是产后乳汁不下的常用药,那么,同样在麦地里生长的麦子,有没有类似功效呢?

2、既然麦地到处是、麦蓝菜又是常见的野草,那么,女子闭经、乳汁不通等病症是不是也很常见呢?

于是,我做了拓展查询:

1、麦地里的植物都有啥?

不知道有多少朋友跟我一样五谷不分。麦地里有啥?有麦子啊!那你知道麦子,分大麦和小麦吗?嘿嘿!不知道吧?大麦——一般作为啤酒的原料,或者饲料小麦——一般作面粉。

所以,麦地一般是指小麦地。而小麦地里的杂草,我看到一篇资料里整理了23种;另一篇资料里说:“我国小麦田杂草就有40余科多种,对小麦造成严重影响的有30多种。”

数量实在是太多,扒拉不过来。以我的认知,恐怕其中有很多是可以吃的,比如荠菜;当然也有人不吃的,比如狗尾巴草;但是它们能不能入药,可真不好说了,毕竟偏方到处是。

在此,我想呼吁一下做科普的各位,大家以后介绍植物的时候,能不能靠近老百姓的生活,说明一下这种植物能不能吃呀!!!

哦,对了,虽然没有查找每一种常见野草,但是我把大麦查了一下。

2、是否有类似功效:

王不留行,常用于女子闭经、乳汁不通等病症,也可治疗乳痈。

有趣的是,小麦,有如下的记录:“治妇人乳痈不消:白面半斤,炒令黄色,醋煮为糊,涂于乳上。(《圣惠方》)”

更有趣的事情来了,大麦的麦芽,不论生熟,都有回奶消涨的功效!哺乳期是禁服的!

3、女子闭经、乳汁不通等病症很常见吗?

在我的偏见认知里,治疗疑难杂症的药材大都是珍稀罕见的,治疗常见病的药材也都很常见。王不留行,是麦地里的常见杂草,它治疗的疾病也是很常见的吧?

“闭经分为原发性闭经与继发性闭经。原发性闭经是指女性年逾16岁,虽有第二性征发育但无月经来潮,或年逾14岁,尚无第二性征发育及月经。继发性闭经是指月经来潮后停止3个周期或6个月以上。”

“妇人之乳,资于冲脉,若初产而无乳者宜通之。若累经产而无乳者,亡津液故也,须服滋益之药。若虽有乳,却不甚多者,服通经之药以动之,仍以羹引之,并宜壮脾胃为主。”

“乳痈,中医病名,是以乳房红肿疼痛,乳汁排出不畅,以致结脓成痈的急性化脓性病证。”

看来,的确是女性的常见疾病了。

麦地里的主要作物小麦,是人们生存的主粮,而其周围生长的一种杂草,竟然也有辅助女性养育的作用。据说在有毒蛇的地方,其周围也会有解毒的草。这种相生相克的自然,好神奇!

王不留行

麦蓝菜的果实

石竹科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

《本草时光》里有如下记载:

麦蓝菜以成熟种子入药,称为“王不留行”,其色黑,成球状,大小如同芝麻。关于其名称,李时珍有过这样的解释:“此物性走而不住,虽有王命不能留其行,故名”,所谓“性走不住”,指的是它善于活血、行血,行而不流;虽然于理可通,但最早记载它的《神农本草经》,并未言其活血之功,却提到了能“止血”。

夏季麦蓝菜果实成熟时采收,晒干,取种子为用,王不留行除有活血作用外,还有通乳之功,常用于女子闭经,乳汁不通等病症。

麦蓝菜的样子

(拍摄:1徐伟超、2王峰祥、3周亭、4徐晔春、5朱仁斌,PPBC中国植物图像库)

《中国植物志》里有如下记载:

广布于欧洲和亚洲。我国除华南外,全国都产。生于草坡、撂荒地或麦田中,为麦田常见杂草。

成为中药材

王不留行,夏季麦蓝菜果实成熟、果皮尚未开裂时采割植株,晒干,打下种子,除去杂质,晒干生用或炒用。

加工炮制

王不留行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

炒王不留行

取净王不留行置锅内,用中火加热,炒至大多数爆裂成白花时,取出放凉。

功效作用

味苦,性平;

行血通经,下乳消痈,利尿通淋;

归肝、胃经

主治

1、血瘀经闭、痛经、难产:本品善于通利血脉,活血通经,走而不守。

2、产后乳汁不下,乳痈肿痛:本品归肝、胃经,走血分,苦泄宣通,行而不留,能行血脉,通乳汁。

3、热淋,血淋,石淋:本品性善下行,能活血利尿通淋。

用法用量

内服:煎服,5-10g。

外用:适量。

注意事项

孕妇、血虚无瘀滞者均禁服。

相关论述

1、《神农本草经》:“主金疮,止血逐痛。出刺,除风痹内寒。”

2、《本草纲目》:“利小便。”“王不留行能走血分,乃阳明冲任之药,俗有‘穿山甲、王不留,妇人服了乳长流’之语,可见其性行而不住也。”

3、《本草新编》:“王不留行,乃利药也,其性甚急,下行而不上行者也。凡病逆而上冲者,用之可降,……但其性过速,宜暂而不宜久,又不可不知也。”

临床应用

治经行不畅、痛经及经闭,常配当归、川芎、香附、红花等药用。

治产后乳汁不下常用之品,常与穿山甲等同用,如涌泉散(《卫生宝鉴》)。

治产后气血亏虚,乳汁稀少,配黄芪、当归或当归、猪蹄同用。

治乳痈肿痛,配蒲公英、夏枯草、瓜蒌等,如《本草汇言》治乳痈初起方。

治多种淋证,常与石韦、瞿麦、冬葵子等同用。

相关配伍

王不留行配川芎:

王不留行善于通利血脉,活血通经,走而不守;

川芎善于活血行气,下调经水。

两药伍用,活血调经之功增强。

适用于血瘀经行不畅、痛经、闭经等。

王不留行配黄芪:

王不留行善能通经下乳;

黄芪善能补中益气。

两药伍用,寓通于补,能补气通经下乳。

适用于产后气血亏虚,乳汁稀少。

王不留行配石韦:

王不留行功善活血通经,利尿通淋;

石韦功善清热利水,破血通经。

两药伍用,清热利尿通淋之功增强。

适用于膀胱湿热所致热淋、血淋、石淋等多种淋证。

鉴别用药

王不留行与牛膝:

两药均具有活血通经,利尿通淋之功,均可用治瘀血阻滞的经闭、痛经、月经不调、产后腹痛,以及淋证、小便不利等。

然王不留行又能下乳消痈,又常用治产后乳汁不下,乳痈等。

牛膝又能补肝肾,强筋骨,引火(血)下行,常用治肾虚腰痛,久痹腰膝酸痛乏力,头痛、眩晕、吐血、衄血等火热上炎、阴虚火旺之证。

王不留行与木通:

两药均具有通经下乳,利尿通淋之功,均可用治血滞经闭,产后乳汁不下,乳痈肿痛,以及淋证涩痛,小便不利等。

然王不留行味苦性平,活血通经之力较强,瘀血阻滞的经闭、痛经、月经不调、产后腹痛者多用。

木通味苦性寒,泄降力强,长于清心火,利小便,热淋涩痛、小便短赤,口舌生疮者多用。

王不留行与瞿麦:

两药均具有活血通经,利尿通淋之功,均可用治瘀血阻滞的经闭、痛经、月经不调、产后腹痛,以及淋证,小便不利等。

然王不留行味苦性平,功长活血通经,下乳消痈,瘀血阻滞证及产后乳汁不下,乳痈者多用。

瞿麦苦寒泄降,功善利尿通淋,导热下行,热淋、血淋、石淋者常用。

相关药品

乳泉颗粒、尿塞通片。

相关方剂

涌泉散(《卫生宝鉴》)。

药膳食疗

水烫磨笼虾:

文献来源:

1、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angbuliuxinga.com/wxys/688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