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芍种植技术简介赤芍种植技术
赤芍是著名野生道地中药材,应用历史悠久,用途广泛且需求较为刚性,每年都有相当数量的出口。赤芍是北方野生药材品种中比较重要的一个品种,也是一直以来人气较旺的品种,赤芍在年的寒冬再度开始发力,就像一颗闪耀的明星,点燃了沉寂许久的药市,目前内蒙产地赤芍统货30-35元/公斤,由于大货不易组织,随着需求拉动,市场货源的进一步紧缺,后市行情仍有继续走高迹象
一、概况
赤芍为毛茛科植物芍药或川赤芍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根茎、须根及泥沙,晒干切片入药。赤芍气微香,味微苦、酸涩,具有清热凉血,散瘀止痛功效,主要用于治疗温毒发斑、吐血衄血、目赤肿痛、肝郁胁痛、经闭痛经、症瘕腹痛、跌扑损伤、痈肿疮疡等症。野生芍药多集中生长于北方海拔~1m的山地和草原。土壤为棕色或暗棕色森林土,常见于山坡、沟旁、阔叶杂木林下,林缘和灌木丛。川赤芍集中生长在青藏高原的边缘地带的山原和峡谷地,土壤多为高原棕壤和暗棕壤。具有喜光、抗旱及耐寒的特性。
二、产区分布
赤芍主产于黑龙江、内蒙、甘肃、四川、菏泽等地,目前主要商品量来源于内蒙、甘肃两地,以野生为主,目前尚无大规模家种报道;价格以前内蒙货略高,近年来由于内蒙资源不足,与甘肃货基本持平。
三、需求增加
赤芍是常用家种大宗药材,需求量巨大,产地集中,生长周期长,需求刚性,较容易存放,不仅是众多药商长期追逐的对象,也是一些资金雄厚的大户乐于参与的品种。赤芍不是特效药材,是很多方剂不可缺少的配伍。饮片用量也最为普遍,有一个庞大的饮片加工大军,饮片年需要量也在吨左右。每年出口到日本、韩国不少于数万吨。
四、种植要求
芍药性极耐寒,耐旱,喜肥怕涝,喜湿润。要求土壤疏松、肥沃、深厚,以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夹沙黄泥土、冲积壤土为好,忌连作,轮作间隔时间2-3年。喜阳光,夏季喜凉爽气候,稍有遮荫开花尚好。盆栽芍药盛夏烈日下易焦叶,应注意遮阴。芍药为肉质根,根系较长,故应栽植在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中,栽于黏土和低洼积水的地方易烂根。喜阳光充足。山地栽培应选向阳坡地,四周不可有树林及高坡阴蔽,以免影响产量。
五、主要病虫害
叶霉病的防治1.病症叶片和绿色茎发病。在病枝剪除不彻底、土壤保肥保水力差和水肥管理差、植株生长衰弱的地块发病较重。2.防治技术处理病残株,秋季彻底剪除病枝,并清扫落叶,集中烧毁。加强田间管理,增施有机肥料,促进植株健壮生长,增强抗病性。药剂防治,在芍药发芽后,于3月下旬到开花前,喷洒50%的多菌灵芍—倍液。每10天左右喷药1次,共喷3次。或喷洒50%托布津倍液,65%代森锌倍液。
六、繁殖技术
1.芍头繁殖芍药在收获时,先将芍药根从芍头着生处全部割下,加工成药材。所留下的芍头,选其形状粗大、芽头饱满、无病虫害的,按芍头大小、芽的多少,顺其自然用刀切成2—4块,每块有粗壮的芽苞2—3个,供种苗用。一般生长好的芍药,1亩地所得到的芍药可以种植2—4亩。
七、播种繁殖法
芍药种子成熟时,果实开裂,应随采随播种。播前要整地做畦,浇透水,然后播种。播后覆细沙土,厚度为种子直径的1-2倍,经常保持土壤湿润,必要时上面可盖上一层麦秸或玉米秸,以达遮阴、通风、保湿的目的。秋季播种的当年即可生根,但幼芽在翌年春暖后始能出土。种子宜当年收当年种,种子放的时间越长,发芽率越低。用种子繁殖开花约需4-5年。
八、栽植1.栽种时间一般宜在10月,但以早栽种为好。9月上旬气温下降即可种植,有利于早发根和生长;最迟不超过11月上旬。下种过迟,贮藏的芍根和芍头已发出新根,栽时易折断,同时气温下降对发根不利,影响第2年生长。2.方法不论平畦或高畦,均按行距40—50厘米,株距3—40厘米栽种,每亩颗左右。用芍头种,开浅平穴,每穴种芍头2个,并摆放于穴内,相距4厘米,切面朝下,覆土8—10厘米,作成馒头状或垄状。分根下种,用锄头或二齿耙开穴,穴开成35—45度的斜面,深约20厘米,每穴种2条根,头朝南,根向北,栽于斜面上,芽与畦面平,将两根栽成外“八”字形,根要栽直,用少量土固定芍根,然后在根尾部上方覆土,作成馒头状或垄状均可,适当培土。栽种当年需肥量少,不用追肥。为使芍药良好生长,以后每年需进行合理施肥。第一次在4月份出芽时施用,每亩施人粪肥kg,宜淡不宜浓;第二次在5月份现花蕾时施用,每亩施氯化钾1.2kg,人粪肥1kg;第三次在花谢后,植株孕育翌年花芽时施用,每亩施粪肥kg、菜饼50kg-kg、过磷酸钙25kg-40kg,在行间开穴施入。每次施肥后,都要浇足水,并应立即松土,以减少水分蒸发。其余时间,只要保持土壤湿润即可。雨季及时排水,结合中耕除草。
九、田间管理
1.中耕除草芍药栽后头2年,因株行距较宽,每穴发苗不多,容易滋生杂草,妨碍幼苗生长。下种后,最好在畦面铺厩草肥,以增加肥力,并抑制杂草的生长。栽种次年的红牙露出后,应立即中耕除草。但此时芍根纤细,扎根不深,不宜深锄。切忌在株旁松土除草,以免损伤芍根,影响生长,甚至枯死。以后4—6月各中耕除草1次。7—8月高温季节,可不中耕除草。冬季应清除枯枝残叶,全面中耕除草。每次松土,只宜浅锄,免伤芍根。以后每年中耕除草3—4次即可。2.排水芍药喜干怕水,一般只在严重干旱时灌溉。但在多雨季节,要注意排水,否则容易引起烂根。3.追肥芍药第1年不用追肥,以后每年应追肥1次,每一次在幼苗出土时,每2次在枝叶枯萎前,每平方米施公斤。春施肥以人粪尿等速效肥公斤/平方米为主。第4年3月份每平方米施公斤人粪尿、硫酸铵10公斤和过磷酸钙25公斤。4月份加磷肥按上述肥量再施1次。4.摘蕾在4月中下旬现蕾时,选晴天将其花蕾全部摘除,以利于集中养分,促进根的生长。要收种的植株,宜适当去掉一些差的花蕾,其余留下,以备采子。十、生长周期及价值
栽后4—5年收获,于立秋前挖出全根,除去根头,抖去泥土,根系粗细均匀而平直,长10~20厘米,直径1~1.8厘米。表面淡红棕色或粉白色。质坚实而重,味微苦而酸。以根粗长、匀直、质坚实、粉性足、表面洁净者为佳。赤芍的生长周期为4—5年,亩产量在0-公斤(鲜根),一般2.5--3斤鲜根可晒制1斤干货,亩产干货--2公斤左右。市场价格20元/公斤,亩效益在0元左右。前3年可以在行距内套作农作物或经济作物,比如大蒜、朝天椒等,而且不会影响农作物产量和芍药的生长。
十一、市场行情
芍药是经常被用到的一味中药,它虽不是特效药材,但却是很多中药配方中不可缺少的配药,在我国中药市场上需求量很大。现代医学也在不断增加对赤芍的研究,以利用它治疗更多现代病症。每年8月中旬赤芍开始拉开产新序幕,亳州、菏泽、安国等地的药商便会前往产地争相抢收。
十二、效益分析
每亩地:4年地租元。定植前整地元。栽苗棵,单价0.3元,苗款元。4年肥料元。专用除草剂元。人工元。总投入共合计:元。4年产干品1公斤以上每公斤出售价20元,亩效益元以上。纯利润20元以上。
内蒙赤峰赤芍产新中行情暂稳
内蒙古赤峰产区赤芍正在产新采挖中,新货陆续出土加工,产地行情平稳运行。目前持货商家报价统货每公斤36元,选货45-50元,货源走动可以。
内蒙赤峰赤芍产新中行情暂稳
内蒙古赤峰产区赤芍正在产新采挖中,新货陆续出土加工,产地行情平稳运行。目前持货商家报价统货每公斤36元,选货45-50元,货源走动可以。
??热点追踪:赤芍产新到后期行情能否再走高?赤芍是近期涨速较快品种之一,属于东北野生系列和近期的热点品种。那么,备受 :赤芍、赤芍药、炒赤芍处方中写赤芍、赤芍药指生赤芍,为原药材去杂质,刮去粗皮,晒干,润透切片生用入药者。炒赤芍为赤芍片用文火炒至黄色,略见焦斑摊晾,然后入药者。 :北赤芍:又名赤芍、赤芍药、草芍药。为植物赤芍和卵叶赤芍的根。主产于中国东北和内蒙古等地。其中以多伦产者品质最优。多伦赤芍:为内蒙古多伦地区产的北赤芍。产量大,品质优,全国销售并且出口。京赤芍:为产于北京近郊西山一带的北赤芍。西赤芍:又名西芍药、川赤芍。为植物川赤芍(毛果赤芍)的根。主产于四川西昌、甘孜、凉山、阿坝等地。此外,云南、贵州亦产。其中以西昌产者为最优。原皮赤芍:为赤芍药未刮去外皮者。刮皮赤芍:为赤芍药已刮去外皮者。以上商品以根条粗长、质松(俗称糟皮粉渣)者为佳。 :苦,微寒。归肝经。 :清热凉血;活血祛瘀。主温毒发斑;吐血衄血;肠风下血;目赤肿痛;痈肿疮疡;闭经;痛经;崩带淋浊;瘀滞胁痛;疝瘕积聚;跌扑损伤。用于温毒发斑,吐血衄血,目赤肿痛,肝郁胁痛,经闭痛经,症瘕腹痛,跌扑损伤,痈肿疮疡。赤芍的作用:
1、抗血栓形成作用 2.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3.降血脂和抗动脉硬化作用 4.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5.抗肿瘤作用 6.保肝作用
赤芍的性味归经性味:酸、苦,凉。 ①《本经》:“味苦,平。” ②《吴普本草》:“桐君:甘,无毒。歧伯:咸。李氏:小寒。雷公:酸。” ③《别录》:“酸,平微寒,有小毒。” ④《本草衍义》:“味涩苦。” 归经:入肝、脾经。 ①《珍珠囊》:“足太阴脾经。” ②《汤液本草》:“入手足太阴经。” ③《本草经疏》:“手足太阴引经药,入肝、脾血分。” ④《药品化义》:“入肝、小肠二经。” ⑤《本草经解》:“入心与小肠。”
赤芍的副作用及禁忌:内服:煎汤,5~15克;或入丸、散。 :血虚者慎服。 ①《本草经集注》:“须(一作‘雷’)丸为之使。恶石斛、芒硝。畏消石、鳖甲、小蓟,反藜芦。” ②《本草衍义》:“血虚寒人,禁此一物。” ③《本草经疏》:“赤芍药破血,故凡一切血虚病,及泄泻,产后恶露已行、少腹痛已止,痈疽已溃,并不宜服。”
赤芍药方选录1、治疗赤痢多腹痛不可忍:赤芍药克黄柏克(以蜜拌合涂炙令尽锉).上药捣筛为散每服15克以淡浆水一中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稍热服.(《太平圣惠方》赤芍药散) 2.治疗血痢腹痛:赤芍药、黄柏(去粗皮炙)、地榆各50克.上三味捣筛每服15克以浆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不拘时温服.(《圣济总录》芍药汤) 3.治疗五淋:赤芍药50克槟榔一个(面裹煨).上为末每服5克水煎空心服.(《博济方》) 4.治疗急性乳腺炎:赤芍50~克生甘草10克.水煎服.如发热加黄芩另用白蔹根、食盐少许捣敷患处.(《单方验方调查资料选编》) 5.治疗妇人血崩不止、赤白带下:香附子、赤芍药.上等份为末盐一捻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服食前.(《太平圣惠方》如神散) 治衄血不止:赤芍药为末,水服二钱匕。(《事林广记》)
7、治妇人气血不和,心胸烦闷,不思饮食,四肢少力,头目昏眩,身体疼痛:牡丹皮、白茯苓、赤芍药、吴白芷、甘草各一两,柴胡三两(去芦)。上六味为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入姜、枣,煎至七分,温服,食后临卧各-服。(《博济方》赤芍药散)[8]
主要功效
去瘀,止痛,凉血,消肿。 治瘀滞经闭,疝瘕积聚,腹痛,胁痛,衄血,血痢,肠风下血,目赤,痈肿。 ①《本经》: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 ②《别录》:通顺血脉,缓中,散恶血,逐贼血,去水气,利膀胱大小肠,消痈肿,时行寒热,中恶腹痛,腰痛。 ③《药性论》:治肺邪气,腹中?痛,血气积聚,通宣脏腑拥气,治邪痛败血,主时疾骨热,强五脏,补肾气,治心腹坚胀,妇人血闭不通,消瘀血,能蚀脓。 ④《日华子本草》:治风补劳,主女人一切病并产前后诸疾,通月水,退热除烦,益气,天行热疾,瘟瘴惊狂,妇人血运,及肠风泻血;痔瘘、发背、疮疥,头痛,明目,目赤,胬肉。 ⑤《开宝本草》:别本注云,利小便,下气。 ⑥《滇南本草》:泻脾火,降气,行血,破瘀,散血块,止腹痛,退血热,攻痈疮,治疥癞。 ⑦《药品化义》:泻肝火。
简易识别两种赤芍的真假赤芍为传统常用中药,在我国应用历史悠久。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原名芍药,列为中品。具有活血散瘀、清热凉血的功效,用于治疗胸肋疼痛、腹痛、目赤、痛经、经闭、吐血衄血、痛肿等病症,是活血化瘀之要药。赤芍品种繁多,在药材市场上商品赤芍又分为赤芍和川赤芍等两种,此两者药材性状、功效虽略有相似,但品质好坏和临床疗效效果均有差异,市场价格也各不相同。故消费者在购买赤芍时,需注意鉴别。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两种商品赤芍有哪些区别及怎样快速鉴别其真假。
一、来源区别
1.赤芍:为毛茛科植物芍药PaeonialactifioraPall.野生品的干燥根。
2.川赤芍:为毛茛科植物川赤芍PaeoniaveitchiiLynch的干燥根。
二、产地分布区别
1.赤芍
主产内蒙古、辽宁、黑龙江、吉林、河南等地。此外,山西、甘肃、青海亦产。以内蒙古多伦产者质量最佳,俗称“多伦赤芍”。
2.川赤芍
主产四川。此外,陕西、山西、甘肃、青海亦有分布。
三、历代名典记载区别
①《神农本草经》:“芍药,味苦平。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生川谷。”
②梁?《名医别录》曰:“芍药生中岳川谷及丘陵,二月、八月采根暴干。”
③陶弘景曰:“今出白山、蒋山、茅山最好,白而长尺许。余处亦有而多赤,赤者小利。”
④宋。马志曰:“此有赤白两种,其花亦有赤白两色。”
⑤苏颂曰:“今处处有之,淮产者胜。春生红芽作丛,茎上三枝五叶,似牡丹而狭长,高一二尺。夏初开花,有红白紫数种,结子似牡丹子而小。秋时采根。崔豹古今注云:芍药有两种:有草芍药、木芍药。木者花大而色深,俗呼为牡丹,非矣芍药有金芍药,色白多脂肉;木芍药色紫瘦多脉。”
⑥陈承日:“今世多用人家种植者,乃欲其花叶肥大,必加粪壤。每岁八九月取根分削,因利以为药。今淮南真阳尤多,根虽肥大而香味不佳,入药少效。”
⑦明?《本草蒙筌》:“芍药近道俱生,淮南独胜,开花虽颜色五品,入药惟赤白二根。山谷花叶单,家园花叶盛,根轻虚无能。”
⑧李时珍曰:“昔人言洛阳牡丹、扬州芍药甲天下。今药中所用,亦多取扬州者。十月生芽,至春乃长,三月开花。其品凡三十余种,有千叶、单叶、楼子之异。入药宜单叶之根,气味全厚,根之赤白,随花之色也。”
⑨清?《本草从新》:“白芍药……白益脾,能于土中泻木,赤散邪,能血中之滞。赤白各随花色,单瓣者入药。”
四、性状鉴别
1.赤芍
根呈圆柱形,稍弯曲,长10~40cm,直径0.6~3cm。表面棕红色或紫黑色,具横向凸起皮孔及支根痕,有粗而深的纵沟纹,外皮粗糙手捻易脱落,破皮处呈白色或淡棕色。体轻质松,易折断,断面平坦,粉红色或粉白色,放射状菊花心明显,问有裂隙。气微香,味微苦而酸涩。
2.川赤芍
根头部稍具粗芦头,根长5~20cm,直径0.7~2.5cm。根刮去外皮者黄白色,未刮掉外皮者红褐色或暗棕色,具纵皱纹。质坚脆,易折断,断面黄白色,可见菊花心,木化程度小。气味同上种。
五、快速鉴别要点
赤芍为白芍野生品。其形态特征:根圆柱形而长,棕红色或紫色,有栓皮脱落花斑;体轻质松,断面具放射状菊花心,有裂隙;气微香,味微苦而酸涩。川赤芍则根头稍带芦头而根较短、质坚脆,断面黄白色,不具裂隙,余同上种。市场以赤芍(多伦赤芍)质量最佳。
另,伪品草芍药的根生于横走的根茎上,根呈圆柱形,较短小,黄褐色,质坚硬,断面灰白色。形态较异。通过性状特征要点比较可资鉴别。
赤芍的经济效益和行情分析如果以目前正常产量、正常价格以最保守的计算则利润是种玉米的23倍。
赤芍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茎入药,天然散生于林缘及低地,人工栽培对土壤要求不严。其人工可以栽培的种类较多,其中以赤芍(Paeonialactiflora)和川赤芍(Paeoniaveitchii)占主要数量。赤芍生于我国东北、华北和西北,川赤芍生于西南。近10年来由于野生资源保护不利和过度采挖,现在无论是赤芍还是川赤芍野生资源已非常稀少。现在赤芍药材产品市场奇缺,几乎处于真空状态。目前的药材市场之所以近乎真空,缘于市场对需求量的急剧增大。原为一味普通的中药,但随着中、西医药学研究的迅速发展,近年对赤芍的药用价值和适用范围的广阔性有了巨大的发现。它的中医制剂是煎汤、丸、片、散、膏,西医是提取赤灼精(d—儿茶精,d—catechin)等。其药用价值的重要性和适用范围大致是:抗血栓形成,抗血小板聚集,降血脂和抗动脉硬化,保护心血管系统,抗肿瘤,保肝,镇静,镇痛,增进食欲促消化,降血压,抗溃疡等。上面列出的赤芍药用价值,说明中、西医对其进行了极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重大的成果。而对人类危胁的第一大杀手是心血管病,第二是癌症,可见赤芍药用价值极高,市场需求必居高不下。不仅西药需要赤芍,现在国内中成药也有种含赤芍成分。现在野生资源近于消失,人工栽培正在新产期,所以到目前国内尚未发现可以提供商品的大面积种植。上世纪80年代每公斤4元,90年代16元/kg,5年18元/kg。近年由于药用价值的突破性发现,5年以后市场用量逐年增加,年每公斤飙升到30元。而到5年各产地几乎都已采挖不到野生资源,仅内蒙人迹罕至之处还有野生资源。
人工栽培5年1个生产周期,一般每亩产药材量4千kg,价格6元/kg,则5年亩产值2.4万元。而5年每亩直接投入合计3千元,利润即2.1万元,则每亩每年利润最低5千元。这个5千元/亩?年的最低利润是种玉米的9倍;如果以目前正常产量、正常价格计算则利润是种玉米的23倍。事实上的利润远比保守算法高得多。
以上计算的经济效益除药材外,赤芍的经济价值还体现在,又是重要的美化植物。在庭院、厂区、社区、街道、公路两侧均可栽植。其花色粉红,鲜艳如牡丹,花期5-6月,花香沁人心脾,而且香气远溢。一丛赤芍花,30m开外可感受芬芳而至。所以关于赤芍花的古代传说、神话故事很多,而赤芍的罗马文原意是乳香花,在我国北方曾有姑娘未嫁时,家中庭院栽种一丛赤芍花的习俗。赤芍花的艳丽芬芳,使之诗意盎然——折赠佳人花一枝,手边尚余香半日。赤芍花的美化价值还体现在,它与花皇后牡丹(P.suffruticosa)同属毛茛科芍药属植物,所以北方繁殖牡丹有用赤芍为砧的做法。如此,对赤芍的产品开发,就不仅包括药材,也得对准绿化美化市场。
开展赤芍种植可以做强产业,适合林场职工及林农进行林地经济开发。其中林地可以包括在公路两侧林带边种植。现在南方有个县开始计划在公路两侧栽种白芍(P.sterniana),5年后采挖药材,平均每年的利润相当于县里每年地方财政收入的5.6%。而白芍的艳丽和花香还稍逊赤芍,所以赤芍的开发前景不仅是大的,而且应该是很大的。
赤芍分为河北、黑龙江、内蒙古、吉林、辽宁等地的粉赤芍,还有一种是四川和甘肃等地的川赤芍,总体来说,川赤芍含量稍差,价格稍低。众所周知,赤芍一直都是伪品充斥和以次充好非常密集的品种,有的人就用黑白芍切片冒充赤芍,从而造成正品赤芍用量的减少;还有价格高时不法药贩将地榆片掺入赤芍片中,赤芍价格越高掺入量越大;同时粉赤芍价格要好于川赤芍,粉赤芍价升,川赤芍也会被掺到粉赤芍中出售。所以赤芍一旦价格出现上涨,伪品就大行其道,严重影响了正品赤芍的正常交易。
野生资源的消耗速度大于其生长速度,资源是逐年减少的。8年以来,我国北方荒漠化日益严重,赤芍质量最好的内蒙古产区,野生资源日趋枯竭,可采挖量逐年减少,加上赤芍根系发达,大面积采挖势必破坏广大牧民的天然牧场,赤芍的采挖必然导致广大牧民的强烈反对。内蒙古等主产区政府采取多项措施,保护产地草原、山林,严惩无证滥采乱挖,致使赤芍减产幅度加大。经过短短三年沉淀,赤芍在年的寒冬再度开始发力,就像一颗闪耀的明星,点燃了沉寂许久的药市,目前内蒙产地赤芍统货38-39元,由于大货不易组织,有药商已经喊价40元以上……赤芍是北方野生药材品种中比较重要的一个品种,也是一直以来人气较旺的品种。从21世纪初,看好赤芍大涨的商家不在少数,但是赤芍好像一个害羞的姑娘,你越是说她涨,她就越害羞,同广大药商玩起了“藏猫猫”,直到9年药市环境转好,赤芍才出现了第一次飞跃,年药材市场牛市赤芍价格创下27元天价。要知道赤芍以前常年在10元以下徘徊,甚至常年在5元低价运行。
经过短短三年沉淀,赤芍在年的寒冬再度开始发力,就像一颗闪耀的明星,点燃了沉寂许久的药市,目前内蒙产地赤芍统货38-39元,由于大货不易组织,有药商已经喊价40元以上。赤芍人气聚集后期能否再度绽放?笔者简单分析一二。
一、从前低价的怪圈年以前,赤芍一直都处于低价期,价格长期在5元左右徘徊,其原因有二:
1、赤芍野生资源虽然逐年减少但尚未到达匮乏地步
赤芍以野生资源供应市场,家种种植需要3-5年,以前价格常年在10元低价徘徊,种植户完全没有种植积极性,全部靠野生资源供给全国。虽然药商连年都在喊资源匮乏,但价格一直都没有大的起色,说明资源确实没有到匮乏地步,只是每年正常消耗,野生资源的消耗速度大于其生长速度,资源是逐年减少的。这种情况就导致如果产新价格上涨,农户采挖积极性就被调动起来,产新后产量增大,导致后期价格下跌,另一种情况是产新前价格低,农户没有采挖积极性,导致产新后产量较少,价格出现上涨。这样赤芍的价格-产量-农户积极性就形成了一个赤芍波动回归的主线。
2、赤芍伪品较多以次充好非常明显
赤芍分为河北、黑龙江、内蒙古、吉林、辽宁等地的粉赤芍,还有一种是四川和甘肃等地的川赤芍,总体来说,川赤芍含量稍差,价格稍低。众所周知,赤芍一直都是伪品充斥和以次充好非常密集的品种,有的人就用黑白芍切片冒充赤芍,从而造成正品赤芍用量的减少;还有价格高时不法药贩将地榆片掺入赤芍片中,赤芍价格越高掺入量越大;同时粉赤芍价格要好于川赤芍,粉赤芍价升,川赤芍也会被掺到粉赤芍中出售。所以赤芍一旦价格出现上涨,伪品就大行其道,严重影响了正品赤芍的正常交易。
二、赤芍第一次绽放
8年以来,我国北方荒漠化日益严重,赤芍质量最好的内蒙古产区,野生资源日趋枯竭,可采挖量逐年减少,加上赤芍根系发达,大面积采挖势必破坏广大牧民的天然牧场,赤芍的采挖必然导致广大牧民的强烈反对。内蒙古等主产区政府采取多项措施,保护产地草原、山林,严惩无证滥采乱挖,致使赤芍减产幅度加大,加上年市场进入前所未有的繁荣期,绝大多数品种价格集体进入井喷期,赤芍也在这个傻瓜市场里出现了第一次天价,赤芍价格也达到第一天价28元左右。随之而来就是产量的猛增和伪品的充斥,价格下滑在所难免。
三、赤芍第二次绽放
进入年,多数药商均抱怨生意难做,主要是刚经历闭着眼睛买都能涨价的傻瓜市场时期,现在的市场需要分析和考察,需要众商家互相博弈互相竞争才能赚取利润,很多药商非常不适应,其实,随着我国生活水平整体提高对于食疗和健康的高度重视,国家对整个中药材和大健康产业的重视,市场还是处于蓬勃发展时期,只不过随着市场的成熟,闭着眼睛赚钱的时期已过,在中药材市场这么多品种中,总有一些品种还在疯狂,只是需要我们具有发现金子的慧眼。
就在我们抱怨之际,赤芍突然发力,市场统货价格也从25元涨到目前的40元左右,究其原因有:
1、两打两建,国家集中整顿市场,打击市场伪劣假冒一系列老生常谈问题,赤芍伪品问题得到有效抑制,赤芍真实的用量得到释放。
2、国家也在大力打击管控野生药材乱砍乱伐,主产区之一的黑龙江又出现洪涝灾害,天灾、人祸、管制加到一起,导致今年产量有限,加上今年北方野生药材人气较高,价格突破历史展翅高飞也在情理之中。
四、赤芍能否持续绽放
赤芍家种不成规模,而且生长周期3-4年,野生资源减少,伪品打击力度加大,家种远水难救近火,赤芍依然靠野生资源供应,后期行情应该维持高位,但此品种分布仍然较广,随着国家对伪品打击力度减弱及价格过高后调动的采挖积极性,货源还是会大量应市,价格会出现小幅回调,但在家种没有大规模应市之间应该都是保持上涨,虽然过程中会出现曲折。
内蒙古地区中蒙药药材生态种植现状分析及建议内蒙古地区中蒙药药材生态种植
现状分析及建议
赵云山1,李紫岩1,那木汗1,韩奇亨1,任凯1,张春红1,2,3*,李旻辉1,2,3,4*
(1.包头医学院,内蒙古包头;2.内蒙古自治区特色药用植物培育与保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内蒙古包头;3.内蒙古自治区特色道地药材资源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内蒙古包头;4.内蒙古自治区中医药研究所,内蒙古呼和浩特010)
[摘要]内蒙古自治区幅员辽阔,地形复杂多变,孕育了独特的药用植物资源;畜牧业发达,人口密度低,以热爱生态、亲近自然的蒙古民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融合等人文地理因素,造就了内蒙古地区中蒙药种植有着独特的地域人文特征:注重资源的节约、循环利用和生态保护,有着广泛的中蒙药药材生态种植基础和应用历史。本文在阐明中蒙药药材生态种植内涵的基础上,就内蒙古地区目前中蒙药药材生态种植的现状进行总结分析,并提出展望和建议,旨在为内蒙古地区中蒙药生态种植事业快速发展提高一点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内蒙古地区;中蒙药;生态种植
内蒙古自治区位于我国北部边疆,幅员辽阔,总面积.3万km2,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8。全区地形复杂多变,众多的高原(53.4%)以及山地(20.9%)的围绕阻隔和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等的影响,构成了以草原和荒漠为主体的景观生态区域,并依次由东向西从中温带湿润区、半湿润区过度到半干旱区、干旱区以至极干旱区,药用植物种类较为丰富,据《内蒙古植物志》(版)记载,全区药用植物种[1],其中蒙药药用植物种,可大规模开发的品种有余种。目前,全区人工种植及野生抚育的大宗中蒙药药材品种有40余种,总面积达万亩,万亩以上药材有赤芍、桔梗、北沙参、黄芪、甘草、黄芩、枸杞、肉苁蓉等[2]。
内蒙古自治区常住人口为2万,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1/64,由蒙古族、汉族、满等49个民族组成,人口数量以汉族居多,经济、文化等领域以蒙古族为主体,因此内蒙古地区中蒙药药材种植也明显带有民族地域特色[3]。蒙古族人民热爱并尊重和保护自然,注重资源的节约和循环利用,有着取之于自然、还之于自然的朴素自然观,这与农业生态种植(包括中蒙药药材生态种植)的宗旨相一致。在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中,调查发现内蒙古地区不但具备中蒙药药材生态种植的条件,也有着雄厚的药材生态种植基础和悠久的历史,本文在阐明中蒙药药材生态种植内涵的基础上,就内蒙古地区目前中蒙药药材生态种植的现状进行总结分析,并提出展望和建议,旨在为内蒙古地区中蒙药生态种植事业快速发展提供一点参考与借鉴。
1
中蒙药药材生态种植的内涵
中蒙药药材种植,是现代农业的一部分,其生态种植也是现代生态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具备生态农业的基本特征:①追求生态平衡,资源合理利用,减少对生态环境负面影响;②注重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重视综合经济学;③不用或少用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等,降低能源消耗,以较少的投入获得较多产出;④内部组成与结构复杂多样,有较强的抵抗外界干扰的缓冲能力和较高的自我调节能力,形成良性循环,有稳定和持续发展能力;⑤提倡使用固氮植物、作物轮作以及正确处理和使用农家肥等技术,副产品循环可再利用,尽量减少废弃物输出,能自我维持[4]。中蒙药药材生态种植是一个崭新的概念,郭兰萍认为,“中药材生态种植是在目前中药材GAP生产过程中,引入生态农业的理念和方法,按照遵循生态与经济整体统一的原理,在中药材GAP生产中建立生态与经济两者之间的协调和统一,不仅是有效控制中药材栽培土壤污染及连作障碍,确保中药材产量和质量,保障人民用药安全及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也是保护中药农业立地条件及土壤微生态,减少农残重金属污染,解决农业生态环境恶化,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和谐发展,促进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这段话可以看出,中蒙药药材生态种植的目的是保证中蒙药药材的质量和安全、保证生态环境的持续利用, 赤芍,该品为毛茛科植物赤芍.或川赤芍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根茎、须根及泥沙,晒干。功能:行瘀、止痛、凉血、消肿。主治:治瘀滞经闭、疝瘕积聚、腹痛、胁痛、衄血、血痢、肠风下血、目赤、痈肿、跌扑损伤的功效。
赤芍
目录?赤芍的功效与作用
?赤芍的性味归经
?赤芍的副作用及禁忌
?赤芍药方选录
?赤芍图片
赤芍的功效与作用编辑本段回目录赤芍的功效:
:赤芍、赤芍药、炒赤芍处方中写赤芍、赤芍药指生赤芍,为原药材去杂质,刮去粗皮,晒干,润透切片生用入药者。炒赤芍为赤芍片用文火炒至黄色,略见焦斑摊晾,然后入药者。 :北赤芍:又名赤芍、赤芍药、草芍药。为植物赤芍和卵叶赤芍的根。主产于中国东北和内蒙古等地。其中以多伦产者品质最优。多伦赤芍:为内蒙古多伦地区产的北赤芍。产量大,品质优,全国销售并且出口。京赤芍:为产于北京近郊西山一带的北赤芍。西赤芍:又名西芍药、川赤芍。为植物川赤芍(毛果赤芍)的根。主产于四川西昌、甘孜、凉山、阿坝等地。此外,云南、贵州亦产。其中以西昌产者为最优。原皮赤芍:为赤芍药未刮去外皮者。刮皮赤芍:为赤芍药已刮去外皮者。以上商品以根条粗长、质松(俗称糟皮粉渣)者为佳。 :苦,微寒。归肝经。 :清热凉血;活血祛瘀。主温毒发斑;吐血衄血;肠风下血;目赤肿痛;痈肿疮疡;闭经;痛经;崩带淋浊;瘀滞胁痛;疝瘕积聚;跌扑损伤。用于温毒发斑,吐血衄血,目赤肿痛,肝郁胁痛,经闭痛经,症瘕腹痛,跌扑损伤,痈肿疮疡。
赤芍的作用:
1、抗血栓形成作用 2.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3.降血脂和抗动脉硬化作用 4.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5.抗肿瘤作用 6.保肝作用
赤芍的性味归经编辑本段回目录性味:酸、苦,凉。 ①《本经》:“味苦,平。” ②《吴普本草》:“桐君:甘,无毒。歧伯:咸。李氏:小寒。雷公:酸。” ③《别录》:“酸,平微寒,有小毒。” ④《本草衍义》:“味涩苦。” 归经:入肝、脾经。 ①《珍珠囊》:“足太阴脾经。” ②《汤液本草》:“入手足太阴经。” ③《本草经疏》:“手足太阴引经药,入肝、脾血分。” ④《药品化义》:“入肝、小肠二经。” ⑤《本草经解》:“入心与小肠。”
赤芍的副作用及禁忌编辑本段回目录:内服:煎汤,5~15克;或入丸、散。 :血虚者慎服。 ①《本草经集注》:“须(一作‘雷’)丸为之使。恶石斛、芒硝。畏消石、鳖甲、小蓟,反藜芦。” ②《本草衍义》:“血虚寒人,禁此一物。” ③《本草经疏》:“赤芍药破血,故凡一切血虚病,及泄泻,产后恶露已行、少腹痛已止,痈疽已溃,并不宜服。”
赤芍药方选录编辑本段回目录1、治疗赤痢多腹痛不可忍:赤芍药克黄柏克(以蜜拌合涂炙令尽锉).上药捣筛为散每服15克以淡浆水一中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稍热服.(《太平圣惠方》赤芍药散) 2.治疗血痢腹痛:赤芍药、黄柏(去粗皮炙)、地榆各50克.上三味捣筛每服15克以浆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不拘时温服.(《圣济总录》芍药汤) 3.治疗五淋:赤芍药50克槟榔一个(面裹煨).上为末每服5克水煎空心服.(《博济方》) 4.治疗急性乳腺炎:赤芍50~克生甘草10克.水煎服.如发热加黄芩另用白蔹根、食盐少许捣敷患处.(《单方验方调查资料选编》) 5.治疗妇人血崩不止、赤白带下:香附子、赤芍药.上等份为末盐一捻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服食前.(《太平圣惠方》如神散) 治衄血不止:赤芍药为末,水服二钱匕。(《事林广记》)
7、治妇人气血不和,心胸烦闷,不思饮食,四肢少力,头目昏眩,身体疼痛:牡丹皮、白茯苓、赤芍药、吴白芷、甘草各一两,柴胡三两(去芦)。上六味为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入姜、枣,煎至七分,温服,食后临卧各-服。(《博济方》赤芍药散)[8]
主要功效
去瘀,止痛,凉血,消肿。 治瘀滞经闭,疝瘕积聚,腹痛,胁痛,衄血,血痢,肠风下血,目赤,痈肿。 ①《本经》: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 ②《别录》:通顺血脉,缓中,散恶血,逐贼血,去水气,利膀胱大小肠,消痈肿,时行寒热,中恶腹痛,腰痛。 ③《药性论》:治肺邪气,腹中?痛,血气积聚,通宣脏腑拥气,治邪痛败血,主时疾骨热,强五脏,补肾气,治心腹坚胀,妇人血闭不通,消瘀血,能蚀脓。 ④《日华子本草》:治风补劳,主女人一切病并产前后诸疾,通月水,退热除烦,益气,天行热疾,瘟瘴惊狂,妇人血运,及肠风泻血;痔瘘、发背、疮疥,头痛,明目,目赤,胬肉。 ⑤《开宝本草》:别本注云,利小便,下气。 ⑥《滇南本草》:泻脾火,降气,行血,破瘀,散血块,止腹痛,退血热,攻痈疮,治疥癞。 ⑦《药品化义》:泻肝火。
赤芍图片编辑本段回目录赤芍
赤芍
赤芍
多伦特产道地药材——赤芍所谓的“道地药材”是指在一特定自然条件、生态环境的地域内所产的药材,且生产较为集中,栽培技术、采收加工也都有一定的讲究,以致较同种药材在其他地区所产者品质佳、疗效好、为世所公认而久负盛名者。因此,在药名前多冠以地名,以示其道地产区。如西宁大黄、宁夏枸杞、川贝母、多伦赤芍……昨日博文介绍了多伦历史上重要的寺庙彙宗寺,“多伦赤芍”在国内中药业乃至国际市场上也是非常著名的。
赤芍是我国传统的常用中药材之一,用量大,也是国内外中药材市场的重要商品之一。赤芍都是野生,目前尚无作为商品的大面积人工种植。内蒙古的粉赤芍在国内所产三大类赤芍中质量最佳,“糟皮粉渣”,气微香,享誉海内外,是唯一能出口的赤芍。因此,内蒙古的多伦被誉为“赤芍之乡”。但是由于滥采乱挖,目前赤芍的自然生态分布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如今,多伦、正兰旗、巴林右旗、巴林左旗等地的赤芍采挖破坏非常严重,40年前我们初到草原时,那种整片山坡的芍药花盛开的场面现今已无法找到。同时,采挖野生赤芍破坏草原,破坏生态环境。农区、近山区赤芍连年采挖,资源枯竭,挖药人开始向牧区推进。自二、三十年前,牧场已承包到个人,进入牧区草场采挖,遭到牧民强烈反对,有的甚至向采药人举起猎枪。目前内蒙古自治区以将赤芍列为区内濒危保护植物,而禁止任何形式的采挖。但事实上在利益的驱使下,各地私自采挖者仍是屡禁不止。
我所在单位与多伦县科技局共同承担的国家科技部项目“多伦野生赤芍抚育方法研究”。通过多年的努力,根据年均温、年降雨量、年风速、年光照、年湿度等五大环境因子,确定多伦县实施的“多伦野生赤芍药人工繁育方法研究与示范”,取得重大进展,人工繁殖获得成功,通过国家科技部专家组的验收。
这是课题组试验种植的赤芍盛开的粉色花这是白色的芍药花(中药材有赤芍和白芍,但并不是根据开花的颜色来划分的)
这是在山坡荒野中生长的赤芍
这是科研人员对野生的赤芍日照代谢作仪器分析这是课题组人员在多伦大哈达山做赤芍野外生存状况调查
内蒙古松山区赤芍有货待售内蒙古赤峰市松山区西部城子乡塔子村有药农规模化种植赤芍,近期基本上没有商家来买货,走动停滞,现产地尚有部分赤芍待售,大条货源持货商报价在35元每公斤。
内蒙古赤芍
赤芍呈圆柱形,稍微弯曲,可以药用,质地硬而脆,易折断,断面呈粉白色或粉红色,皮部比较窄,这个是书上介绍的,听说这个药有很好的作用,想问下,哪位医生能帮忙介绍下,赤芍的具体功效和作用?
该品呈圆柱形,稍弯曲,长5~40cm,直径0.5~3cm。表面棕褐色,粗糙,有纵沟及皱纹,并有须根痕及横向凸起的皮孔,有的外皮易脱落。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粉白色或粉红色,皮部窄,木部放射状纹理明显,有的有裂隙。气微香,味微苦、酸涩。去瘀,止痛,凉血,消肿。
赤芍功能:行瘀、止痛、凉血、消肿。主治:治瘀滞经闭、疝瘕积聚、腹痛、胁痛、衄血、血痢、肠风下血、目赤、痈肿、跌扑损伤。赤芍是著名野生地道中药材,应用历史悠久,用量较大、用途广泛且需求较为刚性,每年都有相当数量的出口。
赤芍图片_赤芍的功效与作用
本品为常用中药。始载《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商品有赤芍(多伦赤芍)、铁杆赤芍、川赤芍三种。
来源: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芍药及同属草芍药、川赤芍、毛叶芍药、毛叶草芍药、美丽芍药等的干燥根。均为野生。
产地:赤芍生产于内蒙古锡盟地区的多伦。此外,河北省龙关、辽宁、黑龙江等部分地区亦产。
铁杆芍药:主产于华北、东北以及西北等地。
川芍药:主产于四川省阿坝、甘孜、凉山等自治州以及云南、贵州等地。
性状鉴别:赤芍:呈圆柱形,稍弯曲,长10~40余厘米,直径0.6~2厘米。表皮暗棕色,粗糙,多数纵顺皱纹及微凸起的横向皮孔,皮松薄易剥落,俗称“糟皮”。质较轻松,易折断,断面略显粉性,粉白色至淡棕色,俗称“粉碴”,具射线纹理(菊花心)及裂隙。气微香,味微苦涩,略酸。以支条粗长,质较轻松,糟皮粉碴者为佳。
铁杆芍药:形色气味与赤芍类似,唯支条较细,皮紧结不易剥落,内碴粉白色或黄白色,肉坚实,无裂隙,质较坚重。以支条均匀,内碴粉白者为佳。
川赤芍:呈圆柱形或长圆锥形,长10~25厘米,直径1~4厘米。表皮棕色或棕褐色,有纵顺皱纹及横向皮孔。质坚实,断面显粉性、黄白色或带紫色,显射线纹理。气香。味苦甜。以支条粗壮,内碴黄白色者为佳。
主要成分:含苯甲酸、鞣质、芍药甙等。
功效与作用:1、镇静、镇痛。尤其对缓解肠痉挛引起的腹痛,有明显作用。实验证明,芍药浸出液通过刺激副交感神经,对焦爱徒离体肠管显抑制作用。又有人认为对中枢神经系统起镇静作用(药学杂志,89:,)。临床经验表明,赤芍的镇痛作用不比当归差。
2、抗菌,抗菌谱与丹皮类似。体外试验对痢疾杆菌、伤寒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有较强抑菌作用。有效成分为苯甲酸。
3、抗病毒。对流感病毒有一定抑制作用。
4、扩张心冠脉。赤芍水浸液有一定的扩张心冠状动脉作用。
炮制:切片,生用。
性味:酸、苦、微寒。
归经:入肝经。
功能:清泄肝火,散瘀活血,止痛。
主治:月经不调,瘀滞腹痛,经闭徵瘕,痈肿疮毒,关节肿痛,胸胁疼痛。
临床应用:凡因瘀血而引起的疼痛或烦热,都可用芍药。
1、用于治疗因血热瘀滞而致的小腹或腰背疼痛、坠痛。如妇女的闭经、腹痛,配桃仁、红花、归尾;男性的慢性前列腺炎(属实证者),配蒲公英、败酱草等,如前列腺汤。
2、用于治疗跌打瘀肿、疼痛,配乳香、没药、桃仁、归尾等。
3、用于治疗脑震荡后遗症之瘀血头痛,配川芎、白芷、当归、羌活等。
4、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配川芎、红花、降香等,方如冠心二号方。
用量:6~15g。
附:赤芍长于活血散瘀,白芍偏于镇静止痛,兼有补性,故补血养阴,宜用白芍。凉血逐瘀宜用芍药。妇女肝郁气痛、烦躁、或跌打肿痛,可肿痛,可芍药、白芍同用。一般发热头痛药辅助清热和活血药时,可任选赤芍或白芍。
处方举例:前列腺汤:赤芍15g,蒲公英30g,败酱草15g,桃仁6g,王不留行6g,丹参6g,泽兰6g,乳香6g,川楝子6g,水煎服。
注:赤芍与白芍原植物均为毛茛科属植物的干燥根。古代赤白不分,近代已分为两种,但划分的说法不一,简录于下:1、古代认为开红花者为赤芍,开白花者为白芍。2、近代有人认为栽培品为白芍,野生品为赤芍。3、有人不论栽培或野生,只要经过去皮煮熟晒干的即为白芍,不去皮直接晒干的即为赤芍。4、有人为两者同种,因生长环境的条件不同,形色有所变异。5、有人认为两者虽然同科同属但不同种,不能混为一谈。以上五种说话,都有一定客观论据。芍药的花朵有单、有双、有红、有白,如湖南地区栽培的芍药,就有白花白根、红花红根等不同品种,说明花色不同,根皮也有白赤等不同。栽培绝大部分作白芍用,但也有少数以栽培品作赤芍,如过去北京市效生产的铁杆赤芍。野生品绝大部分作赤芍,但也有的作白芍,如陕西宝鸡生产的西白芍。关于因生长环境的变化而产生的变异现象,以及按植物分类进行划分,都是可以理解的,但就实际商品,习惯上认为正品是多伦赤芍,其原植物一说为芍药见《中药志》,但也有的认为是草芍药见《中药材品种论述》,尚待统一;就其糟皮粉碴的特点来说,是不能加工成白芍的,如经栽培,是否能加工白芍,也尚待试验证明。
耿介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