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穴疗法王不留行的传说

耳穴疗法的缘起

耳朵上分布有多个穴位,“耳穴”是针灸穴的重要组成部分,“耳穴疗法”是利用耳廓诊断和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是临床上具有独特优势的治疗和保健方法。

利用耳穴诊治疾病,可追溯到0多年前的《黄帝内经》,《内经》中对耳与经脉、经别、经筋的关系皆有详尽记载,十二经都直接或间接上达于耳。

年法国医学博士保罗?诺吉尔(Paul?Nogier)首次提出了“胚胎倒置学说”及形如胚胎倒影的耳穴图,并指出“外耳并非单一的弯曲软骨,它与内脏器官存在密切的关系,内脏患有疾病时在耳廓上有相应点出现。”

耳朵恰如一个缩小的人体,耳垂为头部,其他部位依次与人体的四肢、躯干相对应。疾病在形成、转归、康复的过程中都会

在耳朵上留下痕迹。

耳穴疗法

对急性扭伤等多种疼痛、假性近视、支气管炎、哮喘、胆石症、痛经及呃逆等几十种病症疗效突出,并广泛应用于戒烟、戒毒等戒断综合征,针刺麻醉的无痛分娩和腹腔手术等。

因耳穴疗法具有操作简便、经济安全、适应症广、疗效显著等特点,近年来更是风靡世界多个国家。

王不留行籽耳穴贴

耳穴贴压疗法中,最常使用王不留行籽,成本低,使用简便,法简效宏。

王不留行的传说

北方有一段歌谣说:“穿山甲,王不留,大闺女喝了顺怀流。”夸张地说出了穿山甲和王不留行(王不留行也叫王不留)两味中药的通乳作用。那王不留不过是一种草的种子,怎么起了这么个怪名字呢?

传说王不留行这种药是药王邳彤发现的,经实验,具有很好的舒筋活血、通乳止痛的作用,可是给它起个什么名字呢?邳彤想起当年王莽、王郎曾来过这里的事。

王郎率兵追杀主公刘秀,黄昏时来到邳彤的家乡,扬言他们的主子是真正的汉室后裔,刘秀是冒充汉室的孽种,要老百姓给他们送饭送菜,并让村民腾出房子给他们住。这村里的老百性知道他们是祸乱天下的奸贼,就不搭他们的茬儿。天黑了,王郎见百性还不把饭菜送来,不由心中火起,便带人进村催要,走遍全村,家家关门锁户,没有一缕饱烟。王郎气急败坏,扬言要踏平村庄,斩尽杀绝。此时一参军进谏道:“此地青纱帐起,树草丛生,庄稼人藏在暗处,哪里去找。再说就是踏平十会村庄也解不了兵将的饥饿,不如赶紧离开此地。另作安顿,也好保存实力,追杀刘秀。”王郎听了,才传令离开了这个村庄。

邳彤想到这段历史,就给那草药起了个名字叫“王不留行”,就是这个村子不留王莽、王郎食宿,借此让人们记住“得人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王不留行的药效

王不留行,为石竹科植物麦蓝菜的种子,其性平味苦,归肝、胃二经,具有行血通经,催生下乳,消肿敛疮之功效,善治妇女经,乳汁不通,难产,如《本草纲目》所载:“王不留行能走血分,乃阳明冲任之药,俗有‘穿山甲,王不留,妇人服了乳长流’之语,可见其性行而不住也。”此外,还可以治疗血淋,痈肿,金疮出血等,《本经》云:“主金疮,止血逐痛,出刺,除风痹内寒。”

王不留行的药用部分,《本草》记载,多系全草与种子并用,而如今则只用种子,其幼嫩时为白色,继变橘红色,最后呈黑色而有光泽,质坚硬,气无,味淡,以干燥、子粒均匀、充实饱满,色乌黑、无杂质者为佳。主产于河北、山东、辽宁、黑龙江,多在每年四、五月份麦熟时采集。

长按







































儿童会患白癜风
白癜风治疗医师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angbuliuxinga.com/wxys/201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