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桑科小乔木桑树的根皮。性味甘,寒,入肺经。
功效主治:
1.泄热固伤
“病金疮,王不留行散主之。”是仲景用桑白皮的惟一经方。由于经脉肌肤断伤,营卫气血不能循经脉而行,故用桑白皮与王不留行、蒴藿细叶等药同用,治疗金疮。《金匮要略方论本义》解释说:“桑根白皮寒,同王不留行、蒴藿细叶烧灰存性者,灰能入血分止血也,为金疮血流不止者设也。小疮,则合诸药为粉以敷之,大疮则服之,治内以安外也。产后亦可服者,行瘀血也。风寒之日,桑根勿取者,恐过于寒也。”《别录》又云桑白皮外用“可以缝金疮”。《本草图经》载:“桑根白皮,作线以缝金疮肠出者,更以热鸡血涂之。唐安金疮剖腹,用此法便愈。”其后《经验后方》用单味桑白皮熬膏治坠马拗损,亦是取其疏散壅热、胶固伤损之义。
2.泻肺平喘
《本草纲目》言桑白皮“泻肺,降气”。《药品化义》谓:“桑皮散热,主治喘满咳嗽,热痰唾血,皆由实邪郁遏,肺窍不得通畅,借此渗之散之,以利肺气,诸证自愈。故云泻肺之余,非桑皮不可。”《药性论》用“治肺气之有余而止嗽”。罗天益谓其“泻肺中伏火而补正气,泻邪所以补正”。后世用泻白散治肺热喘嗽;《经验方》用之治咳甚吐血;《本草汇言》用之治水饮停肺,腹满喘急,均是取其泻肺平喘之义。
3.利水消肿
如治“全身浮肿”之五皮散,方中用桑白皮,《本草求真》谓能“通二便,治尿数”。《名医别录》谓能“去肺中水气,……利水道”。《本草纲目》亦谓“长于利小水,乃实则泻其子也,故肺中有水气及肺火有余者宜之”。证之于临床,凡肿满气促、小便不利之水肿实证,均可用桑白皮利水消肿。
用量用法:
仲景用桑白皮仅王不留行散1方。
1.用量
王不留行散中桑白皮用量为10分。仅占全方的1/6,现临床常用量为10~15g。
2.炮制
王不留行散中桑白皮阴干百日,并烧存性,杵筛为散内服。今人用之治水肿宜生用,治喘咳宜蜜炙用。
3.用法
仲景用散剂内服或外敷。“小疮即粉之,大疮但服之。”现多用水煎服。
使用注意:
肺虚无火及肺寒咳嗽不宜用。《本草经疏》指出:“肺虚无火,因寒袭之而发咳嗽者勿服。”
药理研究:
含多种黄酮衍生物,包括桑白皮素、桑根皮素,近又提得桑皮呋喃[1]。药理实验表明,本品有显著的利尿作用,并能带出较多的氯化物[2]。%的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杆菌、福氏痢疾杆菌有抑制作用[3]。并有降血压作用[4]。
临床应用:
1.水肿
用桑白皮配茯苓皮、大腹皮治疗妊娠水肿,收效较好[4]。
2.传染性肝炎
用鲜桑白皮60g,白糖适量,水煎,分早晚2次服。治疗3例传染性肝炎均痊愈。一般连服3天后,皮肤黄染逐渐消退,连服7天,症状消失。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