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导读
学好经方,用好经方。胡冯经方体制提倡“六经来自八纲”,遵循病位(表、里、半表半里)和病性(阴、阳),分为表阳证(太阳病)、里阳证(阳明病)、半表半里阳证(少阳病)、表阴证(少阴病)、里阴证(太阴病)、半表半里阴证(厥阴病)六类病证。经方辨证根据病症反映,先辨六经,继辨病情(寒、热、虚、实),再辨方证。
医案
赵某,男,62岁,主因“尿频、夜尿增加5年,于年5月20日初诊。患者前列腺增生10年,近5年逐步浮现尿频,夜尿增加,尿分叉,尿不尽。
现时症:尿频,饮水后约20分钟即排尿,尿分叉,尿不尽,无尿痛,夜尿4-5次,口干微渴,手汗出,身恶寒,足凉,纳可,大便日1行,阴囊湿润,舌暗红,苔薄黄腻,脉细数。
既往体健,否定药敏史,素常爱慕疏通,每每骑车。
诊断:前列腺增生。
辨证:太阳阳明太阴合病,五苓散合当归芍药散。
桂枝10g,苍术10g,茯苓15g,猪苓10g,泽泻12g,当归10g,白芍10g,川芎6g,炙甘草6g。7剂。
年5月27日二诊,夜尿减为3次,仍日间尿频,尿分叉,尿不尽,口干不渴,恶寒,手汗出,兄弟冷,大便日1行,阴囊湿润,舌暗红,苔薄黄腻,脉细。
辨证:厥阴太阴合病,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
柴胡12g,黄芩10g,桂枝10g,干姜6g,天花粉12g,生龙牡各15g,当归10g,白芍10g,川芎6g,苍术10g,茯苓12g,泽泻12g,炙甘草6g。7剂。
年6月3日三诊,夜尿1次,尿不尽、口干及阴囊湿润减弱,仍尿分叉,日间尿频,恶寒,手汗出,兄弟冷,纳可,大便日1行,舌暗红,苔薄黄腻,脉细。上方继服7剂。
年6月10日四诊,夜尿1次,尿分叉,兄弟冷及阴囊湿润缓和,日间尿频,不够1小时1次,口干轻,恶寒,手汗出,纳可,无腹胀,大便日1行,舌暗红,苔薄黄,脉细滑。
辨证:太阳阳明太阴合病。五苓散合当归芍药散。
桂枝10g,苍术12g,茯苓12g,猪苓10g,泽泻12g,当归10g,白芍10g,川芎6g,浙贝母10g,王不留行10g。14剂。
年6月24日五诊,日间尿频及尿分叉缓和,仍夜尿1次,晨尿分叉,口微干,恶寒轻,手心热、易出汗,纳可,大便日1行,偶咳嗽,无咽痛及咯痰,舌暗红,苔薄黄,脉细滑。
辨证:太阳阳明太阴合病,五苓散加生薏仁、血余炭、杏仁。
桂枝10g,苍术12g,茯苓12g,猪苓10g,泽泻18g,生薏仁30g,血余炭10g,杏仁10g。7剂后,晨尿时尿分叉,夜尿0-1次,口微干,汗未几,余症已。
剖析
初诊,汗出、恶寒、小便不利、口渴为外邪里饮;口干、脉数为阳明热;病久、舌质暗为瘀血征。六经辨证为太阳阳明太阴合病,方证为五苓散合当归芍药散。《金匮要略·消渴小便当淋病脉证并治》第4条: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宜利小便、发汗,五苓散主之。外邪里饮,解表同时利小便,使水液代谢复原平常。《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17条:妇人腹中诸疾痛,当归芍药散主之。贫血血瘀水盛,看来腹痛拘急、头晕心悸、小便不利等症。本方养血活血,利尿祛饮。二诊,小便不利减弱,恶寒、兄弟冷、口干、手汗出、脉细,辨六经为厥阴病,方证为柴胡桂枝干姜汤;阴囊湿润、小便不利、舌暗苔腻为内有水湿瘀血,辨六经为太阴病,方证为当归芍药散。《伤寒论》第条: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还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厥阴病,里虚津伤,上热下寒。本方温下寒而清上热,理中并解外。
三诊,病症减弱,方证固定。四诊,兄弟不冷,仍小便不利、恶寒、汗出、口干,为外邪里饮,六经方证已变,改成五苓散合当归芍药散。
经方辨证根据病症反映,先辨六经,再辨方证,方证对应而治愈疾病。经方灵验后,未必守方,有是证用是方,辨六经尤其重大。
预览时标签不行点收录于合集#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