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花窗3

8、骨鲠

突然祠堂里传来小孩子的哭叫声,原来一个孩子被鱼骨卡住喉了,这孩子哭得眼睛都红了。

大人们叫他吞饭,骨头吞不下,又吐不出。

还有人拿了醋来,孩子吃了几口都没有用。

大家在这么高兴的场面里,突然逢到这种事情,纷纷都皱眉。

于是眼光都往张凡这边看。

张凡努力地搜索,看有什么简验便廉的法子。

他马上想到化骨鲠第一药威灵仙。

在《一个中医的成长历程》里头讲到,鱼鲠卡喉一碗醋,灵仙加入力能疏。

张凡在学校里背了不少医谚口诀。

所谓学问深时意气平,又曰腹有诗书气自华。

当肚子里装满学问,人的头面都会有股自信的白光。

在解决应付一些紧要事时不会慌乱。

在临床上你见病不能治,就是平时少读书的缘故。

像七叶一枝花,深山是我家,痈脓如遇此,一似手拈拿。

紫苑百部款冬花,咳嗽吐痰一把抓。

铁脚威灵仙,砂糖加醋间,一口咽入喉,鲠骨软如绵。

王不留行路路通,妇人服了乳常通。

......

......

像这些医谚口诀,朗朗上口,碰到问题时脱口而出。

张凡心里想,既然醋效果不好,软化不了,那就要请威灵仙了。

于是立马叫人到草药店里抓一把威灵仙15克,跟醋一起煎,再让孩子慢慢咽。

孩子才咽两三口,就破涕为笑。

咽喉恢复通畅,如同交通堵塞,被交警梳理开来。

大家欢呼鼓掌。

午阳拍拍张凡的肩膀说,真有本事!

张凡也没想到这方子效果这么快,可谓是一口知,二口愈。

真是方法好,就一两招,方法不好,满天下跑。

张凡从此也加深了印象,把威灵仙看成是咽喉的交警,咽部梗塞,威灵仙可以通开。

对于急慢性咽炎,咽喉梗塞吞吐不利的,在辩证基础上,加上5克到8克威灵仙,常常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9、给予

一个中学生,他是学校篮球队的队长。

几天前的一场篮球赛,太拼命了,疲劳还继续上场,一不小心,脚踝不听使唤,在跳跃落地的时候,崴到脚了,脚肿得像个大馒头。

医院消炎处理,疼痛减轻了,可是肿胀活动不利,还照样没消掉。

他在妈妈的带领下,拄着棍子,小心翼翼地走进来。

脚崴伤,有什么好良方,中医治疗崴伤脚,就用青草药。

方法太多了,像这种崴伤后遗症,如果没处理好,将来可能活动不利索,或者刮风下雨,局部会淤血作痛。

那么最快速疗淤伤的草药是什么?

张凡一下想到满山都有栀子,用栀子捣烂加酒外敷,就能很好地消肿止痛。

最好用锅里炒过,为什么呢?

《黄帝内经》讲,血气遇寒则凝,得温则行。

身上的血气,如同大自然的山河,当冰凉时,河水流动会缓慢,甚至冰封堵塞。

当温暖时,河水流动会加快,通畅无阻。

所以想要局部淤肿消散得快,药一定要炒热加酒,外敷温通,使局部血液循环加速,那些淤血就会被带走。

大家听了都很开心,这医院,还不用花钱,趁着半夜,这位母亲就拿着电筒到山脚下采栀子。

张凡看了很感动,可怜天下父母亲。

父母唯其疾是忧,父母常常把孩子身上的疾苦,看得比自己身上的疾苦还重要。

在佛门经典《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讲到,假使有人左肩担父,右肩担母,绕须弥山,经百千劫,血流从肩至踵,尤不能报答父母深恩。

张凡说,这个一味栀子治扭崴伤,是民间真传。

午阳说,看不出这小伙子肚子里还这么有货。

张凡说,其实这也不是我发明的,是我在农村时,虚心向一个草医请教得来的。

原来这草医最善治两种病,一种脚崴伤,一种无名肿疮。

脚崴伤,这草医有个崴伤散,一直视为枕中秘,从不外传,因为这是草医的铁饭碗,凭着这方子,草医可谓闻名一方,在他那里拿药治伤不用第二次,伤就好了,所以大家乐于去找他,给的红包也很丰厚,草医的生活也很滋润。

没有人能够从草医身上得到这个法,当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张凡,每次回老家,都会提壶酒跟草医畅谈。

张凡不断地把自己在学校学到的那些东西毫无保留地讲给草医听,讲得草医觉得很羞愧,这样老受别人恩惠,对于进取的人来说是很不好受的。

草医干脆把枕中秘掏出来,跟张凡讲,小子,我实在不知怎么报答你,就把这方子讲给你听。

栀子、大黄、连翘、乳香、没药。

这就五味药等分打成药面子,装在罐子里,就是崴伤散。

凡肿痛淤胀难消者,用这药散,调上酒炒温,敷在伤痛上,很快痛止肿消,淤去病除。

而这方子里头任何一两味药,不用搞全了,打成粉,做成崴伤散都有效。

如果五味同时用,就像五虎将,强强联合,团队作战,所向披靡,不可思议。

张凡笑笑说,我这千辛万苦得来的方子,现在跟你们讲,不用任何代价,你们都知道了,以后有人崴伤了,就用这药粉子,犯不着折腾花那么多钱。

能用几块钱解决的问题,中医决不去用几百块钱去解决,中医是俭朴的医学,俭养德,俭近仁,中医也是仁德的医学。

从那以后,张凡就懂得一个道理,当你想要别人的东西,你先要学会给予,当你想得到什么,你就先去布施什么。

至诚感通,不诚无物。

草医郎中视这跌打秘方为铁饭碗,从不轻传,连他的亲戚都得不到他的方子,当张凡却得到了。

世界上的事情,总是同气相求,大方的人他总能够跟大方的人相遇,吝啬的人常会碰到吝啬的人。

一个善于给予布施的人,到哪里都有好的福缘,张凡相信这句话,所以碰到问题,他从来不皱眉。

他把解决问题当成自己成长的空间,上进的阶梯。

就像那些玩游戏的同学,把闯关当成提高自己能耐的表现,不经一番难关,肯定没有一番进展。

从此这王氏祠堂里,多了一个崴伤散,靠这中医的善巧方便,护佑着当地的病苦苍生。

10、愿力

酒宴后,大家纷纷送张凡出来。

而且老王还打包了很多菜,要张凡体会灵鹫古寺去。

午阳打开摩托车,叫张凡坐紧,在寂静的星空下,随着摩托车嘟嘟的声音,绕着九曲十八弯的山路,一个接一个,往上盘旋。

月光洒落在水泥地板上,一片白亮,不需要灯火,也是如此光明。

午阳说,小子,你今晚可出风头了,大家都留你在这里啊,看来有能走遍天下,无能寸步难行啊!

张凡苦笑道,我有能的话,就不会沦落到这地步了。

午阳故作怒状说,小子,别讲那些丧气话,大丈夫只要发大愿,什么都可以改变。

张凡坐在摩托车后面,山风灌进胸口来,不禁觉得想掉眼泪。

午阳发现张凡沉默了好久,便说,怎么了,兄弟?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啊!

张凡说,酒醒了,还是想哭啊!

午阳不解问,枯什么呢?

张凡说,你看这么好的中医,却没有人来继承,我不是为自己前途流泪,是为中医的命运而感伤。

谁知午阳没有安慰张凡,反而哈哈大笑说,管他的,能够得到中医的庇佑跟调理,那是他人的福气。

有福气才能结缘中医,没福气,就做小白鼠,被打针剂了

有福气才能小病调得好,没福气就等着大病去开刀。

有福气才能十年寒窗,坚守中医,没福气如瓢似盆,飘荡一生,追名逐利,最后两手空空。

张凡说,想不到午阳兄这番感触这么深。

午阳说,我要是有你这文化,我肯定学医了,不通文墨不做中医,我很早就懂这句话,不敢学医,怕误人子弟,你有这么好条件,看到乡亲们一个个听到你点子方法后,欢喜的样子,就冲着这点,一辈子学医也值啊!

我觉得学医不是要赚多少钱,而是要给病人带去多少欢乐。

人生不就图个欢乐,有那么多钱,没有欢乐,得个抑郁症癌症,那这一辈子不就白来了。

张凡说,看来,我要把纠结郁闷的心思都用上学医去了。

午阳说,对,不管前途,听佛菩萨安排。不管名利得失,听药王医圣的安排。不问耕耘,但问收获,不为圣人,变为禽兽。

张凡被风吹得冰冷的身体,一下热血沸腾,暖洋洋起来。

午阳这三言两语,点亮了张凡的志气。

午阳说,不可以没愿力,没愿力,就白活这辈子了。

我回去介绍一本《劝发菩提心文》给你看看,我是抄写了这篇精彩的文章,才与众不同的。

张凡哈哈笑说,你也与众不同?还开着这破摩托车呢?

午阳说,人生一立愿,气色可通天。

不瞒你说,一个人有没有志愿,我一看就知道,我爱结交有志愿的朋友,他们虽然身处低位,将来必定飞黄腾达。

那些没志愿的人,即使靠着祖上的余德跟父母的财富,暂时很得意,很快就会产生失意之悲,那不过是拿着祖宗的福报在造业,没有愿力,人堕落起来就像箭一样块。

人会空虚,是因为没愿力。

人会痛苦,是因为不知足。

人会迷茫,是因为没志向。

午阳漫不经心地几句话,却字字钻到张凡的心里去,这让张凡对这个兄弟刮目相看。

没什么文化,怎么能讲出这么有价值,鼓励人的话呢?

午阳嘿嘿一笑说,这就是愿力所致。

摩托车很快就到古寺门口了。

11、布囊

午阳问,对了,老王长久习惯性便秘,吃了大黄苏打片,又买了番泻叶泡水,还买了麻子仁丸,以为有效的通便药都吃了,都没有效,你那方子管用吗?

张凡说,我只是对他的脉象用方,在《伤寒论》上叫凭脉辩证。

午阳说,还有这样看病啊,凭脉象出药,不管表面症状?

张凡说,这叫舍症从脉,他的症状是大便不通,他的脉象是微弱的,这种脉象没有神,用四个字可以形容叫六脉微弱,脉象微弱了,推动力量不够,一方面会便秘,另一方面年长日久,心脑血管会梗塞。

午阳似懂非懂地点头。

张凡说,给你做个比喻吧,河流水汽大,就不会便秘,船只就不会搁浅,河流没有力量,水变微弱了,船只也搁浅,垃圾也拥堵,就呈现一股便秘之象,你使劲地推船是没有用的。

午阳豁然开朗,笑着说,这个比喻妙,我都听得明白。

张凡说,所以我用四君子汤合平胃散,四君子汤补胃肠气,平胃散推动胃肠力,两个结合,重用党参一两,加强脾主运化,这种便秘是脾虚不能转运。

午阳说,我不知道什么是君子汤平胃散,当听你这样讲,明白了。

张凡说,《黄帝内经》讲,九窍不利,肠胃之所生也。

一个人的大小便,放屁嗳气,全凭脾胃中气运转,中气太虚,人体的糟粕就不能往下送,中气虚的人,想要大便却排不下来。

四君子汤重用党参能提中气,平胃散重用苍术、厚朴,能调胃气,宽肠气。

像这种年老便秘的,十之八九都有气虚,以久病多虚,而且还有肠胃下垂。

古人有个非常生动的比喻,譬如布囊盛物,非提其口,则物难下也。

人的脾胃就像一个大布囊包,你中气要往上提,糟粕才会往下掉。

午阳一拍大脑,灵光一闪,哈哈大笑说,师父,请受徒儿一拜,我没有学医,听你这样讲,都听明白了,这比喻得太好了。

张凡说,这不是我讲的,古人即使这样比喻说的,我只是转销给你而已。制造商不是我,我只是贩卖商。

又过了几天,午阳跟老王一起上到古庙来,他们拉了两袋大米。

午阳声喊道,张凡快出来!老王的便秘好了,真可谓:

昨夜江边春水生,朦朣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而今中流自在行。

1、划粥

灵鹫古寺,秋风萧瑟。

一阵秋雨一阵凉,下几阵雨后,天气渐渐凉了。

这段时间山居的日子,在古寺里头,阅经读医,平时村民偶有疑难病上来请教张凡。

张凡由于书读得多,往往稍加思索,方法就出来了。

这就像高中大学解数学题一样,只要原理记得熟,参考书不用多做,碰到疑惑,迅速就可以洞穿解破。

这日子倒也过得平平,而且也不用费心那些米粮蔬菜,常有些村民感恩戴德,家里有剩余的蔬菜米粮都往山上送,这给张凡精进修学提供充足的资粮。

身体的资粮是柴米油盐酱醋茶,而心性的资粮却是信愿行。

山中虽一日,世上已千年。

张凡觉得在山里,日子过得很舒缓,在城市里煎熬很大,度日如年,在山里清静放松,度年如日。

天天就是做一顿饭,分成两半,只吃两顿,过午不食,早睡早起。一到傍晚,自动就有困意来袭。

张凡学的是范仲淹,以前范仲淹在庙里读书时,还没坐宰相之前,范公把做饭的时间都省下来读书,划粥断齑,连睡觉都没有脱衣服。

那些历史名传千古牛逼的人物,除了天资好,很重要一点是他们二十四小时,都进入精进状态,根本没有所谓的荒芜时间浪费光阴。

张凡跟着午阳在佛前发愿,不为己身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

张凡发现自动发愿以后,他对自己前途非常释然,这时代总是饿不死的,既然饿不死,为何不将全副精力用在医道上呢?

功劳大过天,也会被时光冲淡,好像伊尹做宰相时,不管功有多大,大家很快就忘了他,但伊尹做了《汤液经》,作为厨师最高的荣誉。

这部典籍让医圣张仲景发现了,据说《伤寒论》第一方桂枝汤就是《汤液经》中出来的,一个人能把脾胃调好的厨师,一定是个好医生。

清苦只会让人头脑更清醒,富贵洪福,会让人血液变浑浊糊涂。这叫素食者智,肉食者鄙。

张凡很清楚这个道理,医院就看到大量的中老年人在还没有发迹以前,身体都棒棒的,在艰苦中奋斗精进时,健康就与他相伴。

一旦富贵加身,衣食无忧后,大吃大喝,暴饮暴食,血液变浑浊,血粘度变高,血糖,血脂,血尿酸,纷纷就来了,中风偏瘫,心肌梗塞,大都是在事业有成,富贵到极点的时候出现。

想通这点,张凡更加甘于清淡。

人以清贫为苦,我以清贫为乐。

人以富贵为乐,我以富贵为忧。

张凡正走出古寺门口,看到有辆小车停在那里,一眼就可以看出这是一台豪车,现在人所谓的宝马。

从车里走出一位妇人,在一男子的搀扶下,缓缓下车,而司机却提着两大蛇皮袋的米油水果。

一看那架势就是进庙供佛,这时代跟庙宇结缘的有三种人。

第一种家里有病苦的,或者飞来横祸灾难。

第二种是事业想要继续做大,来乞求佛菩萨加持保佑,希望富贵长久。

第三种像范仲淹狄仁杰那样,在做书生时,想找一处清净的读书场所,做十年寒窗的苦练,通过十年磨一剑,一举成名天下知。

张凡一想,这时代前面两种人很多,后面一种人古籍快绝迹了,而寺庙最大的作用就是教学,最大的功德就是育人,最大的恩泽就是让英才能够在里面茁壮成长。

据说当时狄仁杰做书生时在庙里,当他提到要考科举进士的时候,老和尚并不以为惊讶,反倒说考进士如探囊取物,真修实干的大德,每个智慧都在进士以上。

狄仁杰感到老和尚好大口气,佛是真语者实语者,僧人不打妄语。

狄仁杰便虚心请教如何精进读书?

老和尚只教狄仁杰一招白骨观。

这白骨观就是对名闻利养色身,都观成枯骨,因此欲望全无,所有精气神都不消耗在欲望上,都收归回向到书本中。

就像把水聚成一条线,能够将钢板洞穿,把光聚成一个点,能够将水煮沸。

降伏淫欲心,用清净心去读书,离欲清净,这样读一个月,等于别人读一年,在庙里学习一年,就相当于常人在外面学习十年。

庙里就有天底下最好的读书环境,最厉害的杜顺方法,最高明的古书典籍,最富有智慧的导师。

果然狄仁杰只花极少的时间就中到进士,因此他凡是路过庙宇,见到僧人,都心存敬畏感恩,礼敬有加。

他知道山中有高僧,朝中才有真儒。

山中有人大德,朝中有大仁。

醉花语:有人问,戒病所如何创建?

这个家中凡有病的人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angbuliuxinga.com/wxys/1180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