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之迷五

北京白癜风治疗中心在哪呀 http://www.zgbdf.net/baidianfeng/baidianfengyaopin/m/41745.shtml

前一阵子朋友从中国带给我上等的绿茶,还是来自母亲的家乡。我很高兴,特意买来欧洲的矿泉水煮来吃。可是茶象泡不开似的,没有那个茶味。我耐心地试了很多次,用地方的水,过滤的水,不同国家的矿泉水,结果那茶是千呼万唤不出来,只有点茶意,没有茶味,不象在中国喝的茶,我才意识到茶也会水土不服的。

大学时代曾经去杭州游玩。因久闻那里泉水的盛名,在九溪十八涧见到水就喝,结果全身起了水泡,好好地领教了水土不服的滋味。现在想来这些中国茶“喝”着外国的水,大概也象我当年的感受一样。也许人、动物、植物都有自己的生物圈,在自己的生物圈里,可以互相沟通。一旦到了异国他乡,就象隔了一层东西,无法互相交融了。

俗话说:木匠家的凳子是三条腿的,裁缝家的孩子是露屁股的,医生家的病是没人治的。

记得小时候,家里有个不成文的规矩:谁生病了,可以喝一碗鱼汤。江南水乡,河里的鲫鱼做的汤是美味佳肴。因为家里的孩子多,只有到过年时,才有机会人人享用。所以,这种生病时喝的鱼汤对我就成了一种诱惑。我虽然排行最末,但仍不如比我大二岁的哥哥更受祖母的宠爱。所以,经常见他喝鱼汤。他喝鱼汤的时候,做出一副喝中药的样子,看上去是受苦或无可奈何状。但有时从他的眼睛里会流露出一种让旁边看他喝的我羡慕的满足感。于是我暗下决心,为了这碗鱼汤生一场病也在所不惜。我几次尝试未遂,冻得流鼻涕,却不生病。终于有一天,我真的生了那种配喝鱼汤的重感冒了。祖母煮了一碗热腾腾、香喷喷,看上去味道一定不错的鱼汤。可还没等到嘴边,我一闻到味道,就吐了。小哥哥见状,过来安慰我:“你如果真的实在不能喝了,我帮你吧!”我不甘心,因为我就是因为它才把自己弄生病的,于是硬是坐起来,再闻鱼汤时,胃又提到喉咙了,真是不可能灌下去的。我只好放弃了,眼巴巴地看着他津津有味地把碗底都喝干了。

母亲从诊所回到家,我很纳闷地问她:“什么样的感冒有胃口?什么样的感冒没有胃口?为什么哥哥生病照样吃喝,什么也不耽误,而我会这样翻肠倒肚呢?”母亲回答:“因为你生病的动机不好,所以,你得的是风寒症,肠胃不适,头身疼痛,且没有胃口。多喝白开水,睡一觉就好了……”母亲口气温和。我感到很委屈:既然生病只能喝白开水,那为什么我们家给病人喝鱼汤呢?莫非这鱼汤不治病,只治馋?等我病好后,我发现家里的规矩改掉了,那种只有生病才能喝的鱼汤经常出现了,但每次喝的时候,我都会想到那次生病的原因,那越执著越得不到的教训深刻。

我常常在无形中,还能感受到母亲的那双一下就看穿我心底的眼睛,在告诉我,病是不能去求的,一但真的求来了,那鱼汤是享受不到的。

这是我祖父经历的一个真实的故事。

我祖父是一位当地有名的医生。一次,他受村民邀请,连夜乘渡船去出诊。因渡船到的时间早了,他不想打扰病家,就决定等到天稍微亮一点再去叩门。于是他在漆黑的夜里坐在荒芜的摆渡岸边打盹。

不久,他听到二个孩子的对话:

“算了吧,别跟她讨债了,她毕竟是你的母亲。”

“那可不行。亲兄弟明算帐。她欠我的,当然要还,一个铜板也不能少。”

“那她究竟欠你多少钱呢?”

“七个铜板。”

“你怎么样向她讨回呢?”

“我自有办法,你且等着瞧吧。”

祖父猛地醒来,发现自己刚才在打瞌睡,可是那二个儿童的对话声却听得十分清晰。他四下里看看,那里前不巴村,后不巴店,哪儿来的儿童说话声呢?他很纳闷,再仔细一看,自己正坐在一堆坟的中间,不远处有一座新坟,象是刚刚埋了不久的,土还是新鲜的。

他心里有点发毛。这时,在朦胧的天光中,只见一个年青女子走过来,她头上扎着花头巾,腰上系着一条美丽的蓝印花布的围裙,手上提着一个篮子。渐渐走近时,他看到她头上戴着一朵小白花,脸上流露出一副十分悲哀的表情。她走到那座新坟边,先将蜡烛和香在坟前点燃,然后拿出米饭和几盘小菜,一边哭泣一边说:“儿啊──,你小小年纪就到黄泉去了啊──,你不知道我一见到邻居家孩子就想到你啊──。儿啊──,我心里苦啊,你要听到就答一声啊……”

听着她的哭诉,他被这年青母亲失去爱子的悲苦和哀痛深深地打动了。

忽然间,这个年青女子的围裙被蜡烛烧着了。她赶紧扑火,等火扑灭了,那美丽的蓝印花布围裙被烧了一只角。她又哭了,“这是我昨天花了七个铜板刚买的新围裙啊。”他被惊得目瞪口呆,那儿子把她欠的七个铜板要回去了。

从针灸腧穴学到分类法来考究“阿是穴”,它应当是人体经穴的萌芽。那么,阿是穴是怎么被发现的呢?

相传,有一户庄稼人和一户猎人为邻居,他们各以种田和打猎为生。一次,猎人腿痛,在家中躺了几天不见好转,只得咬牙外出。当他上山时,一不小心把石头蹬翻了,摔倒在地,恰巧把小腿外侧摔伤了,流了一些血,可是出乎意外的是,腿竟然一点也不痛了。他轻松地上山去打猎,这一日比往常猎取的野兔、山(又鸟)都多。时隔不久,邻居种田人也患腿痛病,卧床不起。猎人去看望,并告诉他,自己的腿痛是摔在石头上才好的。种田人听后甚喜,求猎人扶他到那块石头处,故意摔了一下小腿外侧,腿痛竟然也减轻大半,从此渐渐痊愈。

在唐朝,有位猎人请孙思邈给治疗腰腿痛。由于猎人距家遥远,就留在医生家中观察。半月过去了,针药并施,病人的腰腿痛依然不见好转。一次,孙思邈全神贯注地在猎人疼痛的腿上按压、寻找,突然猎人皱着眉头喊:“阿─疼!疼─”“这里最痛吗?”孙思邈问道。“是,是。”猎人回答。这时,孙思邈胸有成竹地拿起一根银针,迅速地往猎人腿上的痛点刺了进去,并施用了捻转手法。起针后,病人完全康复。孙思邈高兴地说:“就叫它阿是穴吧。”从此,阿是穴“以痛为输”,“输”同“腧”,有转输之意,这名字就一直沿用下来,也有叫“不定穴”和“天应穴”的。唐朝更有文献记载,“阿”即指“痛”而言,“阿是”也就是“痛是”,即人体的表面压痛点。阿是穴在临床的应用颇多,以治疗经筋、肌肉患病或局部气血失调而发生的疼痛病。

《西游记》是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作者吴承恩在书中描绘了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种种磨难,孙悟空、猪八戒、沙僧性格鲜明,栩栩如生。书中有多处涉及中医中药,从这个角度上看,中医不仅仅是用来治病的,它已深深地根置于中国文化,成为中华文化的精髓。

《西游记》第六十八回“朱紫国唐僧论前世,孙行者施为三折肱”中有一段孙悟空诊脉的故事。孙行者为朱紫国王治病,说道:“医门理法至微玄,大要心中有转旋。望闻问切四般事,缺一之时不备全:第一望他神气色,润枯肥瘦起和眠。第二闻声清与浊,听他真语及狂言。三问病原经几日,如何饮食怎生便。四才切脉明经络,浮沉表里是何般。我不望闻并问切,今生莫想得安然。”孙行者谈到了望闻问切、阴阳表里、虚实沉浮是诊断的精要,只有这样,才能对症施治。

书中最精彩的一段是孙悟空给朱紫国王悬丝诊脉,书中描述:行者将三条金线与宦官,吩咐将线的一头系在国王左手腕下,按寸关尺三部上,一头理出窗外。行者接了线头,以自己右手大指先托着食指,看了寸脉;次将中指按大指,看了关脉;又将大指托定无名指,看了尺脉;调停自家呼吸,分定四气五郁、七表八里九候、浮中沉、沉中浮,辨明了虚实之端;又教解下左手,依前系在右手腕下部位。行者即以左手指,一一从头诊视毕,却将身抖了一抖,把金线收上身来,厉声高呼道:“陛下左手寸脉强而紧,关脉涩而缓,尺脉芤且沉;右手寸脉浮而滑,关脉迟而结,尺脉数而牢。夫左寸强而紧者,中虚心痛也;关涩而缓者,汗出肌麻也;尺芤而沉者,小便赤而大便带血也。右手寸脉浮而滑者,内结经闭也;关迟而结者,宿食留饮也;尺数而牢者,烦满虚寒相持也。诊此贵恙是一个惊恐忧思,号为双鸟失群之证。”这一大段描写,精彩地把中医学切脉之精要、症状、主何脏腑疾病说得在情在理。

在行者给国王制药用大黄和巴豆时,沙和尚道:“大黄味苦,性寒无毒,其性沉而不浮,其用走而不守,夺诸郁而无壅滞,定祸乱而致太平,名之曰将军。此行药耳,但恐久病虚弱,不可用此。”

行者回沙和尚道:“贤弟不知,此药利痰顺气,荡肚中凝滞之寒热。”

猪八戒对巴豆也有妙说:“巴豆味辛,性热,有毒,削坚积,荡涤腑之沉寒,通闭塞,利水谷之道路,乃斩关夺门之将,不可轻用。”

行者的回答是:“贤弟,你也不知,此药破结宣肠,能理心膨水胀。”

同是巴豆和大黄的药用功效,孙行者却能看到猪八戒和沙和尚意识不到的一面,从而对症下药,治好了朱紫国王的病。

在《西游记》中,一些诗中巧妙地采用了中药名。如在在第三十六回“心猿正处诸缘伏,劈破傍门见月明”中,有一首唐三藏感怀取经的历程的诗。其诗曰:

自从益智登山盟,王不留行送出城。

路上相逢三棱子,途中催趱马兜铃。

寻坡转涧求荆芥,迈岭登山拜茯苓。

防己一身如竹沥,茴香何日拜朝廷?

诗中用了益智、王不留行、三棱子、马兜铃、荆芥、伏苓、防己、竹沥、茴香等九味中药。这些药名生动地描述了《西游记》的情节,藉中药名称和全诗浑然一体,巧妙地紧扣小说的主要情节,令人叹为观止。

在第二十八回里,有一首《西江月》的词,描写孙悟空与进犯花果山残杀众猴儿的猎户,进行战斗的情景:

石打乌头粉碎,沙飞海马俱伤。

人参官桂岭前忙,血染朱砂地上。

附子难归故里,槟榔怎得还乡?

尸骸轻粉卧山场,红娘子家中盼望。

这里用了乌头、海马、人参、官桂、朱砂、附子、槟榔、轻粉、红娘子9个中药名,生动地描写了当时激烈拼杀的战斗场面。

三国时期,关公在樊城被毒箭射伤右臂。当时最著名的外科医家─神医华佗,用尖刀割开他的皮肉,刮骨疗毒。当时的关公,却能与人喝酒下棋,谈笑风声,使得在旁的将士们无不敬佩。其实,华佗在施行手术前,已在关公的伤口撒上了一种麻醉的药——麻沸散。华佗可谓是世界上制造和使用麻醉药的第一人。

在华佗之前,古代人在受伤需动手术时,据说要先捆起病人的手脚,或者用棍击、放血等方法使病人昏厥,然后再施行手术。

华佗在当时为了减轻病人痛苦,千方百计寻找可以用于麻醉的药草。有一天,他上山采药,遇到一个身负重伤的樵夫。只见那樵夫随手撕了几片叶子,搓碎按在伤口上。不一会儿,伤口便不疼痛了。华佗见了十分惊喜,忙向樵夫请教,才得知那叶子是曼陀罗。后来,华佗经过反复研制,终于用它制成了千古名方─麻沸散。

在小说《水浒》第十六回里,叙述了梁山谋士智多星吴用巧施妙计,把(被禁止)药放在酒中,智取青面兽杨志押送的生辰纲的故事。当那些押送生辰纲的人们喝了吴用他们的“酒”后,“十五个人眼睁睁地看着七个人把金银财宝装了去,只是起不来,挣不动,说不得。”这酒里含的正是“(被禁止)药”。据云“蒙”指“蒙昧”,也就是“昏迷”的意思,“汗”即“汉”的简字,“(被禁止)药”意为使汉子昏迷的药物,实际上是一种“中药麻醉术”,其主要成份也是曼陀罗花。

《植物名实图考》云:“广西曼陀罗遍生原野,盗贼采干而未之,以置入饮食,使之醉面闷,则挈箧而趋,(被禁止)药当即此类植物制成。”

具有麻醉作用的中药很多,除曼陀罗花之外,常用的大约还有40多种。西医运用乙醚等麻醉剂进行外科手术,只是近百年的事,而中医早在年前,华佗就发明和临床施用麻沸散了。

中医之迷(一)

中医之迷(二)

中医之迷(三)

中医之迷(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angbuliuxinga.com/wxxg/811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