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有十大传承千年且被证明具有实际价值的经典方,在这“十大名方”里,有一副药方被奉为“妇科‘万能’基础方”,很多妇科疾病都可运用此方加减治疗。它就是:逍遥散。
一、逍遥散,妙在哪里逍遥散,这个方子的名字源自《庄子》“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的记载。概括来说,其功效就是8个字:疏肝解郁,健脾和营——让人快活逍遥,心情舒畅。
逍遥散由6味极为常见的药材组成——甘草、当归、茯苓、芍药、白术、柴胡,表面上,这副药方平平无奇,实则大有深意。中医素有“用药如用兵”之说,逍遥丸就是“排兵布阵”的典型方剂。
我们来看一下它的配伍:
君药:柴胡,疏肝解郁,以顺肝性;
臣药:当归、白芍,养肝血、柔肝体,可助柴胡恢复肝的顺达之性,兼制柴胡疏泄太过;
佐药:白术健脾燥湿、茯苓健脾渗湿,二者都能益气健脾,促进气血生化;
使药: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可助茯苓、白术以益气健脾,又能助白芍以缓急止痛。
作水煎剂时,笔者常用药量如下:柴胡5克,当归9克,白芍9克,白术9克,茯苓9克,薄荷2克,甘草3克,生姜3片。
二、为什么女人都需要逍遥散因为女人最易出现肝脾不和之证
1,我们先来说肝:对于肝来说,服用逍遥散解决的是“疏”的题。
女子以肝为先天,女人天生感性,容易受七情影响。而闹一次情绪,就多一个气结,那些痛点、结节、包块、条索、瘀血等,就会逐渐盘踞你的腹部,侵占你的子宫。
为什么现代女性妇科病特别多?就跟压力山大、情绪不好、动辄生气有关。故而,妇科名医朱南孙有“妇科从肝论治”的说法。
而且,只要肝气不舒,无论什么药物都发挥不了作用,这股“气”会把药力全部“吹”走。为什么有些人无论怎么调理妇科,效果都不理想?就是因为没有解决肝气不舒的问题,唯有先调肝,等肝气平和下来再用药才行。
2,我们再来看脾:对于脾来说,服用逍遥散解决的是“补”的问题。
女子以血为本,女人经、孕、产、乳正常的生理功能,最易动血、伤血、耗血,故而女人常处于“有余于气,不足于血”的特殊状态。因此,女人一生都要养血。而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虚气弱则统血无权,所以养血必调脾。
在讲了女人肝脾不和的问题之后,我们再回过头来看逍遥散——
它可疏可补,专为肝郁血虚、脾失健运而设,这些药物相互配合舒展肝气、健运脾气,进而补气养血,调整阴阳,使各项症状得以缓解。
所以,逍遥散是妇科“万能”基础方,尤其适合现代女性。
三、在妇科临床中的应用一、月经不调
经者血也,治经必治血,活血先治气,气血与脏腑息息相关,肝藏血而主疏泄,为冲脉之所系,肝气是否条达,直接影响月经的来潮。
1.经行先期
肝郁化火,热扰血室,证见经行超前量多,色深红或暗,质稠秽,伴有口苦咽干,心烦易怒,胸闷乳胀,苔黄舌红,脉弦数者,宜本方去生姜加丹皮、栀子、益母草、藕节、白茅根之类,以疏肝解郁,凉血调经。
2.经行后期
肝气郁结,疏泄失常,证见经行错后,量多或少,色紫红挟血块,伴有胸胁、乳房、少腹胀甚于痛,心烦失眠,脉细涩,苔薄白,舌质边尖紫暗者,宜本方加合欢花、佛手花、香附、益母草、泽兰之类,以疏肝解郁,消滞化瘀。
经行量少,色淡质稀挟血块,脉细弱,舌质淡紫者,此为虚中挟实之证,宜加入首乌、熟地、益母草、黄芪之类。
3.经行胀痛
肝经经脉循于两胁及少腹,下络阴器,乳头属肝,乳房为阳明胃经所属。
凡因肝气郁滞,气机不利,证见经前或经中乳房胀痛,甚至痛不能触,少腹胀痛连及胸胁,烦躁易怒,经行前后不定,量多少不一,色暗红甚或挟块者,本方加素馨花、佛手花、香附、益母草治之。
舌红脉数者,为肝郁化火,宜去生姜之温,加丹皮、栀子、川楝子之类,以凉血止痛。
少、小腹疼痛剧烈,唇面发青,肢冷汗出,脉沉紧,苔薄白,舌暗淡者,为寒凝气滞,肝气受遏,宜加肉桂、艾叶、小茴香、台乌药之类,以加强其温经止痛之功。
全方这样配伍,既补肝体,又助肝用,气血兼顾,肝脾并治,养血和营,立法全面,用药周到,是调和肝脾的名方。
二、带下量多
带下以湿为主,治之多责于脾肾二脏。但肝与脾,在生理上有“相克”关系,在病理上有“相乘”、“相侮”之变,而肝之与肾,又是“乙癸”同源关系,故治带亦与肝有关。
凡月经不调,经行胸胁不舒,乳房、少腹胀痛,平时带下量多,色白或青,质稀或稠,脉弦细,苔白滑,舌质正常或淡嫩带紫者,可用本方加青皮、炒苡仁、扁豆花、黄饭花、马鞭草之类治之。
三、胎动不安
妇人在怀孕期间,肝血注入胞宫以养胎元,常导致肝气有余,而失其条达之性。
如妊娠数月,证见少小腹胀痛或腰腹胀坠,胸胁痞闷,心烦易怒,嗳气纳差,脉弦滑,苔厚腻而舌暗红者,即为此患,治宜本方加鲜苏叶、佛手花、砂仁壳之类,疏肝扶脾,顺气安胎。
四、新产寒热
新产之后,气血骤虚,营卫不和,邪易乘虚而入,证见发热恶寒,鼻塞头痛,肢节烦疼,脉虚浮,苔薄白,舌淡者,治当扶正祛邪,可用本方加鲜苏叶、生葱白、荆芥等药。
五、乳癖
乳头属肝,乳房为阳明胃经所属,七情偏激伤肝,肝病及脾,形成肝脾郁怒,气滞血瘀,积累而成小块于乳房内,初起不疼或胀疼,经将行或经行之时胀疼剧烈,甚至手不能触,经后虽然胀痛有所减轻,但块核依然,触之疼痛加重,此为乳癖。
治疗既要软坚消块,又要照顾气血,可用本方加瓜蒌仁、生牡蛎、玄参、浙贝、王不留行、夏枯草之类治之。
四、刺激5大穴,胜服逍遥散经络就相当于药房,穴位就相当于中药。只要我们把人体天生就有的穴位利用好,就能发挥中药的作用。按揉或者针灸5大穴,胜服逍遥散:
合谷+太冲=柴胡(君药)
合谷与太冲统称为“四关穴”,它们几乎可以治疗任何气机不畅之病。
合谷:属多气多血之阳明经——大肠经,合谷之气在阳,禀天气自然下降,以降为顺,偏于调血中之气。
太冲:属少气多血之厥阴经——肝经,太冲之气在阴,禀地气自然上升,以升为顺,偏于理气中之血。
合谷、太冲一阳一阴,一气一血,一腑一脏,二者搭配使用,可以阴阳同调、气血同调、脏腑同调。
开四关后,清阳升,浊阴降,就会上下交通,气血调和,诸病自愈。
注:开四关当在他穴之前。也就是说,先开四关调气,把上下左右的气机调畅,再考虑刺激其它穴位来调病。
曲泉=当归+白芍(臣药)
曲泉为肝经合穴,五行属水,为木中水。水生木,此穴为水,是肝经的母穴,虚则补其母,故而自古以来就用于补肝虚。
且,水性应于肾,肝肾同源,故而曲泉可同时调补肝肾,做到肝血肾精同补。
阴陵泉=白术+茯苓(佐药)
阴陵泉属脾经,五行属水,水性应于肾,故而,它具有健脾化湿、通利三焦、消胀利水的作用。
并且,作为脾经合穴,阴陵泉还能健脾益气,促进脾运化水谷的功能,使气机顺达,腑气通畅,促进气血生化。
足三里=甘草(使药)
足三里属胃经,《中藏经》曰:“三里主五劳羸瘦,七伤虚寒空”。故而,足三里具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补虚强身等作用,可以从整体上协调脏腑功能、促进新陈代谢、平衡阴阳气血,提高人体免疫力。
结语:建议那些情志不舒、头痛目眩、胸肋胀痛、月经紊乱、带下量多的朋友,多刺激这5大穴。只要长期坚持,多数都能收到不错的疗效。至于用药,最好咨询本地中医,准确辩证进行调理才能事半功倍。
温馨提示: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专业中医人士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药,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版权说明:本文来源网络。我们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以。此文出于学习分享,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无商业用途。若涉及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