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针灸治未病之耳穴篇

治未病是采取预防或治疗手段,防止疾病发生、发展的方法。运用耳穴诊疗技术,便能涵盖“治未病、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三个层面。我们在临床实践中,多运用耳穴针刺、耳穴贴压、耳穴按摩等多种技术的耳穴综合疗法。耳与经络、脏腑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通过贴耳穴来刺激某些部位可防治疾病,其操作简便、适应范围广泛、无副作用。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应推广使用。从而达到治未病的目的。

耳穴的刺激方法较多,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

1.毫针法是利用毫针针刺耳穴,治疗疾病的一种常用方法,但因其操作复杂,自己在家操作不便,故不推荐使用。

2.电针法针刺获得感应后,接上电针机两个极,具体操作参照电针法。适应于神经系统疾患、内脏痉挛、哮喘等。

3.埋针法是将皮内埋入耳穴治疗疾病的方法,适用于慢性疾病和疼痛性疾病,起到持续刺激、巩固疗效和防止复发的作用。

4.压丸法即在耳穴表面贴敷压丸的一种简易疗法。此法既能持续刺激穴位,又安全无痛,无副作用,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于家中也方便操作。压丸所选材料就地取材,如王不留行、油菜子、小米、绿豆、白芥子等以及磁珠。临床现多用王不留行籽,因其表面光滑,大小和硬度适宜。应用前用沸水烫洗2分钟,晒干装瓶备用。应用时,将王不留行籽贴在0.6×0.6cm大小胶布中央,用镊子夹住,贴敷在选用的耳穴上。每日自行按压3-5次,每次每穴按压30-60秒,3-7日更换1次,双耳交替。刺激强度视自行承受强度而定,一般儿童、孕妇、老年体弱、神经衰弱者用轻刺激法,急性疼痛性病证宜用强刺激法。在选穴方面可以选用一些保健用穴:交感、神门、脾、三焦、内分泌等穴

5.穴位注射法将微量药物注入耳穴的治疗方法。

6.耳穴按摩法耳穴按摩法简单易学,具有补肾强身、扶正固本、激发经气、扶正祛邪、调整阴阳作用,并能调整脏腑功能、保持细胞内环境的平衡和稳定,延缓衰老、健脑、明目、补肾、健脾、聪耳、利咽、美容等功效。

1)日常耳穴保健按摩法全耳腹面按摩法:以掌心前后摩擦耳廓正反面20次,可对全身进行保健,能疏通经络、振奋脏腑、强身健体。手摩耳轮按摩法:以拇、食指上下摩擦耳轮部20次,可防治颈、肩、腰、腿痛、头痛、头晕等。提拉耳尖法:以拇食指向上提拉耳顶端20次,有镇静、止痛、抗过敏、退热、清脑、明目、降压等功效。揪拉耳垂法:拇食指夹捏耳垂部向下再向外揪拉、摩擦耳垂20次,可防治头晕、花眼、近视、耳鸣、痤疮、黄褐斑等症,是美容要法。全耳按摩法:以食指指腹自三角窝开始摩擦耳甲艇、耳甲腔各20次,使之发热,可防治脏腑病症,对内脏有保健和治疗作用。

2)分区按摩法对耳屏按摩法:以拇食指揉捏对耳屏,使有胀痛感,可防头痛、头晕、失眠、脑血管、脑神经等病症。耳屏按摩法:以食指指腹摩按耳前根部,可防治感冒、鼻炎、咽炎、心慌、头痛、头昏等。降压沟按摩法:以食指指腹摩擦耳背沟使之生热,可降血压、清脑、明目。黄蜂入洞法:以中指插入耳孔,指腹向前按压摩擦生热,可防治咽炎、鼻炎、感冒等。

在家中操作推荐贴耳穴法、耳穴按摩法。

耳穴操作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方面:

1.严格消毒,防止感染。

2.对扭伤和运动障碍的患者,进针后应嘱其适当活动患部,有助于提高疗效。

3.有习惯性流产的孕妇应禁针。

4.患有严重器质性病变和伴有高度贫血者不宜针刺,对严重心脏病、高血压者不宜行强刺激法。

5.耳针治疗时应注意防止发生晕针,一旦发生应及时处理。

6.在家自行操作时应注意及时更换耳贴。

7.胶布过敏者不宜使用贴丸法。

8耳廓有冻疮或炎症时不宜使用贴丸法。

本文作者:牛红月李潇潇

责任编辑:白玮婧

赞赏

长按







































北京中科医院坑
北京中科医院十一年专注白癜风医学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angbuliuxinga.com/wxbm/246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