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与脏腑经络有着密切的关系。各脏腑组织在耳廓均有相应的反应区(耳穴)。刺激耳穴,对相应的脏腑有一定的调治作用。刺激耳穴的主要方法有:针刺、埋针、放血、耳穴贴压、磁疗、按摩等。人体某一部分有病时,就会反应在耳郭的一定部位上,这些部位就是耳针治疗的刺激点,统称为耳穴。
埋耳豆是一种与针灸、推拿类似的中医常见的治疗疾病的方法,学名叫“耳针”。而“耳豆”指的就是中药王不留行--像小米粒一样的灰黑色小圆球。贴耳豆就是用医用胶布膏药粘着一个王不留行籽贴在耳廓上相应的穴位上,治疗相关疾病。
耳穴分布规律与面颊相应的穴位在耳垂;与上肢相应的穴位在耳周;与躯干相应的穴位在对耳轮体部;与下肢相应的穴位在对耳轮上,下脚;与腹腔相应的穴位在耳甲艇;与胸腔相应的穴位在耳甲腔;与消化道相应的穴位在耳轮脚周围等。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加强了耳穴的研究与应用,耳穴治疗的适应症不断扩大,已由几十种发展到多种。
小小的王不留行子耳豆可以起到很大作用。很多常见疾病可以通过贴耳豆这种方法进行治疗,简单易行没有毒副作用。常见疾病有:失眠,便秘,高血压,以及青少年假性近视等疾病。
操作方法:将王不留行籽或小绿豆等贴于0.6×0.6厘米的小块胶布中央,然后对准相应耳穴贴紧并稍加压力,使患者耳朵感到酸麻胀或发热。贴后每天自行按压数次,每次3~4分钟。每次贴压后保持1~2天,取下后让耳穴部位放松一晚,次日再以同样方法贴敷,一般5~6次为一个疗程。
禁忌:1、严重心脏病患者不宜用,更不宜采用强刺激。2、严重器质性疾病及伴有高度贫血者。3、外耳患有显著的炎症,如湿疹、溃疡、冻疮破溃等情况。4、妇女怀孕期间,月经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