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白癜风研究专家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so_5429169.html
金创之为病,
既伤,则患其血出不止;
既合,则患其肿壅为脓。
今曰金创肿,
则金创之肿而未脓,
且非不合者也。
《千金方》治金创,
多系血出不止,箭镞不出,
故所用多雄黄石灰草灰等物,
不重甘草。
惟《金匮要略》王不留行散,
王不留行蒴藋细叶桑东南根,
皆用十分,甘草独用十八分,
余皆更少,
则其以意正与《本经》吻合矣。
甘草所以宜于金创者,
盖暴病则心火急疾赴之,
当其未合,则迫血妄行;
及其既合,则壅结无所泄。
于是自肿而脓,自脓而溃,
不异于痈疽,其火势郁结,
反有甚于痈疽者。
故方中虽已有桑皮之续绝合创,
王不留行之贯通血络者,
率他药以行经脉,贯营卫,
又必君之以甘草之甘缓解毒,
泻火和中。
浅视之则曰急者,制之以缓,
其实泻火之功为不少矣。
金创血病,血病不多用血药,
反以气药为君,
则以气固血之帅,
血去气随,则阳随阴壅,
阴为阳溃而死矣。
方下血而用王不留行,
则血遂不可止;
已成脓而用川椒干姜,
则痛不可忍。
不后不先,正当金创肿时,
而用是方,此仲景深入《本经》,
非他人所能及者也。
甘草之用生用炙,确有不同。
乃两书百二十方,
《伤寒论》用生甘草者,不及十之一。
《金匮要略》用炙甘草者,亦不及十之一。
甚有同一方,
在《伤寒论》则炙用,
在《金匮要略》则生用者,
是知古书传讹者多矣。
如《本经》《别录》主治,
大率除邪气,
治金创,解毒,皆宜生用。
缓中,补虚,止渴,宜炙用,
消息意会之可矣。
炙甘草之任,莫重于复脉汤,
其用在通经脉,利血气,
可无论矣。
而《金匮要略》附《千金翼方》,
治虚劳不足,汗出则闷,
脉结悸,行动如常,
非所谓烦满短气乎。
又附《外台方》治肺痿涎唾多,
心中温温液液者,
非所谓伤脏咳嗽乎。
特脉之动而中止,
不能自还,因而复动者,有三:
曰代,曰结,曰促。
解之者曰,
脉数而止,谓之促;
缓而止,谓之结;
止有定时,谓之代。
乃炙甘草汤,
但治结,而不治代促。
其义何居?
曰此非甘草不治代促,
乃非治代促之汤也。
观论中桂枝去芍药汤证(脉促胸满),
葛根黄连黄芩汤证(脉促下痢),
下后欲解证(脉促不结胸),
皆不忌甘草,即可知其旨不在甘草矣。
点击蓝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