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推介胡静倒扒狮从时光深处走来

倒扒狮:从时光深处走来

胡静(安徽)

老街,逼仄的街面簇拥着两溜儿屋舍。白天,你是无法体会其古韵的。各式的雨棚和广告牌,色彩斑斓的鞋帽衣裤,还有大喇叭的叫卖声,颇为杂乱。等到黄昏,夕阳把西天的赤艳烧成一片片的沉紫与滞苍,商铺的门次第关闭,斑驳的马头墙,古朴的雕花窗,浅褐的麻石条……渐渐地染上怀旧的秋黄。老街,沿着起伏不定的地势,一点一点地复苏了。

年前,先人们在古老的盛唐山筑城围墙,建了这条与长江平行的老街。明隆庆五年(公元年),刑科给事刘尚志奉旨在此建起一座四柱三门的石牌坊。石柱上,各雕刻着一只倒立的狮子,圆头长尾,卷发巨睛,张口施爪,甚是逼真。“倒扒狮”便成了这条老街的名字。说来神奇,牌坊建成后,刘尚志之子刘若宰于崇祯元年中了状元,随即于崇祯四年建了规模宏大的府邸——状元坊(后称状元府),以显示其门第显耀。而这条街也成了安徽第一商业街,繁华了余年。

老城百姓说,是因为那狮子。狮子倒扒,代表谦恭;张口,意味着开放。商贾谦恭诚信,老街开放包容,造就了商业兴旺发达。

如今以倒扒狮为核心的倒扒狮历史文化街区,最古老也最繁华的莫过于倒扒狮、四牌楼和曾轰动全国的国货街了。

老街的建筑多建于明清,下铺上宅。如今,楼下的店铺已被改造,楼上的住宅也多人去楼空。举目凝神,那半开的窗棱边还隐现着美人的云鬓蛾眉,那飞檐翘角还回旋着琵琶与玉萧合奏的余音,那雕梁画栋还飘荡着饮酒行令、喝茶听戏的喧闹。而那大清邮局的背脊,常引人遐想,会猛然闯出一队头盘大辫子、身穿黄边马甲的“大清邮差”;那残存的巴洛克风格的一小块石雕,像魔术师掀开魔盒的一角,谜一般地诱惑着你;那被尘垢糊住年轮的排板门,总令人揣测,儒商们在门内高谈阔论着怎样的创业过往,随着“吱呀”一声门响,一群“长袍马褂”鱼贯而出……

老街在风中雨中流淌了数百年,被蚀,被烧,被兵燹,仍留下这一栋栋一扇扇画梁雕窗,在日起月落明风清雨之后,夭矫顽强,朽而不倒。即便只残存一角,或是荡然无存,它们的魂魄依在,谦恭诚信、开放包容的精神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踯躅于老街,高跟鞋踏在石板上的回声,传出很远。

少时的我最爱去古玩店,盯着古董架上那些玉器泥壶瓷瓶,一看就是半晌儿。古玩店老板是个瘦小的老头儿,戴着一副镜脚贴着橡皮膏的老花镜,一边拨着老算盘,一边在发黄的账本上写写划划。知道我买不起,他还将东西一样样拿到柜台上,一边用鸡毛掸子掸去浮灰,一边给我讲,这是唐三彩,那是汉泥壶……再后来,他见我进门便眯眯一笑,说声“来啦?丫头”,便任由我自个儿取,自个儿看。有时,他从镜片后向我神秘地眨眨眼,我便知道进了宝贝儿,满心欢喜地等他变戏法似的取出宝贝。

中药铺是个让人安心的地方。“百草堂”里浓浓的中药味和百子屉里的上千味药,常令人神游太虚。屉面上用毛笔繁体小字写的药名,古朴清雅:有的富有诗意,如半枫荷叶,蒲蒻,瑞苓;有的念起来婉转,如独活,虎耳,当归;还有的宛若尘世间的故事,如王不留行……足以让我呆呆地看上良久。

老崔画室,也是我爱去的店铺。画室外的木窗边挂着各种黑白画像,有名人画像,如周恩来、齐白石,也有普通人画像,而我最爱看的是明星画像,如秦怡、刘晓庆、唐国强……还有老宝成古色古香的文房四宝、绸布庄艳丽夺目的锦绣缎面、“老奶奶”稚拙生动的虎头鞋,也常令我流连忘返。

老街,无声无息地滋养着古城百姓的文化与审美。

老字号,是老安庆人对老街最深切的记忆。

据传,明代中期,一些游商纷纷慕名来到这里。老街敞开胸襟,接纳着南来北往的大商小贩。至清初,街上的店铺已达数百家之多,并应运而生了许多“老字号”,如诞生第一本黄梅戏木刻本的“黄宝文”书店、全国最大的“胡开文”笔墨店、俗传“铁拐李配方”的余良卿膏药等等。

尤值一提的是“刘麻子”刀剪。据说刘麻子用了只一两多重的金镯子,做成内外皆金的“刘麻子”三字招牌。此后,金字招牌在省城安庆传开了。他家的刀剪有三绝:不卷口、不带砂、包退包换包修。因此,老安庆人买刀剪只认“刘麻子”。母亲家一把“刘麻子”菜刀,从我记事起一直用到现在。木柄烂了,换过几次;刀刃钝了,戗后依然锋利无比。

“胡玉美”和“麦陇香”,则是四牌楼最叫得响的两块金字招牌。它们同出自胡氏家族,自清末至今,经历了百年跌宕,依然矗立街头。胡玉美蚕豆酱,因汁稠色浓味纯,成为清末安庆60多家酱园的“群龙之首”,并从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捧”回了金奖。但这位“国际明星”并不傲娇,亲和地钻进了家家户户的菜柜里。吃烫饭,拌点酱,呼噜呼噜就吞下去了;吃大饼油条,沾点酱,嘿,那一个香辣鲜美!民国文人叶灵凤,童年在安庆生活过。多年后,当他在广州与胡玉美虾子腐乳相遇时,“简直就像久别重逢,遇见了几十年未见面的亲人,久别还乡,重行到了儿时的游息之地,一时悲喜交集,眼中忍不住涌上了泪……”

同样获得金奖的“麦陇香”,取名于苏轼的诗句“麦陇风来饼饵香”,这诗意飘香的店名足见安庆商贾的文化底蕴。墨子酥、寸金、元宝、方片等传统名点,个个形色兼备,香甜可口。最喜“墨子酥”,那是黑芝麻做的糕点,形同乌墨,油润细腻。看一眼,你的味蕾就立即被激活;咬一口,香甜糯柔,那才叫唇齿留香!据传,“墨子酥”得名于清末两江总督张之洞。胡掌柜俩儿子去南京贡院参加乡试,带上芝麻酥糖当干粮吃,主考官张之洞以为他们吃的是墨,惊诧道:“奇墨,奇墨!”乡试后,他们双双中了举人。胡掌柜认为张大人的称奇不仅文雅,更是吉祥,就将芝麻酥糖改名为“墨子酥”,从此,墨子酥名声大噪。

老字号,成了古城安庆的特殊符号。它记录着民俗,寄托着乡情,传承着文化……

如果说商业的兴旺,成就了老街的繁华,那么政治则让老街更加厚重。这里,不仅留下了曾国藩、李鸿章、陈玉成、陈独秀等政坛名宿的足迹,还留下了辛亥革命和新军起义中分别打响第一枪的徐锡麟、熊成基以及无数仁人志士的身影。

国货街,原名四牌楼西街。更名国货街,正是源于一场声势浩大的政治运动。年,北京爆发“五四”运动,消息传到省会安庆,学生激愤了,余名热血青年在黄家操场召开声援大会,并电告全国;商人激愤了,在码头附近的大南门设立国货检查所,并自发组成巡查组沿街检查,以杜绝日货。倒扒狮、三牌楼、四牌楼等主要商业街均设了国货贩卖部。6月11日,整个安庆城区总罢市,大街小巷所有商店全部关门,余名码头工人也同时罢工。

“五四”,在这个中华民族千年骄傲与近代百年屈辱的交汇点,千年古城、百年省会的安庆,成为全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angbuliuxinga.com/wxys/817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