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郎中学医记第二册29漏芦

中医治疗白癜风方法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so_5419394.html

29、漏芦

清热解毒,消肿排脓,下乳,通筋脉。治痈疽发背,乳房肿痛。乳汁不通,瘰疬恶疮,湿痹筋脉拘牵,骨节疼痛,热毒血痢,痔疮出血。

画龙点睛的漏芦

  有个流行性腮腺炎的患者,他服用大剂量的板蓝根,没有治好,还有些遗肿,很难消,爷爷就在上面加了一味漏芦,腮腺炎肿消退如潮水,非常快。

  又有个乳妇,因为跟丈夫吵架后,气脉壅塞,乳汁不行,乳房内胀痛难耐,甚至发出红肿的痈块。

  医生用王不留行、路路通,乳汁通了,但痈肿没有退掉。

  爷爷说,这是痈脓不肯下漏,加进一味漏芦。

  随后乳房痈肿消退得像箭一样快。

  还有一个闭经的女孩子,四个多月都没来月经,吃了不少补血通经之品,还是没有动静。

  老先生说,排月经如同漏斗排水,下漏的地方,由于瘀血化热堵塞了,所以尺脉滑中带数,下不来,加进漏芦一味,取其利窍漏下之功。

  果然在原方基础上,一加漏芦,服用后居然大小便通开,而且月经下来。

  还有一个背上长了一个痈,黄芪、连翘都用了,还托透不出来。

  爷爷说,气也足了,疮毒也有药去解,现在就差一味可以开破之品,使疮毒浊阴能从下而走。

  于是加入一味漏芦,这背痈很快就消退了。

  原来这漏芦叶子,呈锯齿象,带有一定开破之力,不然如何能够像《神农本草经》所说,漏芦能通经下乳,主治热毒恶疮?

  又有个瘰疬的患者,咽干口燥,舌红尿黄,医生用五味消毒饮,还加了夏枯草,结果好了大半,就还有一些尾巴根除不去。

  老先生就在原方中加入漏芦一味,连根就把瘰疬拔除,把病灶消漏下去。

  老先生说,五味消毒饮,虽是治热毒痈疮要药,都能清热解毒,消除脓肿,但它们缺一个向下疏漏的作用,如果有病人阳明经脉堵塞,你即使把肿毒消了,还是排不下来,这时漏芦可以作为导浊下漏的开路先锋,它跟王不留行功用相近,却更能够滑利泻热,叶带锯齿,开破下走。使浊阴出下窍,而在身体留不住。

  ......

  ......

  然后小指月在小笔记本中记道:

  《局方》曰,漏芦散治乳妇气脉壅塞,乳汁不行,及经络凝滞,乳内胀痛,留蓄邪毒,或作痈肿:漏芦二两半,瓜蒌十个(急火烧焦存性),蛇蜕十条(炙)。上为细散,每服二钱,温酒调服,不拘时,良久吃热羹汤助之。

  《集验背疽方》曰,漏芦汤治疽作二日后,退毒下脓:黄芪(生用)、连翘各一两,大黄一分(微炒),漏芦一两(有白茸者),甘草半两(生用),沉香一两。上为末,姜、枣汤调下。

  《新疆中草药手册》)曰,治流行性腮腺炎:板蓝根一钱,漏芦一钱半,牛蒡子四分,甘草五分。水煎服。

  《圣济总录》漏芦汤曰,治室女月术不调:漏芦(去芦头)、当归(切,焙)、红花子、枳壳(去瓤,麸炒)、白茯苓(去黑皮)、人参各半两。上六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

  《本草汇言》曰,治瘰疬,排脓、止痛、生肌:漏芦、连翘、紫花地丁、贝母、金银花,甘草、夏枯草各等分。水煎服。

  

像漏斗一样把浊阴下漏出去的药

  小指月就疑惑了,说,爷爷近来看你治疗各类痈疮,乳汁不通,月水不下,甚至腮腺炎,在一般药物效果不理想时,你在原方基础上加一味漏芦,怎么效果马上出来了。

  老爷爷笑笑说,指月你能看到这点很不错,你有没有发现,我治疗这些痈疮闭塞,血水不下,大都是热毒实证,属于气聚血凝,如果是疮疡阴证,平塌下去,不能起发的,我就一点漏芦都不用。

  小指月说,那我还是想不明白爷爷为什么用这味如此平凡的漏芦,却能起到画龙点睛之效。

  爷爷说,指月你去好好观察漏芦,并去思维漏芦的名字,你或许会有些新的启发。

  小指月拿着漏芦,左看看,右看看。

  发现这漏芦有好几大特征。

  第一这根有点像圆锥形,第二这老根还容易裂成片状。第三这漏芦里面居然还有各类菱形网状裂纹,看上去像各种筛网一样。

  这几大特点,一下子让小指月想通了不少。

  裂缝加上筛网状,这不是善于走漏吗?也就是说这漏芦就像漏斗一样,不单善于通瘀滞的乳汁,就算是周身上下的脓血败浊,只要是实证的痈聚,由于它是苦寒的,又归胃经,都善于把这些浊阴从上往下漏出去,本身阳明胃肠又是排浊的最大通道,而乳房属于阳明胃经所管,这正是漏芦最直接能够通经漏下乳汁的作用所在。

  这时小指月从头面的腮腺炎到胸中的乳痈乳汁不通,再到腹中的闭经,然后再到身体肌肉的痈疮,这一系列疾患,看似发自不同地方,名相各异,但如果都是热毒痈聚,都归到这同一条线上来,实质却是一致的。

  这时用普通药物都不能令这些毒热脓血出下窍,漏芦一上去,等于打开阳明胃经下行之通道,就像把下窍漏斗的漏口拿开,浊阴就像水一样纷纷下来。

  所以这漏芦稍微量大一点,居然大便佷容易作泻,使邪从下出。

  即《本经逢原》中曰,漏芦为消毒、排脓、杀虫要药。古方治痈疽发背,以漏芦汤为首称。盖咸能软坚,寒能解毒。故服之必大便作泻,使邪从下而出也。

  小指月又问,爷爷,为什么我看一些不是湿热痈聚的乳痈,你也用漏芦,明明是气血比较亏虚,乳汁少而清稀的?

  爷爷说没错,这漏芦堪称乳痈良药,虽然体虚乳少,但有浊阴阻窍不去,先用漏芦推陈,再在方子里头配黄芪、鹿角胶等补气养血之品,助身体生出新鲜气血,这样陈旧漏去,新血可生,乳汁可生,乳痈可消。这样组配出来的方子,暗合推陈出新之妙,才是真正的医理要道。

  为何爷爷在一些顽固风湿痹症,局部红肿热痛里头也用漏芦呢?

  爷爷说,没错,这痹症一定要是风湿热痹。《本草正义》上说,漏芦滑利泻热,与王不留行功用最近,而寒苦直泻,尤其过之,苟非湿热不可轻用。

  小指月点点头说,爷爷要把局部的风湿热肿也通过漏芦为引,建立一个漏斗的场,使浊阴漏出下窍来。

  老爷爷说,所以你用漏芦即使是实热之证,也只能暂用,不可久用,它虽然能够通利胱肠,畅通乳汁,排脓止痛,漏通经脉,但如果虚人服之,便容易耗伤阴液,损破正气。

  小指月听完后,眉飞色舞,哈哈大笑,说,爷爷,我一想通这漏芦后,古方书所有关于漏芦的记载,我就都能看得明白,我好像一下子找到一把开门的钥匙。漏芦这味药一下子成为我最好的朋友!

  随后小指月高兴地在小笔记本中记道:

  《神农本草经》曰,主皮肤热,恶疮疽痔,湿痹,下乳汁。

  《本草经疏》曰,漏芦,苦能下泄,咸能软坚,寒能除热,寒而通利之药也。故主皮肤热,恶疮疽痔,湿痹,下乳汁。疮疡阴症,平塌不起发者,非所宜投。妊娠禁用。

  《圣济总录》曰,古圣散治历节风,筋脉拘挛,骨节疼痛:漏芦半两(去芦头,麸炒),地龙(去土,炒)半两。上二味捣罗为末。先用生姜二两取汁,蜜二两,同煎三、五沸,入好酒五合,以瓷器盛。每用七分盏调药末一钱半匕,温服不拘时。

仁艾万家:护膝宝艾灸宝小儿腹泻贴

医学老中专补录(毕业证+学历认证报告+学籍信息等),可直接报考助理医师,乡村全科等。名额有限。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angbuliuxinga.com/wxys/801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