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前列腺炎古今中药方集

前列腺炎,是指前列腺特异性和非特异感染所致的急慢性炎症。

主要表现为尿急、尿频、尿痛、小便混浊,尿道灼热,会阴部痛及下腰部疼痛,或伴有恶寒发热等,属于中医淋证、小便白浊范畴。

治疗以利湿通淋,温肾化浊为基础。

目录

一、化瘀方

二、活血化瘀清利湿热方

三、综合症状治疗方

一、化瘀方

1.桃核承气汤

来源:《伤寒论》。

别名:桃仁承气汤(《医方类聚》卷五十四引《伤寒括要》)。

功用:《中医方剂学》:破血下瘀。

主治:

1.《伤寒论》: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少腹急结者。(手太阳三焦经,足太阳膀胱经)。

2.《类聚方广义》:

痢疾身热,腹中拘急,口干唇燥,舌色殷红,便脓血者;

淋家,小便急结,痛连腰腿,茎中疼痛,小便涓涓不通者;

打仆疼痛,不能转利。

组成:桃仁五十个(去皮尖),桂枝二两(去皮),大黄四两,芒消二两,甘草二两(炙)。

用法:上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去滓,纳芒硝,更上火微沸。下火,先食温服五合,一日三次,当微利。

2.前列腺汤

来源:《中医外科学》。

功用:活血化瘀,行气导滞。

主治:慢性前列腺炎,有瘀滞见症者。

组成:丹参,泽兰,赤芍,桃仁,红花,乳香,没药,王不留行,青皮,川楝子,小茴香,白芷,败酱草,蒲公英。

用法:水煎服。

3.前列康复散

来源:《首批国家级名老中医效验秘方精选》。

主治:慢性前列腺炎。素体较强壮,性情善怒,肝气易郁,气机失调和瘀精败浊壅滞精道者。

二、活血化瘀清利湿热方

1.通瘀清热利湿汤

来源:《首批国家级名老中医效验秘方精选》。

主治:慢性前列腺炎。

组成:桃仁,赤芍,牛膝各20克,土茯苓,车前子(布包),黄柏,白芍各15克,橘核,生甘草各10克,桂枝,制大黄各5克。

用法:

上药水煎取汁毫升,每次毫升,1日2次。

加减:

尿浊,加萆薢15克;

性机能减退,加仙灵脾、菟丝子各15克。

2.黄柏车前汤

来源:《南京中医学院学报》(,2:36)。

主治:慢性前列腺炎。

组成:黄柏15g,车前子10g,萆薢10g,生熟地各30g,益智仁10g,丹参15g,大黄5g(后下)。

用法:水煎服。

加减:

小便不畅,加木通5g,篇蓄10g,瞿麦10g;

小便黄赤,加龙胆草3g,山栀10g;

小腹胀痛,加木香3g,延胡索10g,香附10g;

中气下陷,加升麻5g,柴胡5g;

会阴部胀痛明显,加当归10g,桃仁10g;

尿痛、溲黄、口干,加淡竹叶10g;

尿频、尿急等尿路刺激症状明显,加荔枝草10g,白花蛇舌草10g,虎杖20g。

案例统计:病例选择均属湿热瘀血型病人,共例,结果:治愈22例,显效78例,有效66例,无效12例。

3.参苓六黄汤

来源:《首批国家级名老中医效验秘方精选》。

功用:益气、解毒,利湿。

主治:前列腺炎。

组成:党参,黄芪,生地黄,车前子各15克,黄连,蒲黄,黄柏,黄精各10克,淮牛膝12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分服。

4.萆菟汤

来源:《首批国家级名老中医效验秘方精选·续集》。

功用:补肾利湿。

主治:慢性前列腺炎。

组成:粉萆薢15克,菟丝子10克,茯苓15克,车前子15克,泽泻10克,牡蛎20克,杞子15克,川断10克,山药20克,沙苑子10克,丹参20克,石菖蒲3克,黄柏6克,甘草3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5.前列通片

来源:《部颁标准》。

功用:清热解毒,清利湿浊,理气活血,消炎止痛,祛瘀通淋。

主治:急性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

6.活血化瘀清利湿热汤

来源:《首批国家级名老中医效验秘方精选》。

主治:慢性前列腺炎。

7.订萆解分清饮

来源:《首批国家级名老中医效验秘方精选》。

功用:清热利湿,活血化瘀。

主治:慢性前列腺炎证属湿热瘀滞者。

三、综合症状治疗方

1.萆薢分清散

来源:《杨氏家藏方》卷九。

别名:

分清散(《济生方》卷四)、

分清饮(《瑞竹堂经验方》卷一)、

萆薢分清饮(《丹溪心法》卷三)、

萆薢饮(《古今医鉴》卷八)、

萆薢散(《寿世保元》卷五)。

本方改为丸剂,名“萆薢分清丸”(《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

主治:真元不足,下焦虚寒,小便白浊,频数无度,漩面如油,光彩不定,漩脚澄下,漩如膏糊,或小便频数,虽不白浊。

组成:益智仁,川萆薢,石菖蒲,乌药各等分。

用法:上为细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半,入盐一捻,同煎至七分,食前温服。

2.益肾清浊汤

来源:《山东中医学院学报》(,4:47)。

主治:慢性前列腺炎。

组成:益智仁,山药,丹参,莲子,萆薢,炒黄柏,炒黄连,茯苓,猪苓,车前子,半夏,砂仁,乌药,石菖蒲,甘草。

用法:水煎服,服用时间一般为2~3个月。

加减:

会阴部及下腹痛重者加香附、川楝子;

腰背酸痛者加续断、杜仲;

尿痛、尿频重者加栀子、蒲公英;

伴性功能障碍者加仙灵脾、阳起石等。

案例统计:治疗慢性前列腺炎60例,结果:治愈25例,显效21例,好转1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3%。

3.清浊饮

来源:《首批国家级名老中医效验秘方精选》。

主治:慢性前列腺炎(淋浊)。

组成:黄柏,青皮各8克,萆薢,泽泻,赤芍,丹皮,王不留行各10克,车前子,蒲公英各15克,苦参6克,木香,生甘草各5克。

用法:每剂药水煎2次,每次煮15分钟,早晚各服1次。

加减:

大便秘结者,加熟军;

尿混浊者,加茯苓、石菖蒲;

尿次频数者,加乌药、桑螵峭;

瘀滞甚者,加穿山甲、三七;

性欲减退者,加淫羊藿、巴戟天;

年老体弱者,加黄芪,白术。

4.益精降浊汤

来源:《辽宁中医杂志》(,3:27)。

主治:慢性前列腺炎。

组成:萆薢,菟丝子,淮山药各15g,益智仁,泽泻,山茱萸各12g,败酱草20g,车前子,丹参各10g,生甘草3g。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治疗期间禁用辛辣食品、酒类。

加减:

湿热偏重者,加马齿苋、丹皮;

血瘀偏重,加桃仁、红花;

肾虚偏盛,加生地、知母、黄柏、女贞子;

阳虚偏盛,加巴戟天、杜仲、锁阳;

案例统计:治疗慢性前列腺炎53例,结果:治愈(主要症状消失,肛门指检恢复正常,前列腺液中白细胞及卵磷脂小体检查,连续2次正常)32例,好转(主要症状减轻或消失,但肛门指检及前列腺液镜检无明显变化,或肛门指检及前列腺液镜检基本恢复正常,而主要症状无明显改善)16例,无效(主要症状、肛门指检及前列腺液镜检较治疗前无明显好转)5例;总有效率为90.6%。随访1年,复发2例。

5.慢前饮

来源:《山东中医杂志》(,6:27)。

主治:慢性前列腺炎。

组成:当归15g,丹参15g,黄芪30g,土茯苓30g,白花蛇舌草30g,败酱草30g,王不留行30g,虎杖15g,蒲公英15g,淫羊藿30g,续断15g,枸杞子25g,菟丝子15g,泽泻20g,木通10g,生甘草10g。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3次服。每剂药第3煎加水~ml,煎后滤水坐浴,每次半小时。20剂为1个疗程,连服3个疗程,每个疗程间隔3~5天。

案例统计:治疗慢性前列腺炎50例,结果:总有效率94%。

6.前列舒丸

来源:《新药转正标准》。

功用:扶正固本,滋阴益肾,利尿。

主治: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症见尿频、尿急、尿滴沥不尽、血尿等。

组成:熟地黄,薏苡仁,冬瓜子,山茱萸(制),山药,牡丹皮,苍术,桃仁,泽泻等。

用法:上药制成水蜜丸或大蜜丸,水蜜丸每10丸重3g,大蜜丸每丸重9g。口服,水蜜丸每次6g,大蜜丸每次1~2丸,1日3次,或遵医嘱。

宜忌:尿闭不通者不宜用本药。

7.野菊花栓

来源:《部颁标准》。

功用:抗菌消炎。

主治:前列腺炎及慢性盆腔炎等疾病。

组成:野菊花00g。

用法:制成栓剂,每粒2.4g,密闭,在30℃以下保存。肛门给药,每次1粒,1日1~2次或遵医嘱。

8.地虎汤

来源:《山东中医杂志》(,5:13)。

主治:慢性前列腺炎。

9.四龙汤

来源:《山东中医杂志》(,2:20)。

主治:慢性前列腺炎。

10.生地龙胆五草汤

来源:《首批国家级名老中医效验秘方精选》。

主治:急性前列腺炎及热性病症。

11.锦琥汤

来源:《首批国家级名老中医效验秘方精选》。

主治:慢性前列腺炎。

12.前列回春胶囊

来源:《部颁标准》。

功用:益肾回春,活血通淋,清热解毒。

主治:慢性前列腺炎以及由前列腺炎引起的尿频、尿急、尿道涩痛、淋浊、性欲减退、阳痿早泄等症。

宜忌:年岁过高,严重高血压者慎用。

文中药方应咨询医生后用药。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地点为新加坡。

木木每天5分钟聊天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angbuliuxinga.com/wxys/744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