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治疗去哪家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video_bjzkbdfyy/
豆腐,这一拥有深厚历史底蕴的美食,自年入选中国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后,更是备受瞩目。其独特的魅力,不仅体现在餐桌上的美味,更在于其药用价值,使得它既能登上大雅之堂,也能走进寻常百姓家。这种看似平常的食品,历经千年,依旧深受人们喜爱。
豆腐的来源与历史从古老的《诗经》到曹植的《七步诗》,再到“啜菽饮水”和“种豆南山”,国人食用豆类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而豆腐,作为豆制品中的佼佼者,其历史同样充满了传奇色彩。相传,西汉时期的淮南王刘安,因母亲喜欢吃黄豆但又因病无法食用整粒黄豆,便命人将黄豆磨成粉并加入水熬煮成豆乳。为了增加口感,又放入了盐卤,结果意外地凝结成了块状物——豆腐花。淮南王的母亲品尝后大为欣喜,病势也逐渐好转,于是豆腐便得以流传至今。而豆腐的制作,很可能是在刘安组织方士们炼丹的过程中偶然发现的。在炼丹过程中,方士们使用了多种矿物和无机盐,无意中发现石膏或其他盐类能够使豆乳凝结成豆腐。
宋朝著名诗人朱熹曾作诗云:“种豆豆苒稀,力竭心已腐,早知淮南术,安坐获泉布。”并在诗后自注,“世传豆腐本为淮南王术”。这一说法虽有一定的历史依据,但至今仍有争议。不过,朱熹的诗及其注释,为刘安发明豆腐的说法增添了更多色彩。
事实上,在刘安所处的秦汉时期,关于豆腐的记载极为稀少。而到了朱熹所生活的两宋时期,豆腐才开始真正广泛出现在人们的餐桌上。南宋临安府的街头酒肆中,已有豆腐羹、煎豆腐等菜品出售,与血脏、蛤蜊肉等一道成为下酒佳肴。
此外,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还记载了一位爱吃蜜的长老,他喜欢用豆腐、面筋等蘸蜜食用,并与同样爱好吃蜜的苏轼分享心得。这一轶事后来被苏轼写进诗里,成为了著名的《安州老人食蜜歌》。
自此以后,豆腐成为了宫廷御馔和百姓人家不可或缺的基础食材,深受社会各阶层的喜爱。其烹饪方式也日益多样化,从最初的煎豆腐、豆腐羹,衍生出熝豆腐、锅塌豆腐等多种做法。元代学者谢应芳对豆腐赞誉有加,他认为,虽然年长者吃肉是传统的敬老习俗,但当他们老到牙齿脱落时,再美味的肉也难以咀嚼,而豆腐这样的软食则成了养老的佳品。他对豆腐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豆腐不仅价格亲民、外观诱人、口感清爽,而且用途广泛,这些特点使得它逐渐获得了深厚的象征意义。食用豆腐成为了节俭和清廉的象征。例如,在南宋初年,宋高宗在与大臣的交谈中,就坦言自己因条件所限,平时很少吃肉,常以蔬菜为伴,最近甚至尝试用豆腐做羹,感觉味道不错,以此彰显自己的节俭品质并鼓励大臣们效仿。
在明朝永乐年间,有一位御史因为清正廉洁、日常只吃豆腐而赢得了“豆腐御史”的美誉。此外,“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这样的俗语更是广为人知,彰显了豆腐在民间生活中的深远影响。
豆腐的药用价值备受古人推崇在中医的理论体系中,豆腐因其甘甜且性凉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脾胃和大肠经的调理。它不仅能益气和中、生津润燥,还有清热解毒、催乳等功效。对于热病后的口渴、烦热以及小便黄赤等症状,豆腐均有显著的治疗效果。此外,它还可用于治疗赤眼、消渴,并有助于解硫磺、烧酒之毒。
据《本草纲目》记载,豆腐不仅能宽中益气、和脾胃,还能消胀满、下大肠浊气,以及清热散血。书中还提供了诸如白豆腐醋煎服用可治痢疾,豆腐切片外敷可治杖疮等实用医方。
同样,《本草易读》也提到豆腐具有“宽中益气,清热散血,消心腹之胀满,下大肠之浊气”的效用。而《随息居饮食谱》则进一步阐述豆腐的甘凉清热、润燥生津等特性,并指出其解毒补中、宽肠降浊的功效。书中还特别提到,冬季冻透的豆腐味道更佳,而未点化的煮熟豆浆则具有清肺养胃、润燥化痰的作用。同时,豆浆面上凝结的衣膜晾干后制成的腐皮,不仅可充饥入馔,还特别适合老年人食用。97年,孙中山先生在他的《建国方略》中盛赞豆腐,称其为“植物中之肉料”,既保留了肉类的营养,又避免了肉类的弊端。然而,正如《本草纲目》所警示的,过量食用豆腐也可能带来不适,如导致气机壅塞、生痰动嗽等。
豆腐的制作工艺也相当讲究根据《本草纲目·谷部豆腐》的记载,无论是黑豆、黄豆还是其他种类的豆子,都可以用来制作豆腐。制作过程中,需要将豆子浸泡、磨浆、去渣,再加入盐卤或石膏等凝固剂,使蛋白质凝固成块状。不同的凝固剂会制作出不同口感的豆腐,如以盐卤制作的北豆腐口感较韧,而以石膏制作的南豆腐则更为细腻。
在挑选豆腐时,我们也可以尝试不同的种类。南豆腐和北豆腐在口感和营养成分上有所不同,南豆腐含水量高,口感细腻;而北豆腐则更有韧劲。经常轮换食用,不仅可以满足不同的口感需求,还能确保营养的均衡摄入。
食疗佳品推荐豆腐,这一被誉为“植物肉”的食材,不仅营养丰富,还具有独特的口感。在挑选时,不妨尝试南豆腐与北豆腐的差异,它们在含水量、细腻度和韧劲上各有千秋。同时,也可以尝试搭配不同的食材和烹饪方式,探索豆腐的美味多样性。
将克豆腐与克黄瓜一同煮汤,代茶饮用,此法适用于小儿夏季发烧不退、口渴饮水多的情况。另取克豆腐与20克炒王不留行煮汤,喝汤并食用豆腐,有助于产后乳汁不足的改善。此外,克豆腐搭配两条重约50克的鲫鱼煮汤,分两次服食,可治疗麻疹出齐后的余热,同时也有通乳作用,适用于产后乳汁分泌不足的产妇。接下来,让我们来制作一道鲫鱼豆腐汤。所需原料包括:克鲫鱼、20克豆腐、20克大蒜、5克小葱、5克生姜、00毫升豆浆、毫升水、3克盐和0毫升黄酒。2人份。
制作方法:
将鲫鱼彻底清洗后,横向切成适口大小的块状;同时,将豆腐切成块,小葱切成碎末,大蒜和生姜切成薄片备用。将切好的豆腐放入开水中稍焯,去除豆腥味后捞出,沥干备用。在冷水锅中放入鲫鱼块,加入大蒜、生姜和适量黄酒,大火煮沸后转中火慢煮0分钟,使鱼汤变白。接着放入焯过水的豆腐块,并倒入适量豆浆,大火煮沸后再次转中火煮5分钟,直至汤汁醇厚。最后出锅时,撒上葱花增香。功效:鲫鱼被誉为健脾、益气、利水、通乳的佳品,与营养丰富的豆腐搭配,更是补气养生的理想选择,尤其适合孕、产妇及体虚者食用。此菜谱对于产后乳汁分泌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常吃还有助于延年益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