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科疾病常用的中药外治法,包括疱疹、荨麻疹、痤疮、银屑病、脱发、疣、癣等皮肤科疾病的中药外治方法。
1、疱疹
疱疹是由某些病毒引起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病初往往先有烧灼感,搔痒或疼痛,继而出现红斑、水疱,损害破裂后露出糜烂面,然后结痂,痂脱而愈。临床最常见的有单纯疱疹、带状疱疹等。中医学认为本病属于“热疱”“蛇丹”等范畴,多由风热毒邪阻于肺胃,或肝胆火旺,湿热内蕴所致。
(1)风热袭表型
多见于单纯疱疹,皮疹发于口鼻及生殖器周围,皮肤灼热刺痒,红疹,水疱,疱液透明或混浊,数日后干燥结痂。
方1
新鲜荷花瓣10张。
将荷花瓣贴于患处,外用胶布固定日换4一5次,3日为1疗程。
方2
生蒲黄6克,黄连3克,冰片0.5克,麻油适量。
先将黄连、冰片磨成细粉,再和入蒲黄,加入麻油调成糊状,涂敷患处,1日2—3次,3日为1疗程。
(2)肝胆湿热型
多见于带状疱疹。疱疹好发于颜面及胸胁,皮肤红斑,水疱累累如串珠,局部灼热疼痛。
方1
新鲜柿子5只,冰片1克。
将鲜柿子榨汁去渣,加入冰片溶化,取药汁涂于患处,1日4一5次,3日为1疗程。
方2
雄黄6克,白矾3克,冰片1克。
将雄黄、白矾、冰片和匀,磨成细粉,加入凉开水调成糊状,涂敷患处,1日2次,3日为1个疗程。
2、荨麻疹
荨麻疹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皮肤、粘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强而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临床表现为大小不等风团样损害,常骤然发生,瘙痒剧烈,迅速消退,不留痕迹。
中医学认为本病属于“瘾疹”范畴,多由风邪外袭,营卫不和,或脾胃湿热,郁于皮毛所致。
(1)风热外袭型
症见皮肤风团色红,此起彼落,搔痒剧烈,遇热或汗出易发,遇冷则减等。
方1
新鲜芝麻杆克。
将芝麻杆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洗擦患处,1日3—4次,3日为1疗程。
方2
豨签草60克,地肤子15克,白矾9克。
将豨签草、地肤子、白矾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趁热熏洗患处,1日3—4次,3日为1疗程。
(2)脾胃湿热型
症见皮肤风团鲜红,状如云片,搔痒不已,伴有身重纳呆,脘腹胀痛,大便秘结或泄泻等。
方1
新鲜青蒿叶60克。
将青蒿叶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趁热熏洗患处,1日3—4次,3日为1疗程。
方2
苦参30克,马齿苋30克,白鲜皮30克,地肤子30克,明矾9克。
将苦参、马齿苋、白鲜皮、地肤子、明矾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趁热熏洗患处,1日3—4次,3日为1疗程。
如风团遍及全身,可用上方药液沐浴全身,1日2次。
3、痤疮
痤疮是一种毛囊与皮脂腺的慢性炎症,好发于青春期男女面部及胸背部,故又名青春痘。临床表现为面部、胸背部散在的毛囊性丘疹,部分顶部有小脓疱,破溃后可有色素沉着,或凹陷性疤痕。
中医学认为本病属于“肺风粉刺”范畴,多由肺经风热或肠胃湿热所致。
(1)肺经风热型
症见皮疹色红或稍红,局部瘙痒,或焮红疼痛,多伴有颜面潮红,口干尿黄等。
方1
金银花9克,野菊花9克,腊梅花9克,月季花9克,白芷9克,丹参9克,大黄9克。
将金银花、野菊花、腊梅花、月季花、白芷、丹参、大黄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煎煮20分钟,去渣取汁,趁热熏洗患处,1日2—3次,7日为1疗程。
方2
苍耳子20克,王不留行15克,白矾5克。
先将苍耳子、王不留行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煎煮20分钟,去渣取汁,再加入白矾溶化,趁热熏洗患处,1日2—3次,7日为1疗程。
(2)脾胃湿热型
症见皮疹红肿疼痛,脓疱迭起,多伴有便秘溲赤,纳呆腹胀等。
方1
大黄15克,硫黄15克,硼砂6克。
将大黄、硫黄、硼砂,磨成细粉和匀,用茶水调成糊状,涂敷患处日1换,7日为1疗程。
方2
新鲜芦荟60克。
将鲜芦荟捣烂取汁,涂擦患处,1日2—3次,7日为1疗程。
方3
绿豆30克,白芷10克,面粉30克,鸡蛋1个。
先将绿豆、白芷和匀,磨成细粉,再加入面粉调匀,用鸡蛋清调至糊状,制成面膜,临睡前敷贴患处,清晨洗去,7日为1疗程。
4、银屑病
银屑病是一种与免疫功能异常有关的表皮生成障碍性疾病。临床表现为皮肤红斑、丘疹、表面覆盖银白色鳞屑,界线分明等。中医学认为本病属于“干癣”、“白疕”、“松皮癣”等范畴,多由血瘀风燥或血热风燥所致。
(1)血瘀风燥型
症见皮肤损害偏暗红,鳞屑不厚,皮粗如牛皮样,并有色素沉着,病程长,经年不愈等。
方1
硫黄10克,海螵蛸10克,雄黄6克,轻粉6克,冰片3克,凡士林克。
先将硫黄、海螵蛸、雄黄、轻粉、冰片和匀,磨成细粉,再加入凡士林调成糊状,涂于患处,1日1次,7日为1疗程。
方2
黑豆0克。
将黑豆放入锅内,小火煎熬取油,冷却后涂于患处,1日2—3次,7日为1疗程。
(2)血热风燥型
症见皮肤潮红,鳞屑不厚,剥去后有小出血点,皮疹发展迅速,搔痒不已,遇热或心情烦躁时加剧等。
方1
杏仁60粒,猪油15克。
先将杏仁去皮尖,捣烂如泥,再加入猪油调匀,涂于患处,1日1次,7日为1疗程。
方2
苦参60克,凤尾草60克,草河车60克。
将苦参、凤尾草、草河车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待温后外洗患处日2次,7日为1疗程。
脱发
脱发的种类颇多,常见的有斑秃、脂溢性脱发等,其发病原因有内分泌失调,精神创伤,血管机能紊乱,神经营养障碍,免疫功能异常及遗传因素等。临床表现以头发脱落为主。中医学认为本病属于“油风”范畴,多由肝郁血瘀或阴血虚弱,血不养发所致。
(1)斑秃
症见突然脱发,脱发区可呈圆形或椭圆形,甚至全部头发脱落,脱发处皮肤光滑。
方1
新鲜毛姜30克。
将毛姜切片,拭擦患处,1日3—4次,7日为1疗程。
方2
艾叶6克,菊花6克,薄荷6克,防风6克,蒿本6克,藿香6克,甘松6克,蔓荆子6克,荆芥6克。
将艾叶、菊花、薄荷、防风、蒿本、藿香、甘松、蔓荆子、荆芥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煎煮20分钟,去渣取汁,趁热熏洗患处,1日2—3次,7日为1疗程。
方3
斑蝥1克,红花10克,川芎10克,酒精毫升。
将斑蝥、红花、川芎放入酒精内浸泡7日后,拭擦患处,1日3—4次,7日为1疗程。
(2)脂溢性脱发
症见脱发于前发际及两端,逐渐稀疏,脱发处有细软毛发,头发皮脂溢出,伴有瘙痒。
方1
新鲜侧柏叶克。
将侧柏叶捣烂取汁,拭擦患处,1日3—4次,7日为1疗程。
方2
新鲜覆盆子克。
将覆盆子捣烂取汁,拭擦患处,1日3—4次,7日为1疗程。
5、甲癣
症见指趾甲的远端或侧缘失去光泽,甲板增厚,高低不平,呈灰褐色或污秽色等。
方1
生大蒜头50克,糯米饭1团。
将大蒜头去皮,加入糯米饭和匀,捣烂如泥,涂敷甲上,1日1换,7日为1疗程。
本方在夏季伏天使用,效果更好。
方2
新鲜凤仙花1棵,明矾9克。
先将凤仙花切碎,再加入明矾和匀,捣烂如泥,涂敷甲上,1日1换,7日为1疗程。
本文摘自《中药外治法》,作者/颜德馨、颜乾麟。编辑/张亚娟,校对/党卫阁、霜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