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耳
相学上的五官,指眉、眼、鼻、口、耳,眉为保寿官,眼为监察官,鼻为审判官,口为出纳官,耳为探听官。
一官贵保十年好运。
耳分左右,男女也分左右,男性左耳管1~7岁,右耳管8~14岁,女性反过来看。
从一个人的耳朵,不但能看出自己的福禄寿,还能看出父母及祖上的情况。
怎么看耳朵呢?
1.看大小:一般人的耳朵从耳尖到耳垂的最下方的尺寸在5~7厘米。超过7厘米,很好,比如,7.1cm,7.2cm,7.3cm,这个微小的差别对人生的影响,超过在5~7厘米之间的厘米级的差别;小于5厘米的耳朵,也有出奇的地方。2.看位置:以紧贴面部,迎面看不见耳朵为佳;高低以耳尖高过眉毛为佳。3.看形状:喜完整,忌残缺;喜贴面,忌耳轮廓反。4.看厚薄:喜厚忌薄。5.看颜色:喜白红、温润,明亮;忌暗紫,枯瘦,无光泽。耳白过面好名声,暗污枯干恐遭穷。好与差,颜色的次序是白色,粉红色,红色,灰色,黑色。6.看耳门大小:以容下自己的食指、中指或无名指的其中两个指头尖儿为准,超过表示聪明、胸怀宽广,少于二指容易固执己见。7.看有无耳垂及垂珠大小:有且大好,无不一定不好。8.看耳内有无毫毛、黑点儿:有毫毛决定长寿。9.看耳屏外有无小肉柱儿:有则一生衣饰光鲜。10.看软硬:以硬为佳。11.心脏病前兆,出现下面这个皱褶,一定一定要注意了!如果鼻根处变色又变厚(一枚硬币)一定要抓紧治疗,不然三年之后就很难办了。看了自己的耳朵,好的要珍惜,差一点儿的也不要气馁。“心相法”有云,“有相无心,相随心灭;有心无相,相随心生。”
几十年看下来,发现一个人的相是在不断变化的。
曾经思考过一个看似很无聊的问题,那就是过去的那些裹了小脚的女性是怎么锻炼的。
有的电视剧里,比如《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里,高门大户里的夫人小姐就是骑马打球、投壶,绣红,要么就是琴棋书画。那平民百姓家的女人是怎么锻炼的呢?
揉耳朵
倪海厦老师讲过一个故事。
有次,他到一个长辈的朋友家拜访,全家人伤风感冒,唯独九十四岁的老太太没有感冒,还坐在客厅里看电视,瘦瘦干干的,身体很好。就问他朋友保养方法,他说:“我妈妈一生不运动,公园都不去。”倪师想,这更厉害了,不运动,身体还那么好,怎么可能呢?
追问之下,他的朋友才说,从小就发现我妈妈早上起来俩耳朵都是红红的,一问才知道是外婆教她的,教她早上起来,洗完脸后,压耳朵二十分钟,整个耳朵都按摩,她一直坚持到现在。
起初,我是不太相信这个故事的,后来了解的多了,认为这是绝对可信的。看看下面的图。
第二张图是耳朵穴位跟全身各个器官的对照,第一张图是耳穴跟人身对照的示意图。
既然有这样的效果,揉耳朵又不需要场地、器材,也没有时间限制,还不花钱,随时随地都能进行,为啥不试试呢?
近两年来,我一直在辟谷班上提倡大家揉捏耳朵。
怎么揉捏呢?可以点按,可以用手掌揉搓整个耳朵,也可以将耳朵从中间一分为二,上半部分往上面提拉,下半部分往下面揪拽,当然,拽耳朵垂儿也很好的。
耳穴诊疗
如果说看别人耳朵是几十年的无聊习惯,那揉耳朵就成了一种不错的锻炼方式,随着对耳朵耳穴的加深了解,很快就进入了耳穴诊疗的实践。
前年夏天吧,突发奇想,在网上搜到了经络检测仪,买回家就在身上各种测试,确定穴位的具体位置、穴位大小,逐步加大经络穴位的强度,一边检查一边熟悉各种经络穴位。
测试耳朵穴位时,发现太敏感了!
敏感到什么地步?我用最小的强度,经络测试仪就“滴滴滴”地叫个不停,若是对应的器官有问题,这个穴位被点到了,简直受不了!酸麻胀痛的滋味真难受啊。
可奇怪的是,有次不知道点着什么穴位了,我好像都闻到烧焦的那个糊味了!没多久,经络测试仪就被我们夫妻俩给玩报废了。
三拜四方
通过玩经络测试仪,验证了耳穴和器官的对应关系。
逻辑很简单,第一,痛则不通,通则不痛;第二,采取双向互推来验证。器官有问题,那就一定会发现相应耳穴那里会痛;耳穴痛,那就一定能找到相应器官的隐患。第三,通过经络测试仪的反复治疗,耳穴不痛了,证明相应器官的隐患解除,治疗完毕。
经络穴位测试仪完蛋了,即使不完蛋,也不能总拿着那玩意啊,实在不方便。就又买了耳摸、探针、耳贴、揿针回来玩。
(这个不是耳模的照片,是个示意图,比较清楚。)(探针照片,里面装有弹簧,点着耳穴时可以逐步加力,用来探测穴道有没有问题。)(这是用王不留行子做成的耳贴,黑色的草籽很小。)(这个是耳穴揿针,针很细小,找准穴位后像按图钉一样按进去,就是埋针。)耳穴,耳贴,耳针,这个有什么好玩呢?
我想到的有几点:
1两只耳朵管全身。包括五脏六腑,还管内分泌啦,消化系统啊,大到系统,小到器官,甚至细到每个器官的一个部位,比如,胃不舒服,能在耳朵上找到口、食道、贲门、胃、幽门,眼睛呢,有眼,目1,目2,同时还可以从肝的耳穴同时入手。
2用探针检查,用筷子也行。找到穴位附近的痛点,就是阿是穴,诊断结束;
粘上耳贴或者埋下耳针,治疗开始。春夏可以保持5~6天,秋冬可以保持个七八天,去掉耳贴或者耳针一两天之后,再用探针检查,还痛就继续再贴,不痛了就表示治好了。
不用高大上的检测仪器,不用望闻问切,不吃药不打针,检查、治疗、复诊都很简便廉效。尤其是心脏病患者,就这么一贴,就能保证差不多一周内心脏不会突然出现问题,而且心脏的问题逐步解决,是不是很棒?
3慢性病诊治对某些慢性病的检查治疗更方便,比如,高血压。
耳背沟就是降压沟,拿探针挨着点,有痛点就给个耳贴或者耳针,留一周歇几天,再继续找痛点贴。
简单,方便,花费少,有效果。
4方式多样可以单穴治疗,也可以组穴治疗。
单穴检查治疗,就是找到痛点,阿是穴,直接贴上耳贴或者揿针,很简单。
组穴治疗相对复杂一点儿。一是针对已知的疾病,找相应的穴位贴上就行;二是用探针做一个全面的检查,找出全部的痛点(阿是穴),全部贴上;三是有一定的中医知识和诊疗经验,按照经验来组穴治疗。
有一点要记住,用揿针前或者去掉以后,要用酒精棉球消毒,避免感染。
这些东西,看似简单,入门也很容易,真正精通并不容易。好在我们只作为自己和家人的保健来说不难,学学试试,一定会大有收获。
往期相关阅读推荐:
尖耳朵轶事
完
文章来源:印严()图片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