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更正规 http://m.39.net/pf/bdfyy/qsnbdf/
▌随他们做,随他们说
法国的语言本来就很多样化,中央集权机构对法语投入的关心是相当晚近的事。
图为法国凡尔赛宫年的宫廷扮装派对。图/法新社
在公元前几个世纪,今日法国这一带的主要语言是高卢语(Gaulish),属于凯尔特语族。但在西南方则有一大片区域使用近似巴斯克语(Basque)的语言,南方沿海一带的居民在法国土地上首先种下葡萄树,他们说希腊的方言。科西嘉岛(Corsica)上则混杂了不少语言,包括腓尼基语(Phoenician)、伊特拉斯坎语(Etruscan)、希腊语和其他已经失传的语言,一直到公元前三世纪罗马文化开始盛行为止。
在公元前一到二世纪,高卢慢慢成为罗马的一省,拉丁语因而征服了高卢社会,高卢的乳酪也征服了拉丁民族的菜肴。罗马垮台后(习惯上认定是公元四七六年),法兰克国王在东北边建立权力基地,后来会向外扩张,但他们的日耳曼语言却注定被(高卢的)拉丁语超越。在西北方,来自英格兰的凯尔特难民带来了布列塔尼语。
图为19世纪画作,描绘西元前52年的高卢战争,罗马共和国于阿莱西亚之战的胜利,促使罗马势力扩张至高卢全境。图/维基共享
在整个中世纪,区域多样性的步伐逐渐变快。食物和饮品跟随这样的步调——布利乳酪(Brie)在查理曼大帝统治时出现,洛克福乳酪(Roquefort)紧接在后,各地的葡萄酒款式也可以追溯到这个时代——同样地,拉丁语分歧成为许许多多的方言。过了很久,这些方言才会群集成法语、欧西坦语(Occitan)、科西嘉语(Corsican)、加泰隆尼亚语(Catalan)和法兰克普罗旺斯语(Franco-Proven?al)。巴斯克人和布列塔尼人也在原地发展。至于住在边界上的人则说日耳曼方言,也就是今日的德语及荷兰语。
在这块五颜六色的拼布上,一种方言得到命运的眷顾:在法兰西岛(?ledeFrance,巴黎周边的区域)使用的方言。法兰克国王在第六世纪把此地定为首都,就跟其他几个欧洲国家一样,宫廷方言为标准语言奠定了基础。这个过程长达数百年,正式的书写文字则采用拉丁文,一直到年才出现变化。
那年,法皇弗朗索瓦一世(KingFran?oisI)签署〈维勒耶戈特莱敕令〉(OrdinanceofVillers-Cotterêts),正式立法规定所有官方文件都必须使用「法国的母语」(langagematernelfran?ois)书写。或者用「一种」法国的母语,则是另一种正当的诠释。如果巴斯克人想说写巴斯克语,普罗旺斯的人想说写普罗旺斯语,没关系,随他们去。只要不是拉丁文就好。只要写到巴黎宫廷的信件看似跟法文差不多,官署的人能抓到重点就好。
法皇弗朗索瓦一世(图左)签署〈维勒耶戈特莱敕令〉(图右),正式立法规定所有官方文件都必须使用「法国的母语」书写。图/维基共享
▌看看谁无知
不只法国人从拉丁语转而改用本地话,这股世俗的风潮从南向北传播,由西班牙和意大利而起。然而,在十七和十八世纪,法文又变成例外状况。从一六一〇年到一七九二年,法王路易十三、十四、十五和十六世以「朕即国家」的态度统治法国。他们是强大的独裁者,王国中光芒四射的中心,一切良好品味的标准,从礼仪到建筑、从高级烹饪到高级时装、从派对到吟诗——当然也包含法语的正确用法(lebonusage)。
但是,不是每个法国公民都会采行宫廷礼仪,国王的法语也没有传遍该国的六个角落(法国自认国土是六边形的)。在两千万人口中,或许有一百万名廷臣、贵族、富裕的中产阶级、学者和文人知道怎么使用标准用语(laNorme)。乡间的农民和工匠就算知道有这种变体,也几乎不懂。他们的口语泛称为土话(patois),这个词可以解释为「方言」,但带有落后的色彩。
宫廷法语变成全国的官方语言后,则受到更严谨的规则束缚。这也是西欧的另一股趋势,但法国的态度比其他国家更狂热,也更坚定。更精确地说,拥戴这股趋势的其实是中央集权机构,因为他们在这时紧抓住语言的掌控权,再也不肯放手。年,法兰西学院(Académiefran?aise)成立,负责维护法国语言的「纯粹和辩才」,将之转化为「现代的拉丁语」——也就是一种井井有条的语言,供国际性上流社会使用。
图为于热门影集影集《凡尔赛宫》中,饰演路易十四的演员GeorgeBlagden。图/影集《凡尔赛宫》
从那时候起,法语的标准化就跟沃日拉(ClaudeFavredeVaugelas)脱离不了关系。他是法兰西学院的创办人,接下艰巨的工作,编纂出第一本正式的词典。词典到年才完工,这时沃日拉已经过世44年,但他透过写作指南《关于法语的评论》(Remarquessurlalanguefran?aise),对法语留下深远的影响。
从《评论》可以看到,沃日拉热爱正统的规范,到了无法自拔的境界。来举个例子,他决定词典应该只包含适合在宫廷和文学沙龙中对话的词。只有两万四千个词符合要求;一万五千多个词没通过。
很多被拒绝的词太专门,列在另一本出版品里。其他的被判定为太口语化,包括éPINGLE(大头针),以及用POITRINE来描述「女性的胸部」(但可以用来表示「胸膛」或「动物的乳房」)。至于其他的词则有过时的感觉,例如IMMENSE(广大的)和ANGOISSE(痛苦),但即使到今天它们也不算太老派。
沃日拉过世许久后,词典终于接近完工阶段,法兰西学院却突然想到要创造拼字的顺序,在这之前,拼字一直处于混乱的状态。接下这份工作的人觉得一定要坚持词源学,但比较不在乎要表现出当时的发音,因此,今日的学生们就辛苦了。
图为文艺复兴时期画家弗朗索瓦·克劳埃(Fran?oisClouet)所绘的《沐浴中的女士》(ALadyinHerBath),示意图。图/维基共享
一位院士大言不惭地说,根据拉丁文和希腊文的拼字有助于「区分优秀人士以及乌合之众和头脑简单的女人」。对已死的语言这种病态迷恋让法语背负了许许多多不发音的子音,例如CORPS(身体)、TEMPS(时间、天气)、POULMONS(肺)、PTISANE(花草茶)、TESTE(头)等数千个词。有些词后来简化了(TISANE、TêTE),但大多数没有——有些还变难了(IGNORANS〔无知的人〕现在拼成IGNORANTS,T不发音)。结果,现在的法文拼字几乎跟英文一样没有规律。
学院也致力于推行正确的发音。但他们规定的拼字随着时间在变,建议的发音也变了。例如,词尾的l和r要不要发音?权威的建议完全不顾实际的做法,来回摆荡了一阵子,留下有点混乱的结果:FINIR(完成)、MINEUR(不重要的)跟BEL(美丽的)词尾的子音要发音,但MANGER(吃)、MONSIEUR(先生)和OUTIL(工具)词尾的子音则不发音。
值得注意的是,今日的法语使用者多半相信他们的语言从太阳王的时代以来,就是稳定的模范。他们很小心维护这个假象:每当一有拼字改革推行并定下来,出版商就会改掉经典作品的拼字,然后送进书店里。
现在的法文拼字几乎跟英文一样没有规律。图/路透社
学院却少做了一件事,那就是编纂法语文法书。年的《皇家港口文法》(GrammairedePort-Rl)填补了这个空隙,这本书的两位作者住在巴黎附近的皇家港口修道院,所以取了这个书名。完整的书名则是《普通而合理的文法,含有说话艺术的基本原理,以清楚自然的方法解释》(Grammairegénéraleetraisonnéecontenantlesfondemensdelartdeparler,expliquésdunemanièreclaireetnaturelle)。
跟拼字一样,法语文法从那时起也变成了雷区。下面摘录一段随新剧本的文字附上的信件,由编剧寄给知名的文法家布乌尔(DominiqueBouhours):
“尊敬的神父,我乞求你读这封信,标出我犯的语言错误,因为你是杰出的大师。”
这位编剧是拉辛(JeanRacine),当代最伟大的作家(不过那时应该才刚崭露头角)。
图为拉辛于凡尔赛宫,向路易十四与其第二任妻子曼特农夫人,朗读其悲剧代表剧作《阿塔莉》(Athalie)图/维基共享
▌只有法国人才懂得怎么讲话
十七世纪时,法国是欧洲最强大、人口最多的国家,首都巴黎(以及一段距离之外的凡尔赛宫)是无可匹敌的文化模范,宫廷、贵族、中产阶级以及学术圈和文学圈的表现都胜过欧洲各地。法国的标准语言传播到布鲁塞尔、阿姆斯特丹、哥本哈根、斯德哥尔摩、柏林、维也纳和莫斯科。法语也变成欧洲外交用的语言,后来全球的外交场合都采行法语。
有威望的语言常被误认为比其他语言更优越、特别丰富和谐,甚至到被神化的地步。希腊语、中文、梵语、拉丁语、阿拉伯语和英语的使用者与作家都落入了这个陷阱,法国人也免不了如此(他们似乎看到陷阱就跳下去了)。
首先,法国的上层阶级认为法语非常优美,且热爱这个说法。年,拉辛的文法模范布乌尔写道,
在所有的语言中,法语的发音最自然、最柔滑。中国人和几乎所有的亚洲人用唱的;德国人讲话咕咕哝哝;西班牙人大喊大叫;意大利人叹气;英国人尖啸。只有法国人才懂得怎么讲话。
图为法国凡尔赛宫宫廷扮装派对。图/法新社
到了今天,美丽的语言(labellelangue)就如莫里哀的语言(lalanguedeMolière),往往被当成「法语」的同义词。
法国上层阶级认为他们的语言还有另一个特点,在这段启蒙时期比信仰更为人看重:逻辑。在捍卫此主张的说法中,最有名的应该就出自里瓦罗尔(AntoinedeRivarol,至年),他的理由不仅没有逻辑,根本就大错特错。他认为,法语的语序(先是主词,后面是动词和受词)很独特,比其他语言更符合逻辑。
然而这种语序在世界上非常普遍,包括英语在内,此外,法语本身常常不遵守这种语序——比较明显的缺点还不只这两个。「法语是逻辑的顶峰」,这个概念虽然愚蠢,却变成另一个标准看法(idéere?ue)。我爸妈有一本一九五〇年代出版的法语词典(不是在法国出版的),封面上就形容这个语言是「卓越的产物,才智的传播工具」。
图为拿着一本法语字典的法国前总统萨科奇(NicolasSarkozy)。图/法新社
▌土话的灭绝
在法国大革命期间,最后一位路易国王和他辉煌的语言碰到了非常不一样的命运:国王上了断头台,语言则得到显赫的地位。当时的论点是,国王是过去的遗物,最好去除。然而,标准的语言则对共和国的未来非常重要。
这时兴起的意识形态是民族主义,把之前看似关系松散的三个现象紧紧联系在一起:国家、民族和语言。
“在自由的民族中,语言必须只有一种,所有人都讲同一种语言。”
革命人士巴雷尔(BertrandBarère)主张。乡间「未开化的废话」和「粗鲁的隐语」都「只适合狂热分子跟反革命分子」。
新的统治者开始着手处理语言中「封建落后的残余物」。革命国民公会的成员格雷瓜尔(HenriGrégoire)做了调查,发现在八十三个省中,只有十五个省的平民使用法语当作日常语言,在八名市民中只有一个人能说法语,四个人里面只有一个能听得懂。
图为20世纪初,法国下达禁令规定:布列塔尼学童不准设母语。图/脸书出版提供
格雷瓜尔认为这种情况必须改变,之后「所有的市民??才能无碍沟通彼此的想法」。他觉得乡间的地方语言会延续奴役的状态,也就是旧时政权奴役农民的方法。因为「不懂这种语言,会损害社交的快乐,破坏平等」,一定要「消灭」土话。当时没有人想过公民可以说地方的语言以及法语——这很奇怪,毕竟国民大会的成员来自法国各个区域,这种现象一定很普遍。
格雷瓜尔发布结果后,过了大约六个星期,在年七月二十日,新的法律规定和条款发布,要施行语言统一政策。从那以后,所有的正式文件——合约、纪录、规章,什么都算——都必须用法文写成。不守规定的官员可能会被解雇,还要坐牢六个月。
但这项语言恐怖行动(terreurlinguistique)从未实现,因为过了一个星期,恐怖统治时期的领袖罗伯斯比尔(MaximilienRobespierre)被推翻了,他也上了断头台。
图为罗伯斯比尔遭断头。图/维基共享
在接下来的混乱里,语言政策并未占主导地位。拿破仑统治法国时,集中精力在欧洲各地打仗,只要士兵能遵从用法语吼出的命令,民众爱说什么土话都可以。然而,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种语言的民族主义意识形态却流传了下来。这个想法注定传遍各地,在十九世纪征服欧洲、在二十世纪征服世界。这种意识形态以比较温和的形式成为几乎每个人的世界观,在那些历史悠久的国家尤其如此。
▌本文为《AroundtheWorldin20Languages》(脸书出版,)书摘
作者:GastonDorren
图片来源网络,转载注明出处。
你属于我
整个巴黎也属于我
而我属于
这本笔记和这支笔
▲向上滑动
王不留黎
runparis
新浪微博
王不留黎
长按右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