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这些中药的肝毒性反应

程少为讲白癜风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8498683.html

在长期的临床应用或研究中发现有些中药有毒性,甚至是很严重的肝肾毒性,这与中药所含的成分和加工炮制、患者自行使用不当、超剂量、长期使用有关。因此,有必要告知中药使用者,在使用中药时,要注意这些中药对肝脏的毒性反应,尤其是肝病患者,以图用药安全,有效。

(一)生物碱类:生物碱类为一类含氮有机化合物,在中药中普遍存在,具有较强的生理活性,是中药治疗疾病的主要成分之一。但有些生物碱对肝脏有毒性。

如苍耳子中毒主要表现为肾脏损害,引起氮质血症,使肝脏充血,脂肪变性,肝功能急剧损害,继发脑水肿,引起强制性痉挛,最后死亡;川楝子有小毒,内服过量可出现中毒反应,主要是肝脏损伤、中毒性肝炎等;野百合含有野百合生物碱具有类似烷化物的毒性,可伤肝;麻黄碱中毒后,可导致肝损害和急性肝炎;千里光全草含有生物碱、毛莨黄素,菊黄质等化学成分,超剂量使用后,可发生急性肝损害,表现为恶心、呕吐、腹胀、黄疸等症状。

(二)萜类:二萜类主要损伤心、肝、胃肠道及骨髓等脏器;含萜类的中药还有苦楝皮、决明、贯众、雷公藤等,这些药物的毒性成分作用于人体后,可表现为纳差、呕吐、腹泻、肝肿大及黄疸等,甚至引起休克或呼吸麻痹等症状。

川楝子是含萜类肝脏毒性中药中最典型的一类药物,主要活性成分为呋喃三萜类物质川棟素。此外,黄药子中主要有毒成分为薯蓣皂苷及薯蓣毒皂苷。黄药子所含二萜内酯类黄药子萜A、黄药子萜B、黄药子萜C等均可引起急性中毒,且毒性呈剂量相关性。

(三)苷类:是由糖和非糖部分结合而成的一类化合物。根据苷元的化学结构和药理作用不同,可分为强心苷类、氰苷类和皂类。强心苷类及氰苷类成分鲜有造成损伤的报道,有局部刺激作用,有的还有溶血作用。含皂苷的中药有三七、商陆、黄药子、广豆根、金粟兰、芫花等均可引起肝损害。

王不留行含皂甙类,内服偶见黄疸或肝损害;黄药子含有薯蓣皂甙,其肝毒性类似于病毒性肝炎,症状为恶心、呕吐、厌油,尿黄、肝功能异常。

(四)毒蛋白类:具有细胞原浆毒作用,主要存在于一些中药的种子中,如苍耳子、蓖麻子、望江南子、相思豆等,其中蓖麻毒蛋白的作用机理是阻断蛋白质的合成。

相思豆毒蛋白机理与之相似,相思豆毒蛋白的毒性反应为肝脏坏死,淋巴充血。这是田于相思豆毒蛋白抑制细胞DNA合成,毒蛋白类能损害心、肝、肾等内脏及引起脑水肿,尤以肝损害为重。

(五)鞣质类:鞣质类是复杂的多元酚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各种植物中,一般分为缩合鞣质和可水解鞣质。缩合鞣质的毒性较低,对肝脏无毒或只有轻度损害,而可水解鞣质的毒性较高,是直接肝损害的毒性成分,长期大量应用可引起肝小叶中央坏死、脂肪肝、肝硬化。

这类中药包括五倍子、石榴皮、柯子等,其中五倍子中含有大量可水解鞣质,进入机体后几乎全部被分解成倍酸与焦酸,大剂量使用时,可引起肝细胞灶状坏死;地榆含有三萜皂苷、鞣糖苷等,大剂量应用,可致中毒性肝炎。

(六)其它成分类:白及含菲类衍生物,胶质和淀粉等,大剂量使用可致肝脏间质性肝炎、肾盂肾炎等;苍耳子含有苍耳甙、苍耳醇、苍耳酯等化学成分,脱脂后水浸液可提出一种含有葡萄糖和鼠李糖苷样物质,具有毒性,中毒主要表现为肾脏损害,引起氮质血症,使肝脏充血,脂肪变性,肝功能急剧损害,继发脑水肿,引起强制性痉挛,最后死亡;艾叶含有挥发油,主要成分为桉油精等,大剂量使用,可伤害肝细胞,严重者出现黄疸、出血、肝功能衰竭死亡;青黛含靛蓝,靛玉红等化学成分,极个别患者应用后,引起消化道反应,可累及肝脏,致肝功异常;何首乌(含蒽醌类成分)常用量偶有药热、腹痛、恶心、便溏等不良反应,亦有急性肝损害;贯众含有的绵马酸中毒后,在消化系统表现为黄疸、甚至肝坏死;天花粉大剂量使用时,对心脏、肝脏有一定毒性。

(七)动物类药材:患者多因眼病、胆囊疾病、咳嗽、便秘等病症而服用鱼胆,殊不知,鱼胆有毒,诸如青鱼、鲤鱼、鲢鱼等的鱼胆可致急性肝、肾功能损害,出现恶心、呕吐、腹痛、黄疸、转氨酶升高、少尿、无尿、甚至死亡,鱼胆中毒与所含的成分有关,鱼胆含有胆酸、胆汁、氰化物以及组胺等致敏有关;猪胆汁用量过大,可发生黄疸、黑便、肝缩小、转氨酶升高、凝血酶时间延长,死于中毒性肝炎;熊胆长期服用,可引起肝肾损害;蜈蚣含有油酸等,用量过大时,对机体的多个脏器功能都有伤害,其中就有肝脏系统。

(八)金属元素类:对肝脏有毒性的金属元素包括汞、铅等。

1含汞矿物药是指以汞及其化合物为主要成分的一类矿物药,主要有朱秒、水银、红粉、轻粉、白降丹等。其中朱砂主要成分为硫化汞,含量高达96%,其所含有的少量杂质游离汞与蛋白质的巯基有很强的亲和力,可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和血浆蛋白结合并随血液循环到人体的各组织器官,易造成蓄积中毒;如轻粉大量口服可致中毒,可损伤肝肾等器官及组织,也可引起中枢神经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并抑制多种酶的活性。

2.含砷矿物药包括有砒石、雄黄等。其毒性成分主要是三氧化二砷,即砒霜,其原浆毒作用可抑制含巯基酶活性,使肝脂肪变性,肝小叶中心坏死,心、肠充血,皮肤细胞坏死;如砒石用量过大,可引起中毒反应,可使肝脏变形坏死,心、肠充血,皮肤细胞坏死;个别患者使用含雄黄的制剂引起砷角化病及砷黑变病、中毒性肝损害等症状。

3.含铅矿物药:包括铅丹、密砣僧、樟丹等。铅是多亲和性毒物,作用于全身各个系统,主要损害神经、造血、消化和循环系统,致使肝损伤,引起中毒性肝炎。

4其它矿物质药:代赭石主含三氧化二铁附带微量砷,如果超剂量使用,也能造成肝损害、黄疸等;硼砂含四硼酸钠,剂量过大使用,也可引起肝肾损伤。

(九)中药制剂:壮骨关节丸主要不良反应为肝损害及胆汁淤积性肝炎;牛黄解毒丸含雄黄(三氧化二砷)可致肝损害;复方青黛丸在用药过程中,出现全身乏力、纳差、尿黄、及巩膜黄染肝功异常;青黛散也可致肝损害;复方斑蝥胶囊(抗癌药)可致肝损害;克银丸可导致肝损害、中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炎,一般用药在2个半月后肝损害症状出现;灵芝益寿胶囊可导致肝功能异常,出现食欲差、恶心、呕吐、尿黄等症状;地奥心血康胶囊有肝损害的报道;正天丸个别患者服用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轻度升高;人参归脾丸和归脾丸长期服用均可致肝功能异常,停药后可恢复;连翘败毒丸有致重型药物性肝炎的报道;金刚藤糖浆有肝损害的报道;消核片临床服药后可诱发药物性肝炎,导致肝损害,少数用药者可引起急性坏死性肝炎,甚至肝衰竭等不良反应的文献报道等;参麦注射液使用2周后偶有患者谷丙转氨酶升高;滇白珠糖浆部分患者服药后可出现肝功能异常;癃闭舒胶囊、黄连上清丸有文献报道服用该药后可发生急性肝损伤。

往期热文推荐

1.解决乡村医生养老难题不能再拖了,亟需多部门支持!

2.全省在岗乡村医生养老保险比照村干部执行,3月2日前必须落实

3.村医监测体温敷衍了事被吊证、罚款,背后的问题更值得反思!

4.别让拍照留痕伤了乡村医生的心

5.好消息,基层医疗机构可以恢复正常医疗服务啦!恢复不力将被问责!

6.防控还未结束,公卫和家医签约任务又来,乡村医生哭了!

7.全国大督查开启,基层医疗机构重点查这些内容!

8.村医注意!四月份警惕农村这些常见疾病!

9.不能输液,基层医生要找新出路了!

免责声明

1.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平台无关。

2.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编辑删除!

3.原创授权请联系--或者

qq.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angbuliuxinga.com/wxll/886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