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介绍的药用植物是凌霄,入药部位为其花,即凌霄花。
说到凌霄花,很多人会想起中学语文课本上舒婷的那首诗《致橡树》: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
/炫耀自己。
从这首诗看,作者似乎并不喜欢凌霄花。不过,我对这种花倒是颇有好感。这种花色彩鲜艳,藤蔓虬曲交错,花开时枝梢仍然继续蔓延生长,且新梢次第开花,如同一只只黄色喇叭随风摇曳,娇柔纤弱却散发着勃勃生机。
在古代,南宋诗人陆游和清朝剧作家李渔都对凌霄花大加赞扬,李渔称赞凌霄花乃“藤花之可观者,莫若凌霄”。
凌霄花在我国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早在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记载,其中《小雅》篇和《国风》篇都提到了凌霄花的古称——陵苕。“苕之华,芸其贵矣”说的就是凌霄。而在我国第一部医药典籍《神农本草经》中,凌霄花又被称为“紫葳”,列为中品。
一直到了唐朝,才在《唐本草》“紫葳”项下写道:“此即凌霄花也,及茎、叶具用”,这是第一次在历史文献上正式出现“凌霄花”三个字。
到了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对“紫葳”、“凌霄”两个花名做了来源辨析:俗谓赤艳曰紫葳,此花赤艳,故名。附木而上,高数丈,故曰凌霄。由此可得,“紫葳”得名来源于它的花色,“凌霄”则是其生长方式的表现。
作为中药材,凌霄花具有活血功效,是古代治疗妇科疾病的要药,主治女性血行不通和淤塞闭经等症状,如《妇科玉尺》中的“紫葳散”常用于治疗血瘀闭经等症。
在我国有的地方,凌霄花还被称为“堕胎花”,这主要由于凌霄花性辛,微寒,具有行气破血的功效,这对于需要定气安胎的孕妇是不利的。在我国《药典》中也注明此药“孕妇慎服”。
有鉴于此,孕妇朋友们一定要注意了。
一、凌霄的植物形态
凌霄属玄参目紫葳科攀援藤本植物,又名紫葳、五爪龙、红花倒水莲、倒挂金钟、上树龙、堕胎花、藤萝花、吊墙花等。根据《中药大辞典》的记载,其植物形态为:
落叶木质藤本,具气根。茎黄褐色,具棱状网裂。单数羽状复叶,对生;小叶7~9,顶端小叶较大,卵形至卵状披针形,长4~9厘米,宽2~4厘米,先端渐尖,基部不对称,边缘有锯齿,小叶柄着生处有淡黄褐色束毛。花成疏大顶生聚伞圆锥花序;花大,径4~5厘米;花萼5裂,绿色,裂片披针形;花冠赤黄色,漏斗状钟形,先端5裂,裂片圆形,开展;雄蕊4,2长2短;雌蕊1,子房上位,2室,基部有花盘。蒴果细长,豆荚状,长达10厘米,具子房柄,室背开裂。种子多数,扁平,两端具翅。花期7~9月。果期8~10月。
(以上图片由苑芝秀先生拍摄于莱州市夏邱镇民居,拍摄时间:年6月~年6月13日)
(结种的凌霄,拍摄于东营市植物园,拍摄时间:年9月11日)
二、凌霄花(中药名)
中药凌霄花属活血化瘀药下属分类的活血调经药,为紫葳科植物凌霄或美洲凌霄的干燥花。夏、秋二季花盛开时采收,干燥。
(注:有的资料认为,凌霄的根也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如《本草纲目》记载:凌霄花及根,甘酸而寒,茎叶带苦,行血分,能去血中伏火,故主产乳崩漏诸疾及血热生风之证也。但是《国家药典》并没有收录,对此感兴趣的读者可自行查阅)
本号已经发布的活血调经药还有(欢迎点击阅读):
?丹参:以此一味药,可抵四物汤
?红花:打胎药?染色剂?止痛药?
?益母草:为什么又叫坤草?
1、凌霄:多皱缩卷曲,黄褐色至棕褐色,完整花朵长4~5cm。萼筒钟状,长2~2.5cm,裂片5,裂至中部,萼筒基部至萼齿尖有5条纵棱。花冠先端5裂,裂片半圆形,下部联合呈漏斗状,表面可见细脉纹,内表面较明显。雄蕊4,着生在花冠上,2长2短,花药个字形,花柱1,柱头扁平。气清香,味微苦、酸。
2、美洲凌霄:完整花朵长6~7cm。萼筒长1.5~2cm,硬革质,先端5齿裂,裂片短三角状,长约为萼筒的1/3,萼筒外无明显的纵棱;花冠内表面具明显的深棕色脉纹。
皆以朵大、完整、色棕黄、无花梗者为佳。
甘、酸,寒。归肝、心包经。
功能主治花:活血通经,凉血祛风。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癓瘕,产后乳肿,风疹发红,皮肤瘙痒,痤疮。
各家论述
1、《本草衍义补遗》:凌霄花,治血中痛之要药也,且补阴捷甚,盖有守而独行,妇人方中多用何哉。
2、《本草经疏》:紫葳,入肝行血之峻药,故主妇人产乳余疾,及崩中、症瘕、血闭寒热、羸瘦诸证;至于养胎,决非其性之所宜,用者慎之。
3、《本草求真》:凡人火伏血中,而见阳结血闭,风痒、崩带、癥瘕,一切由于血瘀血热而成者,所当用此(凌霄花)调治,盖此专主泻热,热去而血自活也。是以肺痈之药,多有用此为君。妊娠用此克安者,以其内有瘀积,瘀去而胎即安之意也。所云孕妇忌服者,恐其瘀血既无,妄用恐生他故也。此为女科必用之药,但当相症施治耳。
4、《本草正义》:凌霄之花,吴普谓神农、雷公、岐伯皆作辛,扁鹊苦咸,能消清血分之热,故可以活血行滞,而亦可治带下崩中。《本经》专主妇人产乳余疾,正以初产乳子之时,阴血已虚,孤阳偏旺,最宜此酸咸微寒,直入血分,借以固护既耗之元阴,而收摄浮游之阳焰。可见古人之治产后,皆以助阴抑阳为主,正与晚近庸俗之见,产后妄用温补,耗烁阴液者,两得其反。又治崩中,则专以亢阳妄行,不能自摄之崩中而言,非谓可以统治血虚不守之崩陷。癥瘕血闭,盖亦为血热太甚,灼烁成瘀者言之,亦非阴寒凝结之癥瘕闭塞可知。又曰寒热羸瘦,则又血虚内热,形消臛瘠者耳。
有抑制收缩血管平滑肌、抗血栓、对子宫平滑肌有节律性的兴奋或抑制作用。对福氏痢疾杆菌和伤寒杆菌有抑制作用。
5~9g。外用适量,研末调涂。
孕妇慎用。
1、治妇人、室女月候不通,脐腹疞痛,一切血疾:紫葳二两,当归、茂(蓬莪术)各一两。上为细末。空心冷酒调下二镇,如行十里许,更用热酒调一服。(《鸡峰普济方》紫葳散)
2、治女经不行:凌霄花为末。每服二钱,食前温酒下。(《徐氏胎产方》)
3、治崩中漏下血:凌霄花末,温酒服方寸匕,日三。(《广利方》)
4、治通身痒:凌霄花为末,酒调服3克。(《医学正传》)
5、治皮肤湿癣:凌霄花、羊蹄根各等量,酌加桔矾,研末搽患处。(《上海常用中草药》)
6、治肺有风热,鼻生瘙疱:凌霄花半两(取末),硫黄一两(别研),腻粉一钱,胡桃四枚(去壳)。先将前三味和匀,后入胡桃肉,同研如膏子,用生绢蘸药频频揩之。(《杨氏家藏方》紫葳散)
7、治酒齄鼻:㈠凌霄花、山栀子。上等分,为细末。每服二钱,食后茶调下,日进二服。(《百一选方》)㈡以凌霄花研末,和密陀僧末,调涂。(《岭南采药录》)
8、治痫疾:凌霄花,为细末。每服三钱,温酒调下,空心服。(《传信适用方》)
9、治消渴,饮水过多不瘥:凌霄花30克,捣碎。以水一大盏半,煎至一盏,去滓,分温三服。(《圣惠方》)
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版)》第页,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年6月第一版。
2、《中药大辞典》。
3、百度百科词条“凌霄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名词术语成果转化与规范推广项目提供。
文中内容仅供参考,具体应用请以医生诊断和处方为准,因擅自服用造成不良后果者,本号概不负责。
点击查看“我找到的药用植物”:
?样板来了:一位莱州朋友拍摄的药用植物图片
?刺儿菜:我找到的药用植物
?酸枣:小时候经常在村边见到,现在才知是一味养心安神药
?商陆:这可不是“土人参”,服用千万要小心!!
?地黄:六味地黄丸中的第一味药!
?半夏:为什么叫半夏,而不叫全夏?
?苘麻:这是一种田间杂草,也是一种药用植物!
?益母草:为什么又叫坤草?
?地锦:原来止泻药“肠炎宁”的主要成份来自它!
?罗布麻:黄河口人亟需大力开发的药用植物
?丹参:以此一味药,可抵四物汤
?蒺藜:小时候多受其害,今日方知是味药材
?香蒲:李白入诗,李密入典,这种植物来头不小!
?茜(Qiàn)草:血分药中功效最全的一味中药
?红花:打胎药?染色剂?止痛药?
?姜:家中常备姜,小病不用慌
?曼陀罗:古代传说中的“蒙汗药”就来自这种植物?
?栝楼[guālóu]:认识一种植物,了解五味药材
?萹蓄:扁猪子芽儿,红根根(gei),姥娘叫俺引针针(zhei)
?蕺菜[jícài]:鱼腥草注射剂为什么被停用了?
?皂荚:一棵大乔木,长出三种药
?覆盆子:你还记得鲁迅在《百草园与三味书屋》中对这种植物的描写吗?
?苍耳:又是一种杂草型药用植物
?地肤:又名扫帚菜,藜科植物!
?王不留行:穿山甲、王不留,产妇喝了乳长流
?情人节已过,你送错花了吗?告诉你如何区分玫瑰和月季!
?鳢肠(lǐcháng):又名墨旱莲,一种可以补阴的田间杂草!
?节节草:你的重名植物咋这么多?!
?薄荷:一种辛凉解表药
?旋覆花:可降气消痰行水止呕
?射干:我和鸢尾同属一个科
?鸢尾:这种花虽美,可不要乱送人哟!
?薤(xiè)白:像葱不是葱,像蒜不是蒜
?玄参:我为康熙皇帝改过名!
?杏树:红杏枝头春意闹,我的果仁可入药
?合欢:萱草可以不树,合欢不可不栽
?韭菜:女不离藕,男不离韭?
?柽(chēnɡ)柳:没想到我也能入药!
?马齿苋:可药可食可饲
?连翘:我不是迎春花
?忍冬:涝死庄稼旱死草,冻死石榴晒伤瓜,不会影响金银花
?花椒:纯阳之物,味辛而麻
?辛夷:我的药源植物是玉兰
?贴梗海棠:似瓜非瓜,似梨非梨;养血卫脚之味,入肝益筋之品
?牵牛花:黑丑白丑,峻下之物
投稿邮箱:fwd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