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象医学》研修班咨询电话(同 孙悟空先在朱紫国国王的龙床旁,向众人讲解了中医四诊合参的道理:
医门理法至微玄,大要心中有转旋。 望闻问切四般事,缺一之时不备全。 第一望他神气色,润枯肥瘦起和眠; 第二闻声清与浊,听他真语及狂言; 三问疾原经几日,如何饮食怎生便; 四才切脉明经络,浮沉表里是何般; 我不望闻并问切,今生莫想得安然。
接着孙悟空便为朱紫国国王悬丝诊脉,先分清寸关尺三部,调停自家呼吸,分定四气、五郁、七表、八里、九候、浮中沉、沉中浮,最后辨明了虚实之端,诊断朱紫国国王为忧思惊恐所致的“双鸟失群”之证。
在我国古典小说和传统戏曲里,常有太医为皇帝的后妃们“悬丝诊脉”的情节。一般是后妃和太医各居一室,由太监或宫女将一根红丝线拴在后妃的手腕上,线的另一端交给太医把按,通过丝线辨别病情。这样做,是为了维护宫廷礼制,以防乱了宫规。
传说孙思邈给长孙皇后看病就用此法。因孙氏系从民间召来,医院的御医,太监就有意试他,先后把丝线拴在冬青根、铜鼎脚和鹦鹉腿上,结果都被孙氏识破,最后才把丝线系在娘娘腕上。
其实,悬丝诊脉可说是亦真亦假。所谓真者,确曾有其事;所谓假者,悬丝纯粹是一种形式。原来,太凡后妃们生病,总是由贴身的太监介绍病情,太医也总是详细地询问这些情况,诸如胃纳、舌苔、二便、症状、病程等。为了获得真实而详尽的情况,有时太医还要给太监送些礼物。当这一切问完之后,太医也就成竹在胸了。到了悬丝诊脉时,太医必须屏息静气,沉着认真。这样做,一是谨守宫廷礼仪,表示臣属对皇室的恭敬;二是利用此时暗思处方,准备应付,以免因一言不慎、一药不当而招祸。
由此可见,悬丝诊脉虽确有其事,但不过是一种蒙上了神秘色彩的骗人形式而已。如果太医事先不通过各种途径获知详细病情,那么他再高明,也不会看好后妃们的病。
在为朱紫国国王制“乌金丹”时,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将大黄一两,碾为细末,巴豆一两,去壳去膜,捶去油毒,碾为细末,锅底灰半盏,马尿半盏,共为丸。药引子有二个,一个是六物煎汤,一个是无根水送服。无根水即天上落下不沾地就喝的雨水。
没有人怀疑孙悟空如此制药会草菅人命,因为孙悟空自有一股仙灵之气,怎么看病,吃什么药都只是一种形式而已,病人只要经神仙点化,定会药到病除的。小圈儿自己在学习中医的时候,非常渴望在冥冥之中能得到这种仙气以妙手回春。现在想来,真要想得到孙悟空的灵性和能耐,决不能奢望凭空而得,也必须经多年的勤奋积累,多年的刻苦磨砺,多年的黄卷青灯苦读才会学成,孙悟空不也是在五行山下压了五百年吗,神仙造化也需要多年苦苦修炼的呀!
孙悟空等对中药药性理论的论述,还是基本符合中医原则的。如沙僧曾说“大黄味苦、性寒、无毒;其性沉而不浮,其用走而不守;压诸郁而无壅滞,定祸乱而致太平,名之曰‘将军’。此行药耳。但恐久病虚弱,不可用此”。孙悟空笑道,“此药利痰顺气,荡肚中凝滞之寒热”。猪八戒谓巴豆“味辛,性热,有毒;削坚积,荡肺腑之沉寒;通闭塞,利水谷之道路。乃斩关奇门之将,不可轻用”。孙悟空却道:“此药破结宣肠,能利心膨水胀”。锅底灰又名“百草霜”,能调百病。猪八戒还提到了马兜铃“兜铃味苦寒无毒,定喘消痰大有功。通气最能除血蛊,被虚宁咳又宽中”。
制药不循常理,一般有两种情况,不是高人神机妙算、成竹在胸,就是没有良医根底的人希望出奇制胜、一鸣惊人,偏用峻毒奇药以邀功。孙悟空当然是属于前者了,要不然朱紫国国王怎么能在吃过孙悟空的药丸后心胸宽泰,气血调和,精神抖擞,脚力强健呢?多目怪的毒药
在《西游记》第七十三回中,多目怪为了毒死唐僧师徒,特制了一种毒药。吃了此毒药,三日之内,骨髓俱烂。此药是山中百鸟粪,扫积上千斤。 是用铜锅煮,煎熬火候匀。 千斤熬一杓,一杓炼三分。 三分还要炒,再炼再重熏。 制成此毒药,贵似宝和珍。 如若尝他味,入口见阎君。
看来此药是百鸟之粪浓缩精华而成。动物的粪便也可入药,如五灵脂,具有通利血脉、活血止痛、散瘀止血的作用。但此毒药的特点是收集百鸟之粪经铜锅千熬万炼,毒力肯定不小。并且此毒药在炼制过程中还必须避见阴人,所以多目怪非常不喜欢他住在盘丝洞的七个蜘蛛精师妹来访。此实无医学道理,只是为了增加一些神秘色彩吧。但如此巨毒,还是被毗蓝婆菩萨三个解毒丹给破了。唐僧等吃了解毒药丸,须臾,药味入腹,便就一齐呕哕,遂吐出毒味,得了性命。真所谓“一物降一物”,也即魔高一尺,道高一丈,这对于中医诊治,也是适用的。
其他
《西游记》中有关中医药的故事随处可见,如二十一回中,孙悟空与黄风怪在交战中被伤到眼睛,眼珠酸痛,眼泪汪汪时,老者给孙行者的“三花九子膏”,能治一切风眼。九十五回,玉兔将广寒宫的捣药杵当作随身作战的武器。
在第二十八回里,吴承恩还用药名写了一首词用药名写了一首词,描写孙悟空见到进犯花果山残杀众猴儿的猎户,心中大怒,将猎户打死的情景:
石打乌头粉碎,沙飞海马俱伤。
人参官桂岭前忙,血染朱砂地上。
附子难归故里,槟榔怎得还乡?
尸骸轻粉卧山场,红娘子家中盼望。
这里用了乌头、海马、人参、官桂、朱砂、附子、槟榔、轻粉、红娘子9个中药名,生动地描写了当时孙悟空利用狂风、飞砂、走石将猎户打死的场面。
在三十六回,吴承恩在描述唐僧去西天取经途中遇到种种艰辛磨难和决心,巧用中药加以总结:“自从益智登山盟,王不留行送出城。路上相逢山棱子,途中催赶马兜铃。寻坡转涧求荆芥,迈岭登山拜茯苓。防己一身如竹沥,茴香何日拜朝廷”。此诗还有人作了诠释,一并抄录。“益智”指的是受唐王之命赴大西天即天竺的大雷音寺取“大乘经”的矢志不渝的信念;“王不留行”指的是唐太宗排驾亲自为御弟三藏饯行,并与众官送出长安关外;“三棱子”指的是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这三个徒弟;马兜铃正是唐三藏师徒与小白龙马一起“乘危远迈杖策孤征”,匆匆赶路的形象和声音;“茯苓”是指西天如来佛祖;“防己”、“竹沥”指唐僧心地清净、一尘不染,像新采的竹茎,经火炙后沥出的澄清汁液;“茴香”谐音回乡,指取经成功返回唐朝。
其实,不仅在《西游记》中有很多中医药的趣话,在很多中国古典名著中,都有中医药的描写。(图文源自网络)
意象课程
扫码进入公开课群:
联系人小空:
电话(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