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9月3日,中共汪清县关工委在县烈士陵园中,为伊田助男立起了抗日烈士纪念碑。看到伊田助男这个名字,大家想必不难猜出,这是一个日本人,事实上他不止是一个日本人,而且是抗战时期日本关东军的一员。那么,中国为何会将一名日本士兵追认为烈士呢?我们将时间倒回到年,彼时的东北已经沦为了日本的殖民地,并且扶立溥仪建立伪满洲国。不过,当地的百姓并未彻底被日本人的枪炮所吓倒,仍然有大量的革命志士活跃于敌占区,与日本侵略者进行着艰苦卓绝的斗争。“九一八事变”爆发之后,正在苏联学习的共产党员周保中返回国内,并在不久后投入到了牡丹江地区的抗日武装斗争之中。在年8月,周保中受“中国国民救国军”总司令王德林的邀请,担任救国军总参议,前方司令部参谋处长,并与当地的抗日游击队组建了绥宁抗日同盟军。
△周保中
年3月30日,周保中带领游击队在吉林省汪清县大梨树沟马家屯附近,与日本关东军鳖刚村一旅团的数千日军展开激烈交战。当时的东北抗战形势极为严峻,不仅装备极为落后,且极度缺乏武器弹药,因此常常需要在战斗间歇冒险打扫战场,从而在尸体身上搜寻武器弹药。就在双方战斗的间歇,游击队员们像往常一样打扫战场时,却意外地在嘎呀河边的一处隐蔽的松林中,发现了一辆满载子弹,且发动机已经被破坏的日本军车,同时在河边发现了一具日本士兵的尸体。游击队员没能从这具尸体上找到弹药,却发现了一张写满了日语的纸条。在精通日语的游击队员翻译下,人们这才知道,这张纸条正是这名叫伊田助男的日本士兵留给游击队的,上面写道,“我看到你们撒在山沟里的宣传品,知道你们是共产党领导的游击队,你们是爱国主义者,也是国际主义者。我很想和你们会面,但我被法西斯野兽包围走投无路,我决定自杀。我把我运来的10万发子弹赠给贵军。请你们瞄准日本法西斯军射击。祝神圣的共产主义事业早日成功!”落款则是“日本关东军间岛辎重队,共产党员伊田助男”。原来,伊田助男乃是日本的共产党员,他虽然反对日本发动的法西斯战争,但在这场世界大战中一个人的反对力量太过弱小,他虽然被迫参加了关东军,成为了辎重队的一员,但却并不愿意为侵略者卖命。因此,他冒险将装满弹药的汽车开到松林,破坏了汽车发动机,留下遗书、饮弹自尽。同年清明节,游击队员和马家屯的百姓们,将伊田助男的遗体和战斗中牺牲的游击队员合葬一处,并在墓前隆重追悼。追悼会上,在大家的倡议下,决定将马家屯小学更名为“伊田小学”,以纪念伊田助男对游击战争的贡献。而伊田助男的名字,也就此传到了共产国际的大会上。日本关东军高层得知此之后,对于“伊田助男事件”极为愤怒,不仅将鳖刚村一少将解职,而且对鳖刚村一旅团全体日军官兵进行了集中“思想整训”,不久之后更是直接撤销了该旅团的建制。年9月3日,中共汪清县关工委在县烈士陵园为伊田助男立起了抗日烈士纪念碑,以此纪念伊田助男在抗日战争中所做的贡献。 香茗史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