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食是每一个孩子成长路上必不可少的经历,一旦发生积食,孩子难受,妈妈心疼!俗语说:要想小儿安,三分饥与寒。很多中医学家都把积食称作“百病之源”,因为它会给孩子的肠胃和脾脏造成负担。长期如此容易造成营养不良,影响身体和智力发育。孩子积食怎么办?
各位粑粑麻麻们不要只想着“宝宝吃的多,才能长的快。”婴幼儿不知道饥饱,而且有时候宝宝频繁吸吮并不是因为饿了,而是在通过吃母乳寻求安慰。如果家长任由着宝宝,或在宝宝不愿吃的情况下强迫宝宝吃,就会引起宝宝积食;
什么是积食?
积食是小儿最常见的病症,是指宝贝饮食不节,喂养不当、饥饱无度,或家长放纵宝贝过食肥甘厚腻、生冷寒凉之品及难以消化的食物,或平常以高蛋白、高脂肪食物为主食,所造成脾胃功能失调而形成的积食。
积食的危害
宝贝长期积食以后会引发多种疾病,比如发烧、咳嗽、(严重还会发展为支气管炎、肺炎)睡眠差、精神差、抵抗能力差、生长发育迟缓等等。
1发烧
积食会引起宝宝发热,这是由于食物长时间积滞在宝宝体内,无法消化形成内热后,就会出现体温增高的情况。
2腹胀腹泻
婴幼儿肠胃功能还在发育过程中,消化食物的能力有限。如果宝宝饮食不规律,就会打乱肠道菌群的平衡,宝宝便会出现腹胀和腹泻的现象。
3呼吸道感染
婴幼儿最常见的疾病往往出现在呼吸和消化两大方面,很多时候呼吸道疾病起源于消化道。积食的宝宝脾胃功能本就发生了问题,如果不小心受寒后就容易出现呼吸道感染。
4便秘
便秘不仅仅是水分摄入不足,积食同样是导致便秘的诱因之一。吃的过饱就意味着消化任务繁重,肠道紊乱就会使本应排除体外的便便形成滞留。
5咳嗽
在积食初期,宝宝并不会出现咳嗽有痰的症状。如果家长没有及时干预,长期的积食容易削弱宝宝的脾胃功能,进而出现有痰和咳嗽的症状。
食积的临床表现
积食一般多发于1~6岁,食积都有些什么症状呢。
01发烧
宝贝突然发烧,量体温39度以上,脸颊发红发烫,尤其以胸口、手心、脚心温度较高,这在中医上叫五心烦热,也是内积化热的症状。血常规提示无异常。
02纳差
当宝贝积食了,你会发现以前喜欢吃的食物,现在放在面前也只是看看,而没有食欲,或者吃几口都不愿意再吃了。
03舌苔
看舌质红,舌苔白厚或黄厚,脉滑,指纹紫滞。
04口气
宝贝积食后,忽然口气很重,仔细闻有种酸腐味。这是因为食物存于胃中,长期不消化,而导致了发酵造成的。
05大便
当宝贝积食了,你会发现宝宝的肚子鼓鼓的,大便也有几天没有排泄,这是因为食物在胃里没有及时消化,大便不通畅所造成。如果食物长期在胃里不消化而发酵会引起肠道炎症就会腹泻,并且每次大便酸臭臭。
06睡眠差
当宝贝积食了睡觉不是一直烦躁啼哭,就是易醒或者睡觉不老实,老是不停的翻动。这是因为中医上讲,食不好,而睡不安。
07眼睛、鼻梁
宝贝眼睛无神,像睁不开一样。鼻梁两侧有发青。
中医常用治疗方法有:01中药内服
山楂、神曲、麦芽、鸡内金、陈皮、白术、茯苓、砂仁、连翘。发热加石膏、知母;溢奶呕吐加法夏、藿香、旋复花、白豆蔻;脾虚便溏加山药、扁豆、芡实;睡眠不安加莲子、酸枣仁;咳嗽加白前、贝母、杏仁;扁桃体肿大加射干、山豆根、金银花、蒲公英。中药煎制麻烦,可直接使用中成药。源自我国历史上最大的方剂书《普济方》,全婴方中的夺命散,现名为小儿清热化积散,主要功效为化积,镇惊熄风,清热豁痰。用于小儿急热性惊风、四肢抽搐、痰壅盛,发热咳嗽有奇效。
02小儿推拿
清脾、清胃、清大肠、推板门、掐四缝、运内八卦、分腹阴阳、摩腹、捏脊、揉足三里;食积化热加平肝清肺、清天河水;腹泻便秘加中脘、天枢、七节骨,睡眠不安加捣小天心。
03穴位
敷贴:莱菔子、山楂、神曲、麦芽、木香,研末醋调敷神阙、中脘、足三里。
04针灸
刺四缝、中脘、梁门、足三里、地机;脾虚加脾俞、胃俞,食积化热加大椎、曲池,咳嗽加天突、肺俞。
05耳穴
胃、大肠、脾、交感、神门,用王不留行贴压,左右交替,每日按压3-4次。
预防宝宝积食1、提倡母乳喂养,乳食定时定量,饮食有节。
2、生活有序,纠正不良饮食习惯。
3、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忌辛辣油腻生冷。
4、加强锻炼,强健孩子的体质。
5、及时就医,以免延误治疗。
想了解更多健康养生知识......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