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功效:疏肝、行气、解郁、健脾。
主治:情志不遂,或郁怒不解,或所思不畅,或忧愁伤感等所致的肝气不舒,或郁而化热,或乘克脾胃等证。症见心烦焦虑,失眠神疲,两胁及头目胀痛,胸膈痞闷,脘腹胀痛,纳少不化,或妇人乳房胀痛等,舌暗红或红,苔白或黄,脉细弦。证属肝气郁结,乘克脾胃者均可加减应用。可用于情志疾患和胃肠疾病等。
用法:先加约超过药面两横指的凉水浸泡30分钟,再用武火煮沸,改文火再煎30分钟,倒出药汁,再加入约超过药面一横指的凉水或热水,武火煮沸,改文火煎30分钟,倒出药汁,混合2次药汁,分3次约饭后30分钟温服,1日1剂。
加减运用:若两胁痛甚者,可加川楝子、木香等;若焦虑心烦甚者,可加丹皮、合欢皮等;若忧郁甚者,可加远志、石菖蒲等;若乳房胀甚者,可加丝瓜络、王不留行等;若乳房热痛者,可加蒲公英、连翘等;若失眠甚者,可加炒枣仁、夜交藤等;若胸膈热甚,可加淡豆豉;若腹胀甚者,可加厚朴、枳壳等;若食少甚者,加鸡内金、焦山楂等。
版权声明:
◇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文章为网络搜集,仅供临床思路参考,非中医专业人员请勿试药。
中医药产业发展战略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