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霞谈医因形态而得名,由生态定功效的车前

车·前

/11/30

Thursday

车前为车前科车前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作为中药材使用,主要有两种:车前与大车前。在抽穗至开花前,把全草连根拔起,洗净泥沙,干燥,切断入药,即为车前草;待种子成熟时,割取果穗,晒干后搓出种子,簸净杂质,生用或盐水炙用,则为车前子。具有清热解毒、利水通淋、渗湿止泻、清肝明目、清肺化痰、凉血止血等功效,可用于治疗痈肿疮毒、水肿、小便不利、暑湿泄泻、肝热目赤肿痛、痰热咳嗽、吐血衄血等病症。

车前草与车前子作为中药材使用,具有悠久的历史;最初以种子入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自《名医别录》始,才将车前叶及根入药。

1

车前因“好生道边”或“喜在牛迹中生”而得名的说法与客观实际不符

在讨论车前草与车前子之前,首先应该知道其得名缘由。但前人关于“车前”命名理据的训释,却颇让人费解。

《尔雅·释草》说:“马舄,车前。”东晋郭璞注释说:“今车前草,大叶长穗,好生道边,江东呼为蝦蟆衣。”“好生道边”这句话,好像是对“车前”名称的解诂,言其生于道路之旁,故可以说是“当车之前”也。

三国陆机在《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采芣苢》中说:“喜在牛迹中生,故曰车前、当道也。今药中车前子是也。”这里直接为“车前”之名作出了解释,说是车前草喜欢在牛所行过的足迹中生长,所以有“车前”及“当道”之名。

这是至今为止流行最广的两种解释,并且均出自学术大家之口,所以清代张志聪在《本草崇原》中说:“车前草,《本经》名当道,《诗》名芣苢。好生道旁及牛马足迹中,故有车前、当道及牛遗、马舄之名。”[1]

关于车前得名之由的两种说法,虽然不尽相同,却都以车前是好生于路边的草而有其名的。表面看去,似乎有一定的道理,但与客观实际是不相符合的。

车前草的生长环境,李时珍说:“蛤蟆喜藏伏于下,故江东称为蛤蟆衣。”蛤蟆就是青蛙,生活在水中或水边,皮肤通常为绿色,是很好的伪装,几乎和青草的颜色一样,它躲在草丛中可以保护自己不被敌人发现。青蛙“喜藏伏于下”的车前草,多生于比较湿润的地方,尤以水陆交界的地方最为多见,故而才有“蛤蟆衣”“虾蟆草”“蟾蜍草”“黄蟆叶”等俗称。可见,车前草并不是“好生道边”,或“喜在牛迹中生”。因此,郭璞、陆机的解释,都是出于主观推测,不足为凭。

2

“车前”不是以生长环境命名,是由植物形态而得名

明代朱橚所著的《救荒本草》以“车轮菜”作为车前草的正名,有的地方至今仍然称呼车前草为“车轱轳菜”“车轱辘菜”。这启示我们,车前草这一名称的由来,必然与“车轮”“车轱辘”有关。因为对药物命名十分讲究的古人,“命名立言,虽极微一物,亦有至理存焉”[2]。

车前草的根状茎短缩肥厚,具有多数细长的须根;密集着生于茎基部的叶子,厚实平滑,或直立,或平铺,或外展,从中央根部层层向四周发散,状似一朵盛开的莲花,植物学上称为“莲座状”,犹如车轮车毂上的辐条一样分布生长;至于车前之“前”字,当取义于“小”,就像前胡与柴胡形态相似但较细而称之为“前胡”一样[3]。其实,“前”,本身就有“小”的意思。如《太平御览》引《字统》说:“箭者,竹之别形。大身小叶曰竹,小身大叶曰箭。”[4]从由“?”与“前”组成的“箭”字,是指细小而劲实的竹子来看,“前”这个字是有“细”与“小”的意义的。车前,茎短而叶大,如同“小身大叶”的“矢竹”一样,故特加上“前”字以突出表明这一特征。总之,“车前”这一名称,当是由植物形态而得名的,言其是茎短而叶大、叶子像车毂上的辐条一样分布生长的小草。

3

生长环境造就了车前草的功效

车前草是饱人口福的野菜,四五月间采幼嫩苗,去根洗净,用开水轻焯后,再用凉水浸泡一下,把水沥干,凉拌、蘸酱、炒食、做馅、做汤或和面蒸食均可;加之其喜欢温暖、阳光充足、湿润的环境,故古人认为其味甘,其性寒。

车前草对环境的适应能力非常强,无论是山野、路旁,还是田间、水边都能看到它的身影,但其最喜欢的生长环境是温暖而湿润的地方,夏季旺盛生长于阳生环境,既然能够在炎热的环境中生存,自然应该具有“抗炎热”的作用,用中医学的术语来说,就是具有“清热”的功效,故《药性论》谓其能“去心胸烦热”;《本草求真》说其能“清肝肺风热”。

《名医别录》记载车前草能“除小虫”,为什么呢?大家知道,潮湿的环境,是微生物容易繁殖的地方,生长在这种环境中,如果自身没有很好的抗菌功能,可能就会夭折。因此,必然具备抗感染的能力;人若用之,可称为“解毒”之功[5]。车前草鲜品捣烂外敷,对痈肿疮毒有着很好的疗效。

车前草植株挺拔,极为耐水,可以在岸边浅水中良好生长,如果自身没有排利水湿的功能,自然就会被水淹死了。因此,车前草有利水渗湿的功能是很容易感知与体察出来的。对应于人体,自然就是“利水道(通)小便”(《神农本草经》)了。

车前草是需要借助于人类活动传播和扩大分布区的伴人植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练就了一种独特的本领,就是具有很强的耐践踏性,任凭行人踩踏、车子碾压,依然还能复原,是能够经受住蹂躏的顽强的生命,具有极强的自我修复能力;全草入药,性属寒凉,自然就能凉血止血了。故《名医别录》谓其“主治金疮,止血,衄鼻,瘀血,血瘕,下血”,甚至在今天的一些偏僻地带,还经常把车前草的新鲜叶子捣碎,用来治疗割伤、擦伤和刀伤。

4

车前子的功效强于车前草

车前主要靠种子进行繁殖。一棵生长良好的植株可产种子数千粒。当蒴果成熟后即行环裂,种子随风散播,经过一段休眠期,遇到适宜条件即可发芽出苗。

对于车前子“利水通淋”的作用原理,古人通常以其“甘滑”的特性来解释。如《本草衍义》说“此药甘滑,利小便。”《本草正义》说:“车前之子,光滑流利,而气味寒凉,淡而能渗,故专清热而通利水道。湿热郁滞,在上者泄之使下,在下者导之使行,滑利有余,苟非小便黄赤,涩而不利,不宜多服。”[6]

其实,种子是植物新生命之本,植物最好的物质精华一定珍藏在种子里。既然车前草能够利水渗湿,那么车前子肯定也能“通尿管淋沥涩痛”(《本草蒙筌》),并且其效能更强大。

车前子能清利湿热,利水通淋,是治疗热淋涩痛、水肿尿少的要药。治疗热结膀胱所致小便淋沥涩痛,可与木通、滑石、通草等配伍,以增强泻火通淋作用;治疗下焦湿热、小便赤涩或窿闭不通,可配伍黄柏、白芍、甘草等;治虚劳小便淋涩,茎中痛,配生地黄、石韦、王不留行、冬葵子、滑石等;对水湿停滞水肿,小便不利者,可与猪苓、茯苓、泽泻等利水消肿药配伍使用;若属脾肾亏虚之水肿,宜与熟地黄、山茱萸、肉桂等补益脾肾之品配伍,治疗病久肾虚,腰重脚肿或全身水肿等。

由车前子能“利小便”而推导出了“渗湿止泻”的功能。这是因为,中医学认为水液是自小肠下口——阑门,沿着位于小肠之外的“下焦”渗入膀胱而成为尿液的。车前子能“利小便”,自小肠排入大肠的水液自然就少了,所以中医学有“利小便以实大便”的说法。如《本草纲目》说:“此药利水道而不动气,水道利则清浊分,而谷脏自止矣。”《得配本草》也说:“欲大便不见粪,而清水倾流;欲小便不见尿,而稀粪前出,此名易肠。乃暑热气横于阑门也。用车前子三两煎服,一口顿饮二三碗,二便自正。”[7]现代研究证实:车前子多糖在肠内不被吸收,但其本身可吸收大量水分而膨胀,使肠容积增加,对肠黏膜产生刺激,引起肠蠕动增强而达到缓泻的功能[8]。

车前子能利水湿,分清浊而止泻,李时珍言其能“导小肠热,止暑湿泻痢”,尤宜于小便不利之水泻,可单用本品研末,米饮送服;若脾虚湿盛泄泻,可配白术、白扁豆等同用;若暑湿泄泻,可与香薷、茯苓、猪苓等同用。

“子能明目”,肝开窍于目,而性属寒凉,故车前子能“清肝明目”。这一作用,与车前子具有“利水”的功能,似有矛盾之处。如《本草备要》说:“凡利水之剂,多损于目,惟此能解肝与小肠之热,湿热退而目清矣。”[9]

车前子入肝经,清热降火,善清肝热而明目。凡肝火上炎或肝经风热所致的目赤肿痛,可配伍菊花、决明子、青葙子、夏枯草等同用;若肝肾阴亏,两目昏花,可配伍熟地黄、菟丝子、枸杞子、桑葚子等同用。

“子能补益”,“以籽生子”,故《名医别录》谓其能“强阴,益精,令人有子”。对此,寇宗奭在《本草衍义》中说:“大误矣!”《神农本草经百种录》说:“凡多子之药皆属肾,故古方用入补肾药中。盖肾者,人之子宫也。车前多子,亦肾经之药。然以其质滑而气薄,不能全补,则为肾腑膀胱之药。”[10]《本草新编》也说:“近人称其力能种子,则误极矣。夫五子衍宗丸用车前子者,因枸杞、覆盆过于动阳,菟丝、五味子过于涩精,故用车前以小利之。”[11]

5

车前草与车前子的区别

车前草与车前子既利水清热而通淋,治下焦湿热及水肿兼热;又利小便、分清浊而止泻,治暑湿水泻;还清肝明日、清肺化痰,治肝热目赤及痰热咳嗽。二者功效基本相同,但也有某些区别。概括地说,车前草兼有清热解毒之功,鲜品解毒效果更佳;车前子兼有疏肝明目之效,清热解毒之力较差。

车前是一种很常见不起眼的植物,因形态而得名,由生态定功效,并从不同用药部位上筛选出车前草、车前子两味常用中药,对古人选取药物的智慧与方法,我们今天也不得不感到由衷的赞佩。

参考文献:

[1]张志聪.本草祟原[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41.

[2]卢之颐.本草乘雅半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3]夏纬瑛.植物名释札记[M].北京:农业出版社,:.

[4]李昉.太平御览·第三卷[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5]王德群,谈献和主编.药用植物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6]张山雷.本草正义[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7]严洁,施雯,洪炜.得配本草[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8]张春凤主编.中药炮制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9]汪昂.本草备要[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92.

[10]刘洋主编.徐灵胎医学全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59.

[11]陈士铎.本草新编[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精彩推荐

阳和汤法治疗晚期肿瘤切口久不愈合体会

匣子故事丨中医张晓虎随笔二篇

说医道事

曹颖甫:纯粹的经方家

中医师!到底需要什么来保障你的执业?

《药匣子周刊》专栏之《效霞谈医》

特约专家:山东中医药大学张效霞教授、知名中医学者。

本文为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留言小编获取授权名单。未经本平台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征稿:《匣课堂》、《药匣子周刊》征集原创首发作品。

内容:中医中药行业,内容题材不限。

要求:字数字以内为宜,并注明联系方式。

点击文尾“阅读原文”,填写表单即可成功投稿,或者是采用







































北京中科医院几级
白癫风能治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angbuliuxinga.com/wxbm/105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