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说丨耳穴压豆贴一贴,缓解病痛捏一捏

现代人工作压力大,生活方式不健康,“亚健康”成为了多数人身体状况的常态。怎么样可以不用打针吃药,又能有效地调整自己的身体状态呢?医院中西医结合结核病科开展了中医特色疗法——耳穴压豆,受到了不少患者的点赞。耳穴压豆法不仅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身体的不适症状,还可以起到预防保健的作用,这也是中医“治未病”思想的体现之一。

中西医结合结核病科主任李洪智介绍说,耳穴压豆法又称耳穴药压法,是使用较硬的王不留行籽、决明子等进行耳穴压贴的一种传统疗法。中医认为,“耳为宗脉之所聚”,耳部与全身经络有着相当密切的联系,治疗时取王不留行籽胶布贴,用镊子送至耳穴,贴紧后稍加压力,局部有酸麻胀痛或发热感即可。每天捻动2-3次,每次1分钟左右,每次贴压后可保持2-3天,给予适度的揉、按、捏、压,使其产生疫、麻、胀、痛等刺激感应,以达到治疗目的。

“小豆子”的功效让患者们惊喜不已,郭叔叔就是一位“忠实粉丝”。郭叔叔因结核性胸膜炎在中西医结合结核病科住院治疗,期间由于抗结核药物的刺激性,时常感到腹胀反酸、消化不良,食欲明显下降,有时候还睡不好觉。医生根据病情建议采用“耳穴压豆法”进行治疗。

耳穴压豆?没听说过!能管用么?只见护士熟练地在郭叔叔外耳廓上的相应位置贴了几个小小的穴位贴,每个穴位贴中间都有一粒黑色的小豆子,贴上后反复按压,刺激穴位。“这小豆子真是神奇!按压时穴位受到豆子的刺激有点疼,一开始我觉得没啥用,可三天以后,我这腹胀明显感觉减轻了,食欲也好了,还能睡个好觉啦!”郭叔叔笑着说。

耳穴压豆的适应症:

1、高血压、失眠、眩晕、便秘、哮喘等。

2、各种痛症,如头痛、颈肩腰腿痛及神经性疼痛。

3、消化系统疾病如腹胀、腹痛、消化不良、慢性胃炎等。

4、糖尿病、肥胖症、痛经、更年期综合性、甲状腺功能亢进或低下等。

5、防晕车晕船、改善视力、美容保健。

耳穴压豆的禁忌证:

1、不稳定性心绞痛或重度贫血者不宜采用。

2、耳朵有湿疹、溃疡、冻疮破溃等不宜采用。

3、妊娠妇女、有习惯性流产史者宜慎用。

耳穴压豆的注意事项:

1、贴压耳穴应注意防水,以免脱落。

2、夏天易出汗,贴压耳穴时间不宜过长,以防胶布潮湿或皮肤感染。

3、耳廓皮肤有炎症或冻伤者不宜采用。

4、对过度饥饿、疲劳、精神高度紧张、年老体弱、孕妇按压宜轻,急性疼痛性病症宜重手法强刺激,习惯性流产者慎用。

5、取下耳贴建议用油将其浸润后撕下,避免皮肤的损伤。

耳穴压豆治疗已经在中西医结合结核病科的患者中开展了广泛应用,它因疗效好、起效快、副作用小的特点广受患者和家属的好评。

科室简介

中西医结合结核病科科室现有医护人员34名,其中高级职称3名,中级职称6名,硕士研究生5名,设置床位97张。科室参与多项国家级结核病科研项目,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SCI1篇,核心期刊20余篇,国家级以上期刊60余篇,参编医学著作2部,连续8医院“先进科室”、“优秀科室”、“突出贡献科室”等荣誉。

科室擅长以中西医结合方法诊治各种结核病:肺结核、支气管结核、结核性胸膜炎、肠结核、结核性脑膜炎、腹膜炎、淋巴结核、皮肤结核、骨结核、泌尿生殖系统结核、耐药结核等。擅长治疗结核病合并咯血、呼吸衰竭、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慢阻肺、肝肾疾病、妊娠、系统性红斑狼疮、强直性脊柱炎等。

科室开展特色诊疗:中药穴位贴敷、中药封包、中药穴位注射、中药灌肠、脐火疗法、督灸、放血疗法等。较早将支气管镜、胸腔镜技术应用于肺部、胸膜腔疑难疾病的诊治,技术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专家名片

李洪智,医院中西医结合结核病科主任,主任医师。医学硕士,国际交流学者。

毕业于河南医科大学,从事呼吸内科及结核科临床诊治工作二十余年,医院、KrankenhausHietzingCentreRosenhugel进修学习。

中国防痨协会结核病临床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防痨协会结核病与肝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防痨协会结核病感染控制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结核性脑膜炎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中药协会呼吸病药物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南省呼吸与危重症学会慢性气道疾病分会委员会常务委员、河南省康复医学会肺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南省医学会结核病分会委员。

擅长中西医结合诊治各种结核病:肺结核、支气管结核、结核性胸膜炎、肠结核、脑结核、结核性脑膜炎、结核性腹膜炎、淋巴结核、皮肤结核、骨结核、泌尿生殖系统结核、难治性、耐药结核病等。

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核病合并咯血、呼吸衰竭、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慢阻肺、肝肾疾病、妊娠、系统性红斑狼疮、强直性脊柱炎等疾病。

开展了中药汤剂、中药穴位敷贴、中药穴位注射、艾灸、脐火疗法、督灸等中药外治调节机体免疫力、治疗结核病,取得良好的效果。较早将支气管镜、胸腔镜技术应用于肺部、胸膜腔疾病的诊治。尤其擅长肺结核与肺炎、肺癌的鉴别诊断与治疗,擅长微创治疗各种难治性及包裹性胸腔积液、气胸、难治性气管、支气管结核、气道狭窄等,技术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理论联系实际共发表医学论文30余篇,其中国家及核心期刊20余篇;被SCI收录一篇;编写专著2部。

板式丨荆启贤

责编丨马炜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angbuliuxinga.com/wxys/968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