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一桶乳胶漆,镜哥一个室内设计师朋友,被投诉了。
因为她给客户看的效果图中墙面和实际施工有色差。
我本以为,经过这么多年房地产楼盘广告和方便面包装的洗礼,普通大众应当对效果图和实际效果之间的落差有些心理准备。但实际上……
为什么客户看到施工成果后,有时很感觉到落差?
因为对于设计师来说,效果图只是一个沟通工具;但是对于客户来说,效果图却是他们心里想要的伊甸园。
举个例子。镜哥是一个设计师,接待了一个客户。辛辛苦苦做好了设计图,但是客户不懂设计,看不懂设计图。于是镜哥只好辛辛苦苦做了个3D效果图。
客户大喜,终于有个自己能看懂的东西了。于是在效果图上指指点点,镜哥充分听取了客户的建议,按照客户的要求修改了效果图和设计图。
客户对自己的修改结果很满意,最后签字交款成交了。
然后镜哥把设计图交给施工方和监理方,坐等施工完成。
看到了吧,对于镜哥来说,签单之后,效果图就没用了,它的寿命就到此结束了。因为所有的设计,包括布局、家具、材质、颜色等,都已经在设计图中敲定了。
效果图的沟通使命已经完成。
但是客户不这么认为,客户可能会一直保存着效果图,认为这就应该是施工结果。并且在施工完成之后,把效果图掏出来做对比。
效果不一样,就要怀疑怀疑镜哥的专业度和诚信了。
效果图在设计师和客户心目中的定位不一样。这才是问题的本质,是甲方乙方矛盾的根源之一。
定位不一样,导致效果图的生命周期也不一样。对设计师来说,签单之后,效果图的生命周期就结束了。但是对客户来说,要项目验收之后,效果图的生命周期才结束。
但是要命的是,在装修施工中,没办法做到和效果图一样。家具的做工,乳胶漆的调色,甚至光照条件,都会影响到实际观感。此外,设计师的水平不足,也会导致这种落差。比如大理石和大理石瓷砖,在效果图中几乎没有区别,但是装修出来之后,质感上的差异很大。
效果图的预测作用,不能保证百分百准确。
甚至还有许多设计师,拿着虚拟全景设计图给自己做营销。时间长了,客户也不吃这一套,于是产生了信任危机。
所以,有许多装修公司和设计师都开始用小红屋拍摄实景案例做售前营销。参照以往的实景案例,客户可以感知最终的成型效果,形成正确的预期;同时,好的案例图对施工水平要求也很高,这也是装修公司秀肌肉的手段。
点击一下,分享炫酷全景技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