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癌症一战之三传统中医的选择

与癌症一战

之三:传统中医的选择

如果深入中医学内部,就会发现:现代中医学中对癌症的治疗体系,是传统中医借鉴了现代医学的认识之后建立起来的。不同的则是,中医学体系中对癌症的治疗,强调整体平衡的认识。

三、传统中医对癌症治疗的作用:

1、理解中医与癌症的关系:

说到,传统中医治疗癌症,那是一个乌龟变兔子的故事。也就是说,中医对癌症的认识很早,但对癌症的系统认识却只是近几十年间的事情。没办法,谁让中国古人手上没有手术刀,只有一把牛角尖刀呢?也就是说,没有仪器的协助,古人对癌症的认识,只能依赖对临床现象的观察。

如果仅仅作为一种疾病现象,传统的祖国医学,早就认识以结块为主的恶性肿瘤了。如:《灵枢·水胀篇》曰:“肠覃何如:岐伯曰:寒气客于肠外,与卫气相搏~~癖而肉着,肉气乃起,息肉乃生。《灵枢·百病始生》“积之始生,得寒肠子生厥乃成积也”。你看,古人不仅知道做为癌症的积块,连息肉这个名词,都是现代医学从中医中借用的。《仁斋直指方论》则曰:“癌者,上高下深,岩穴之状,颗颗累垂,毒根深藏”。显然,这里所指只能是肉眼可见的躯体浅表之癌。至于深入脏腑的癌瘤,只能另作别论。传统中医对癌症的认识只能来源于临床症状,与医者的眼睛与手为主体的临床观察。显然,作为一种观察仪器而存在的医生,其观察能力是有限的。

古人有“癥瘕积聚”之论,其中有可变与不可变者。可变者为功能性病变,不变为结构性改变。结构性变化者中,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则难以辨别。孙思邈《千金要方》对瘤病作了其本的分别,曰:瘿瘤、骨瘤、脂瘤、石瘤、肉瘤、脓瘤、血瘤等七种。这显然的在古人的组织分类认识下的癌瘤分类。然其中:瘿瘤有地方性甲状腺肿的组分;脂瘤有脂肪瘤的组分;脓瘤有慢性炎性增生的组分;血瘤有血管畸形的组分;其余则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难以区别。

有人曾经统计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中,与肿瘤相关的病案例,包括:噎膈反胃73例,癥瘕51例,积聚24例,乳岩1例。从书中看复诊率19.04%,复诊患者的有效率为37.5%。这两项指标与其它疾病相比,都略高。有意思的是,这部分病人的复诊次数最高只有2次。有的医者就说:这说明叶天士水平高,2次就可以治愈肿瘤。在我看来,则恰恰相反。这种情况的出现,是典型的“幸存者偏差”。噎膈反胃中,包含有大量的胃食道反流及食道炎患者,癥瘕积聚中有胃肠道痉挛与慢性肠炎患者。那些,轻症的病人,治1、2次症状缓解就不来的;重症的病人疗效不好也就不来复诊了。所以,才会出现复诊率高,但复诊次数少的情况。

症是一大类疾病。例如,根据组织结构不同,医学家们对些区分出腺癌与磷癌~~~的区别。又,起源于造血系统的有白血病;起源于淋巴的是淋巴肉瘤,等等。不同类型的癌细胞分型,自然有着不同的临床特点,变化规律。显然,对癌细胞的系统分类,只能从属于,有了显微镜与手术刀这些装备之下的现代医学。

结论则是:现代中医对癌症的分类及系统治疗,是接受了现代医学对癌症的认识内容,是在中西医结合的大潮之下,众多前辈作的心血。

理解了中医癌症研究的这几个内容。我们就可以理解,所谓的癌症偏方都是骗人的。为什么?因为没有分类。正向前文所述,不同种类的癌细胞其组织来源不同,则其临床特征与生物学性质必然不同。又怎么可能使用一张处方包治各种癌症呢?其次,古人没有组织胚胎学的概念与手段,只能发现具体的肿块与人体的持续消耗,是没有办法建立关于癌症的系统认识。所以,以古人的医学知识与检测手段,不可能建立起完整系统的癌症治疗体系。

再看网络上的内容,则往往充斥着各种的不靠谱。例如:有一个受到广泛追捧的观点。认为,癌症是寒毒,为什么呢?因为,心脏不得癌症。心为火脏,癌为寒邪,所以心脏不得癌症。当然,这个观点是离谱的让人突笑不得。就这样的内容还在网上被人反复引用而热捧。其实,心脏是一点都不少得恶性肿瘤。心脏的恶性肿瘤有横纹肌肉瘤、纤维肉瘤,粘液肉瘤等等。只是因为心脏与肺、肝、胃等的组织学来源不同,所以很少有专业人士使用“心脏癌”这个字眼而矣。

这么说,传统中医对癌症就没有办法了吗?当然不是,只是说,关于癌症的治疗,不可能是基于偏方的单打独斗,而只能是耐心细致,基于系统认知的,细心严谨的临床辨证论治。传统中医一方面可以增加人体的免疫力,一方面可以直接杀灭肿瘤细胞。治疗癌症,当然是有效的。问题是,传统中医没有办法建立对癌症的系统认识。所以问题的关键在于:不管是从诊断方面,还是从疗效方面,传统中医都没有办法建立起客观系统的癌症治疗的评估体系。我也看过古人病案中,出现类似于对癌症的治疗。可以用:治疗艰辛,疗效可疑来形容。

癌症是大病,基于经验体系的认识模式,其有效率与治愈率,肯定是很有限的。实际上,我个人认为,传统意义上,使很多老人最终离去的“无疾而终”,其中有很可能很多都是晚期癌症。

2、现代中医对癌症的治疗

至于说到现代中医,则是基于现代医学对癌症病理认识之上,建立的全新的认识模式。认为癌症的发作有内因,有外因。外因有寒热食毒;内因则有气郁劳逸。至其发病,则不过是,气郁血瘀,痰湿蕴结,邪毒寒热,脏腑失调数种。其临床表现,则不过是毒邪结聚,气血两亏而矣。治疗则随症就方,依法治之。治则则有驱邪与扶正两途。

所谓抗癌治疗中的驱邪,往往指中药对癌细胞的直接杀灭作用。如补骨脂素对小鼠肉瘤S,以及艾氏腹水瘤细胞的直接杀灭作用。临床上常用的红豆杉,白花蛇舌草,半枝莲,鹰不泊等药物,皆是出于类似的理念。在前边微文“无法回头的中医药学”已经介绍了部分相关内容。

又网上有很多所谓的治癌偏方。什么,白花蛇舌草一大把,半枝莲一大把~~~等等。据说:吃了可以不得癌症。其组方,就是将药理学中有抗癌作用的中药混到一起瞎吹。用我的话叫:未见其利,先见其害。用古人的话叫“缘木求鱼”,鱼抓没抓着不重要,先别摔着。

所谓的扶正治疗,则基于传统中医理论的认识。从调气血的方面对肿瘤的治疗。所谓“四君四物,十全大补”皆是此类。《素问·评热病论》中认为“邪之气凑,其气必虚。”肿瘤之发病,也与人体的免疫状态密切相关。中医的固本原则,则对提高人体抗肿瘤的能力,控制肿瘤发展,促进机体恢复,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有重要的意义。

当然,总是有中医黑,说中医的治疗效果源于自愈。不过,癌症还真有自愈的。有关资料表明:从我国-年这11年中,经过核实确认癌症自愈的案例有例,从癌症的种类来看,有神经母细胞瘤、白血病、乳腺癌、肝癌、恶性黑色素瘤、膀胱癌、肾癌、肾上腺癌、绒毛膜上皮癌、视网膜母细胞瘤等。比例约为八万分之一到十万分之一。

我有一位老师,善治癌症,临床有效率极高,为患者所信任。因其身份特殊,十几年间,用纯中医治疗晚期癌症患者九百多例。能够达到肿瘤完全消失或长期带瘤生存不需天天服药,生存8年以上者,不过10人左右且皆有名姓,也就是说在1%-2%之间。这在20多年前,那得是难得的好效果了。可见中医治疗癌症,首先是有效;其次,这样一个疗效实在难以令人满意。

3、民间中医的意外之得:

怎么说呢,说是治癌没偏方;可民间中医中还真是有偏方。其思路呢?还是试错法。也就是说,是拿人命换来的。

事实上,排除怪力乱神,偏方绝招的干扰。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肿瘤的思路。已经得到医患双方的共同认可。从这个角度出发,针对恶性肿瘤的治疗,民间中医也作出了自己贡献。这就是亚砷酸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基于相关的研究的人群中,则出了一个国家级科学家,出了一个卫生部长。并出现了唯一的,以药物身份,取得美国FDA认可的中国原创药品。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哈医大一附院的张亭栋教授听说,某乡下的土中医师,治疗癌症疗效颇佳。具体一看,这位医生的思路很简单。就是认为癌症是大毒,其治疗当以毒攻毒。

(想起杨过的“情花”之毒了)。

闲话少说。这位高人的方法是:将中药中最毒的三种药“砒霜、轻粉、蟾酥”放到一起,作成水针剂,静脉注射。你别说,还真有用,这不,名声就传出来了。张教授跑去一看,这是真的,医院照着用也有效。张教授是搞血液病的,就主要在血液病的治疗中使用这种药物。但是发现这个药肾毒性与周围神经毒性都挺大。就将轻粉去掉了,结果疗效不减。又发现,这个药有心脏毒性,可以升高血压。就去掉了蟾酥,结果疗效依然不减。于是搞明白,真正起治疗作用的只有砒霜。砒霜的学名就是亚砷酸或三氧化二砷,它在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就已经有了明确的记载。但始终没法得到主流医学体系的认可。

相关的研究搞了二十多年,张教授对亚砷酸的临床使用已经很熟练了。但依然无法明确的表达:吡霜为什么会有如此的临床疗效。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张亭栋意外见到医院的陈竺。陈竺当时正在从事,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研究。

医院的王振义教授,长期以来从事医学内科血液学领域的研究及临床工作,开创了白血病和肿瘤的诱导分化疗法,在国际上首创用国产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陈竺接续了王振义教授的研究,提出了白血病细胞的选择性分化、凋亡学说。全反式维甲酸的临床疗效,支持了这个学说。但显然,它并不是一个很有力的药物。现在,张亭栋手上有药,但说不清楚药物起效的机制;陈竺手上有理论,但缺少一种有力的药物。他们的碰撞,恰恰证实砒霜起效的机制就是诱导癌细胞的凋亡。

当然,最后的结果是皆大欢喜。王振义获得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陈竺获得美国血液学会(ASH)年的欧尼斯特·博特勒奖。张亭栋获年葛兰素史克中国研发中心"生命科学杰出成就奖",年第六届中国中医科学院唐氏中医药发展奖。而那个最初的民间中医呢?不知所踪了。

现代亚砷酸主要用于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及其加速期、急变期;也用于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恶性淋巴瘤、肝癌、肺癌、胰腺癌、结肠癌、乳腺癌等实体肿瘤。

现代药理研究,在前文中被去除的蟾酥确有治疗癌症,杀死癌细胞的作用。主要用于肺癌、肝癌、食道癌、卵巢癌等。现在已经有以蟾酥为主的华蟾素注射液市售。而亚砷酸则针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为主。所以,不得不说,搞血液病的张亭栋教授还是很幸运的。

讲了这么多的故事,其实是想说:癌症是大病。科学家们已经发现了众多的癌症基因。所以,癌症似乎真的是大自然给人类健康设定的终极考验。针对癌症的治疗,并不是简单的:谁好,谁差;谁对,谁错这样的认识。要想对癌症的治疗取得最佳治疗效果。解开大自然对人类所下的魔咒,达到《黄帝内经》所述“合其寿数,以尽天年”的目标。就得集结全系统的力量,将人类所能使用的工具用到极致。

所以,我有自己的观点。

:出门左转,见历史记录《无法回头的中医药学》

具有抗肿瘤作用的中药:

广泛抗肿瘤作用:

益气养血:白术人参当归百合

清热解毒:柴胡黄芩黄连射干白头翁仙鹤草

化痰散结:茯苓半夏桔梗海藻鳖甲王不留行

特定抗肿瘤作用:

大枣(胃癌、肠癌、腺癌、肉瘤)

甘草(骨髓瘤、肉瘤、艾氏腹水瘤)

竹叶(肉瘤、子宫颈癌、淋巴肉瘤)

苦参(抗S、肉瘤)

大黄(黑色素瘤、乳腺癌、肉瘤)

薏苡仁(艾氏腹水瘤、肝癌)

茵陈(肝癌)赤芍(肺癌)

瓜萎(肝癌)

紫菀(艾氏腹水瘤)

杏仁(肝癌)

山茱萸(艾氏腹水瘤)

升麻(子宫颈癌)

厚朴(皮肤癌)

周达君

开心快乐,小小就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angbuliuxinga.com/wxys/1018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