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耳穴的大作用

北京治皮肤科好医院 http://m.39.net/pf/a_6171978.html

提到穴位,一般都会认为它们沿着经络,分布在人体的头、躯干、四肢等部位,除此之外,耳部还分布有耳穴,是人体各部分生理、病理变化在耳郭上的反应点。早在多年前,我国古代医家就已发现了耳郭与人体的内在联系。比如,在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足臂十一脉灸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中,记载了与上肢、眼、面颊、咽喉等相联系的“耳脉”;随着现代神经解剖学的进展,发现耳穴内脏代表区——耳甲区是人体唯一有迷走神经分布的区域,且刺激内脏耳穴区可激活迷走神经耳支,迷走神经传入纤维可将神经冲动传递到孤束核,在孤束核中继后,再上传到中缝背核、臂旁核、海马、前额叶皮质等与抑郁症、癫痫、失眠障碍等脑病相关的脑区。

耳穴在耳郭的分布有一定的规律,犹如一个倒置在子宫内的胎儿,头部朝下,臀部及下肢朝上,腰部及躯干在中间,要了解耳穴的具体分布,就需要先了解一下耳部几个解剖位置的名称。

刺激耳郭来防治疾病的方法有多种,如耳郭针刺、放血、灸法、按摩、塞药、磁疗、吹耳等。古人常用灯芯蘸青油,灸耳尖或针刺耳轮,治疗痄腮;耳背放血治疗抽搐;提捏耳郭治疗小儿惊吓;吹气入耳内止鼻血;捏耳垂治惊风;针刺耳道口出血治胃痛。此外,刺激耳郭的方法常被用于防治久聋、暴聋、耳鸣等病症。现代中医常用的耳穴方法主要有埋针、放血、贴压等。

1、耳穴埋针,即用揿针(或颗粒式皮内针、环形皮内针),在选定好的耳穴上,将针刺入,用剪成小块儿的胶布贴在针环或针尾上,予以固定。

2、耳穴放血,即是用三棱针或小手术刀在耳郭的尖端部、隆起处或耳背静脉血管处进行点刺、切割放血。

3、耳穴贴压,又称耳穴压豆,常用的材料有王不留行籽、绿豆、白芥子、磁珠、不锈钢珠以及中成药丸等。而王不留行籽质地较硬,且具有活血化瘀、通经活络的功效,故最为常用。耳穴贴压操作简便,个人可在家自行操作。贴压前,用酒精棉球对耳郭进行常规消毒,然后一手固定耳郭,一手夹取已带有王不留行籽等材料的胶布,对准所选取的耳穴进行贴压;然后,用同侧手拇指及食指循耳前后捻压,至耳郭发红,并有发热感。可以每天自行按压3-5次,每2-3日换贴一次;对局部还可正面和背面同时贴压,以加强疗效。

耳穴可治疗多种疾病,像疼痛性疾病,如各种扭挫伤、头痛、神经性疼痛和内脏痛等;内分泌代谢紊乱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或低下、糖尿病、肥胖症、更年期综合征等;功能紊乱和变态反应性疾病,如眩晕综合征、高血压病、心律不齐、神经衰弱、荨麻疹、哮喘、鼻炎等都有较好的效果。例如,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采用三角窝的相关穴位治疗一些慢性疾病:耳穴“角窝上”(在三角窝前1/3的上部),可用来治疗高血压病;“角窝中”(三角窝中1/3处)可治疗哮喘;“神门”(在三角窝后1/3的上部)可治疗失眠多梦、癫痫、神经衰弱等,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耳穴进行贴压。除慢性疾病外,因三角窝处对应着“盆腔”和“内生殖器”,故常被用来治疗妇科疾病,如“内生殖器”(在三角窝前1/3的下部)主治痛经、月经不调、白带过多、功能性子宫出血;“盆腔”(在三角窝后1/3的下部)可用来治疗盆腔炎和附件炎。

耳穴也有不适用人群。比如耳穴贴压时,对使用的胶布或王不留行籽等过敏者;耳朵表面皮肤有破溃者;幼儿、孕妇、年老体弱、神经衰弱、严重器质性病变者,应忌用耳穴贴压法。此外,在耳穴操作过程中要注意单侧贴压(即双侧耳郭交替贴压),还应避免强刺激。并不是刺激量越大、感觉越疼,效果就越好,一般以中等强度刺激,至耳郭发热、发胀,耳穴局部出现酸沉麻木感为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angbuliuxinga.com/wxyf/981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