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孙俩的中医故事6桂枝亭的由来

中科医院 http://m.39.net/baidianfeng/a_5154118.html

点击上方的“黄帝内经网”可以   爷爷先在纸上写了两排字:   时来砒霜救人,运去桂枝丧命。   可以把毒药变成救命灵丹,把良药变成杀人利刃,这是什么道理?

  爷爷不仅跟小指月说,中医用药配伍的神奇,同时更跟指月讲,用药不好,必将造成难以挽回的伤亡。   这样小指月就懂得小小药堂里头,一张小小的宣纸上面,任何一个毫厘的变化,都不是小事。   只听老先生缓缓道来。

    在清朝的时候,有一个富贵人家,他的小妾得了伤寒,便请当时名医金慎之治疗,金慎之一搭脉,又问起病情,知道这是外感风寒,体表亏虚。   所以病人恶风,汗出,脉浮缓。   于是便选用《伤寒论》的群方之首桂枝汤,由于这小妾素来体弱,身体不耐药力,所以金慎之只给他用到五分的桂枝。

  这富翁拿到了方子,便到当地的药方配药,这张药单刚好给一个新来的学徒调配,学徒看到五分的桂枝,却以为是五钱,大手大脚把药抓好。

富翁提回去后,给小妾煎服了,想不到第二天,这小妾就一命呜呼。

  小指月愣了一下,在他小小脑瓜里,从来没有听过桂枝可以杀人啊!   爷爷知道指月的疑惑,便说,辩证不当,良药遂成利刃。用药精准,杀刀亦是衙刀。   小指月想起以前背过的古训,承气入胃,阴盛则亡,桂枝下咽,阳盛则毙。

  本来草草背过领悟不深的,现在听爷爷讲,背上都出了点冷汗,这用药跟用刀没有什么区别啊!   使得好可以把病垢刮下来,使不好却把人刮伤了。   小指月赶紧追问,接下来,怎么样了?   爷爷知道自己讲这个故事的目的已经达到了,他就是想叫指月在抓药时,要步步留神,不能分心他处。

  你如果不聚精会神,你一件小小的事情都干不好。   就像人吃着饭,一分心可能连碗带筷都会掉到地上,碗碎了可以再买,可人走了却不能再来。

  所以小指月平时即使嘻嘻哈哈,想问题天马行空,可一旦进到药房都默不作声,严阵以待,如临大敌,如履薄冰。

  爷爷为何让指月既能够养成王不留行般无所住滞的思维,也要让指月能够知道人在世上走,特别在医林之中,步步是法,寸寸有道,所以从来没有在这方面少做过功夫。   纯粹天马行空,不细心谨慎,成不了大医家,纯粹老实干事,思想打不开,也成不了大医家。

  然后爷爷才继续讲下去,这富翁岂能善罢甘休。   于是向当地衙门告状,名医金慎之只能被迫对薄公堂。   他心中就想,自己名字叫金慎之金慎之,就是提示自己一辈子行医要小心谨慎,我用药都是再三核对,反复思量,怎么会错呢?

  于是就叫富翁把药渣拿回来,一盘查,发现桂枝数量远不止五分,最后中医查处是药房里新来的学徒配错了药,导致误伤人命。

  最后只有药房完全承担富翁小妾全部的丧失费用,而且还在坟墓旁边建起一座亭来,这个亭就叫桂枝亭,因为这件事就是因桂枝而起。   这不仅要让名医谨慎,更要让药房抓药的人谨慎。

  老先生指了指宣纸上的字,顿了顿继续讲道,金慎之因为这件事,差点锒铛入狱,于是感慨地写下一联:   时来砒霜救人,运去桂枝丧命。   他即使曾经用过砒霜来救治肿瘤包块肝癌的患者,但怎么能想到在自己手中的桂枝居然因为药童错误抓药,而导致病人丧命。   所以金慎之从此更加谨慎,这也留给后人一个教训,药房就是一个慎之慎之反复慎之的地方。   药房无小事,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片刻的差错,必将带来难以挽回的损失。

长按以上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angbuliuxinga.com/wxyf/692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