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氣堂middot跟师心得系列护

中医药学是一门实践性、经验性极强的学科,传统师承教育一般以师授为主,师者言传身教,传道、授业、解惑,学者侍诊左右,耳濡目染,潜移默化,通过名师的点拨达到心领神会、掌握精髓的效果。中医师承是传统医学传承和发展的重要方式。今日与大家分享真氣堂男针推科何占的跟师心得——

护生集

——浅论“三三治则”在中医外治法中的应用兼叙追随谈师前后二三事

何占跟师抄方

与真气堂结缘之因由

传统文化意识里,申时,猴群下山,且倾巢出动。于是,申猴二字,从此便拉扯不清。壬申年壬寅月己未日(年2月13日),我出生于南疆夜郎旧都。辛未年辛丑月戊申日(年2月2日),朔方金城故地,谈师一手创建真气堂。真气弥布,四海攸同。其气九州,吾亦应之。甲午年壬申月庚辰日(年9月6日),初识真气堂,作为一病患,业师刘公力荐故。如其名,瑞草扶正气,憩形养全真。

端坐在谈师对面,我便入了静寂之地。伸手、搭脉、望舌,无言语交流,处方笺录下如下言语“舌质淡苔白稍腻。脉弦滑数。辨:数为客邪。治:调营卫,敛阳”。桂枝龙牡汤加减。师言:“你是着凉了,寒束真阴,虚阳外越。”我频频点头,默想:“我的病有望。仅切诊、望诊,便知我患病之虚实,厉害!”恁时,我于中医,尚是一知半解、未窥堂奥。我问:“病能好吗?”师不答。又问:“大概多久?”师亦不答。

师身侧,悬铁魔居士书唐朗州刺史李翱问道禅师药山惟俨偈语:“练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我来问道无余话,云在青天水在瓶”。字迹苍劲,瘦硬如松。如当日为我诊病之谈师,身形似鹤,双目如炬。

尔后复诊,师告我:“尔所患之病,中医最怕。”然师依旧,于我之病症,遣方用药、丝丝入扣,毫不因我所患之症而畏葸不前,谢绝医治。随后的复诊,与谈师逐渐多了言语的交流,内容与病情有关或无关,师毫不因诊务繁忙而见恶。因我病情渐好,偶有小礼物送呈于师,亦不因礼薄而见拒,乃欣然收下,赠礼回谢。当日,我只是真气堂一病患,与师尚未熟稔。师待其它病患,亦如是。

某次,于灸疗科做罐灸治疗,靠墙悬一钟摆,背景乃欧式油画,内容大概是一端庄西式贵妇人,其眼神沉静如水。静室袅袅,蔼蔼生香。其它几面墙壁,则是明版复古图画,大概是导引按蹻之类。复诊时与师言及,师告我:“汲古山房手笔,自不会差。”自那时,便窃以为我师。随后两年,因病故,陆续与师有交集,直至乙未年卒业。

那时开始思索自己的来和去,半年时间,奔波于南北东西,亦尝试不同之职业,皆非我所愿。某日,于渝州金沙江与嘉陵江汇流处,悟得人生,遂与谈助理积极联系,表达我自己之意愿。幸师不嫌我顽皮愚拙,收容于我。遂一肩行李,只身北上,经贵阳、过西安、越秦岭、抵陇西、客兰州。丙申年壬辰月癸酉日(年4月21日),如愿入真气堂,持诵经典、临阵操戈。每日于药局煎药室见师来去俱无影无息,药局赵叔对我言语:“入冬我们把侧门锁上,谈师敲门,都是极轻微的。”随后李姐亦有对我言语:“谈师以身垂范,是感化,无为而治。”

三三治则指导下的拔罐体验

《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篇第三》云: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州、九窍、五藏、十二节,皆通乎天气。其生五,其气三。数犯此者,则邪气伤人。此寿命之本也。以此言验之于师三三治则天地人三才之说,则如宋?陈言《三因论》所言:夫人禀天地阴阳而生者。盖天有六气,人以三阴三阳而上奉之;地有五行,人以五脏五腑而下应之。于是资生皮肉、筋骨、精髓、血脉、四肢、九窍、毛发、齿牙、唇舌,总而成体。在人体五脏六腑,则心肺居上、脾胃肝胆居中、肾膀胱大肠小肠居下,而心肺与大肠小肠又分别有表里关系,则天地之间,网罗紧密,脾胃肝胆居其中,不正是师讲演三三治则总括天地人三才之说的弦外之音吗?

现以临床病例,试验证如下。

患者谢某,男,19岁。中医诊断为牛皮癣,其十七诊时师处方笺笔录如下:牛皮癣发于周身,小腿成片,皮质厚,色红,近日稍退,胆经皮部红疹出,夜眠盗汗,平日自汗。舌淡青苔薄白。脉弦缓稍有力寸脉浮。

辨:湿毒瘀阻。治:化瘀通络。

取穴:据患者舌像考虑为体内有寒,据脉像则考虑为患者体内有痰兼有表症,中医又有脾主痰之说,故拔罐第一遍取穴:肩井、肺俞、心俞、脾俞、肾俞、膀胱俞、环跳、委中,闪罐后于以上诸穴留罐,患者自觉膀胱经经气下行感,手脚心潮热。

与其交流,委中、气端、八风、涌泉、十宣、八邪及手心尤甚,腰背部有如桑拿,伴有排风感。待其潮热及排风感基本消失,施行第二遍留罐,取穴:大椎、身柱、神道、脊中、命门、腰阳关、长强、肩髃、臂臑、肘髎、区池,患者自觉长强至百会有热流循行,小腹部丹田处沿任脉亦有热流至百会,同时自丹田处亦有支流沿腰两侧至腰部,如此循环。腰背部有若汗蒸,手心潮热感甚、八邪有排风感。起罐时查看,则患者背部潮湿、大汗淋漓。随后几日查看其患处皮肤,颜色稍退。

尔后揣摩此一留罐思路,不正是师开示之三三治则余意吗?五脏六腑之天地人三部,具囊括其中。检阅《灵枢?邪客》有如下语句:肺心有邪,其气留于两肘;肝有邪,其气留于两腋;脾有邪,其气留于两髀;肾有邪,其气留于两腘。再从此段论述反观此一留罐思路,亦是三三治则指导拔罐的具体体现,亦验证了师常耳提面命的话语:“跟名师,做临床,读经典。”

同一思路应用于另一哮喘病人,亦取得佳效。师处方笺记录病案如下。

患者梁某,男,30岁。面色暗青,哮喘,鼻塞,痰多,怕冷,汗出疲倦,纳食可,二便正常。舌淡红苔薄白。脉弦滑。辨:太阴阳虚,痰湿阻肺。治:温太阴,宣肺化痰,除湿。

患者面色暗青,哮喘,怕冷,汗出疲倦,考虑为太阴阳虚;又患者痰多,鼻塞,有弦脉,考量前症,则痰湿阻肺无疑。与太阴相关诸脏,为肺脏、为脾脏,分居人之上中焦,而腑脏大肠又与肺脏互为表里,依三三治则治疗思路,病脏居天人二部,补地部则三才皆备、浑然一体,而腑脏大肠居人之下焦,属地部。

留罐时如前谢姓病患,梁某于相应经脉亦有热流循行,大汗,涌泉、手心有若吹风,淅淅瑟瑟。腰部如卧冰面,触手寒凉。连续数次治疗,配以汤药,诸症缓。近日客居河西张掖、山丹等地,其地苦寒,梁某衣着普通人之衣物,亦不觉寒冷。

《素问?热论篇第三十一》云:巨阳者,诸阳之属也。其脉连于风府,故为诸阳主气也。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热虽甚不死。又云:伤寒一日,巨阳受之,故头项痛,腰脊强。二日,阳明受之,阳明主肉,其脉侠鼻络于目,故身热目疼而鼻干,不得卧也。三日,少阳受之,少阳主胆,其脉循胁络于耳,故胸胁痛而耳聋。三阳经络皆受其病,而未入于脏者,故可汗而已。

以此则论述,验于梁姓病人,则知三三治则指引下之拔罐治疗,亦有汗法之功效,且有引邪出表之功。

三三治则指引下之刮痧感悟

《素问?异法方宜论篇第十二》载,砭法起于东方鱼盐之地,所治为痈疡之病,其特点为不通之痛症,而刮痧为砭法流传民间之治病之术,以通为治,以通为补。师三三治则指导下之刮痧,则选经取穴,愈趋精准,效亦迅捷。

以下摘录,为师诊治一哮喘病人处方笺。

患者毛某,男,54岁,胸前痛半年,劳累加重,胸闷,气短,纳食可,大便正常。吸烟三十年,日抽两包,戒烟一年。西检:肺通气功能减弱。舌质淡青苔薄白,边齿痕。脉六脉弦紧。辨:沉寒入肺,气道不利。治:温肺化饮,通调气道。据患者胸前痛、气短、胸闷及舌质青之情形,可考虑为肺气虚寒,又脉紧,则沉寒入肺,气道不顺无疑。又依师三三治则,肺居人之上焦,主气。故进行刮痧治疗时以补气为主。朱丹溪有名言:气之余,便生火。以火之温热散寒。取左侧肘关节以下手太阴肺经,手法轻快,兼点揉太渊补气,因太渊为输穴,属土,补土生金之意。患者自诉膻中渗凉,散寒感甚,背部凉,亦是散出感。当时治疗,诸症即缓,胸前痛、气短感消失。

《素问?五运行大论篇第六十七》云:大气举之也。燥以干之,暑以蒸之,风以动之,湿以润之,寒以坚之,火以温之。故风寒在下,燥热在上,湿气在中,火游行其间。寒暑六入,故令虚而生化也。治疗此一病人,翻阅内经此一段论述,则又有感悟,余气生火,恰是散天部燥热之气,化地部风寒之气,除人部湿气之关键。天地人三才,火气游行其间,则六淫所致之病,莫不能治。

今以王姓病人面痹一案验之。以下为谈助理处方笺诊断之摘录。

患者王某,女,47岁。八诊:药后面颊僵硬感减,近日天凉,颜面稍不舒,偶有不自主流涎。舌质淡苔薄白。脉缓弦寸浮。辨:太阳经气不畅,三焦不疏。治:益气温通,和少阳。又《素问?痹论篇第四十三》云: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著痹也。天凉时患者颜面不舒,寸脉浮,考虑为表邪未解,少阳经气不畅。与患者交流,知患者脾气躁烈,以往眠欠佳,依师三三治则余意,以刮痧配合点穴施治,火游行其间,则风寒湿三气自去。又手厥阴心包经与足厥阴肝经互为母子关系,心包居五脏之天部,肝脏居五脏之人部,取天部燥热之气而疏人部湿气、散地部风寒之气,取手厥阴心包经刮拭,并点按大陵。患者自觉任脉、督脉、带脉经气满溢循行,面颊肌肉做舒展与收缩之动作,排风散寒感强,肩井穴潮热之气散出,头部近肩井穴侧如在炉侧,唇部肌肉自觉收缩。治疗完毕,患者自觉眼部干涩感及面颊肌肉僵硬感基本消失,上轮匝肌下坠感消退。回访,自诉口角流涎消失。

此一病例,则知师三三治则之余意,当在阴阳为万物之刚纪之行列。

三三治则指引下之耳穴随笔

耳穴疗法,在古时多以耳针为具体操作手段,其历史悠久,惜清末为皇室遗弃,自此散落民间。师素有发扬传统中医之宏愿,故沧海拾贝,将耳穴疗法引入临床治疗,以压丸法替代耳针,以适应现代人忌惮疼痛的心理。而三三治则指引下之耳穴疗法,更有立竿见影之效。

今以数例验案,试为陈说。

患者吕某,女,39岁,中医诊断为癥瘕,西医诊断为宫颈癌。六诊:两年前行宫颈癌术,年10月24日行左肺上叶切除术,语声低微,牙痛、面部肌肉困痛,眠渐佳,潮热缓,汗出缓,乏力缓,大便不利。舌质淡青苔白厚腻。脉细虚数,双尺沉细。辨:火虚土弱。治:滋阴和阳,交通心肾。

治疗时主要考虑患者牙痛及面部肌肉痛困的症状,又患者语声低微、乏力、汗出,脉细,考虑为心气虚怯,其舌质青苔白厚腻,脉虚,考虑为脾阳不振,治则滋阴和阳。依师三三治则余意,心居人之上焦,脾居人之中焦,贴耳穴时取心、脾、牙、肾上腺、神门,则患者牙痛、面部肌肉困痛消失。

而在其指导下的外感治疗,亦有汗法之效。以下一则病例,为谈助理诊治之处方笺抄录。

患者韩某,男,78岁,外感,二诊:药后头蒙、口干苦缓,恶寒减,手足渐温,纳可,便溏味臭,夜尿次数减。西检:食管炎、肠炎、胃炎。舌微青根苔白腻。脉弦浮稍芤。辨:外有表邪,太阴寒秘,少阴阳虚。治:温阳解表。

贴耳穴时主要考虑患者头蒙、恶寒症状,依师三三治则余意,患者病脏居人体上中下三焦,又患者脉浮、舌微青根白腻,治疗思路以解表邪温阳为主,故选取上焦肺、中焦脾胃、下焦大肠、食管作为耳穴按压点,以王不留行籽贴压,患者自觉腰背微汗,头蒙口干症状基本消失。

护生之情

《大医精诚》云:自古明贤治病,多用生命以济危急,虽曰贱畜贵人,至于爱命,人畜一也,损彼益己,物情同患,况余人乎?夫杀生求生,去生更远。

师常以身垂范,无有刻意。曾因相关人员疏忽,使用科室紫外线消毒超时,造成科室内花卉凋残,或言弃之,另置新欢;独师力排,曰:都是生命。遂留,不顾残花之姿对科室之不良影响而抛弃。护生之情,款致情深。我勤奋浇灌,而略复生机。

因师慈悲之心,这些天地间的灵性生物才得已渡化,亦将我载至生命的彼岸。

学生:何占

/11/30

真气堂总部位置图:

安宁门诊位置图: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angbuliuxinga.com/wxyf/683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