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德中学光华校区高级学生生涯规划

黑龙江白癜风QQ交流群 http://liangssw.com/bozhu/12376.html

树德中学光华校区高级

学生生涯规划研学旅行

隆重举行

生涯规划课程

12月12日,树德中学光华校区高级学生生涯规划课程职业体验活动隆重举行。按照事先填报的职业体验类别,高二年级全体学生被分为14支队伍,在活动负责人和带队老师的带领下,前往14个体验地点,切身体验了多个类别的职业生活,感受良多、收获颇丰。

成都中医药大学

同心同德同奋发传医传术传仁爱

年12月12日,成都中医药大学在冬日的暖阳天与我们一行树德学子相遇。大巴刚进入成都中医药大学的校园,一行志愿者便在主楼前迎接,在满地杏叶的映衬下,他们的笑颜格外好看。

人文校史永不止步

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医院党委书记佟先生向我们讲述了学校建校以来,在这片中医沃土上生长的“参天大树”和丰硕果实。的确,“情怀”是贯穿成中医发展的纽带,中医文化、中医情怀在这里生根发芽,向阳生长。

▲党委书记佟先生讲述校史

伴随国家“双一流”学科建设,成都中医药大学也似以为登山者,不断瞄齐、攀登“双一流”的高峰。作为全球中医学研究的几所专业大学之一,成都中医药大学明白肩上的这一份责任与荣耀。我们在成中医人的讲述中,从他们的眼神里能读出——追求卓越,永不止步。

博览广拓严谨致学

“道地药材分布”、标本陈列室、博物藏馆……在成都中医药大学的博物馆中我们能切实体会到这里博览广拓、严谨致学的学术氛围。

▲参观博物馆

令人印象深刻的尤其是成中医博物馆的讲解员。他们站在满目的药材、标本前与我们侃侃而谈,讲述“牛胃结石的妙用”、“鲎的发现”、南北药材、“中医炮制法”……无一不详,妙趣横生。在他们眼里,在他们的字句中,那一种身为中医学子的自信与严谨,那一种为人医者的博学与仁爱,就让我们由衷钦佩。

从成中医学子身上,树德学子学到许多。我们想,博览广拓、严谨致学应是为学的一种必备素养。

▲参观博物馆

动手实践其乐无穷

来到了成都中医药大学自然就是来到了医学的殿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中医学更是自然要领略一番。在成都中医药大学的教室里,我们上了两堂别开生面的“中医课”。

由眼保健操出发,老师带领我们一起探索了眼部穴位的奥秘。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纷纷动手实践,寻找自己的眼部穴位,做了一次标标准准的眼保健操;由一张密密麻麻的耳部穴位图出发,我们动手按压、感知了耳部的心穴、交感穴、神门穴等等穴位,在老师的指导下为耳部关键穴位贴上王不留行籽。同学们一面在按揉穴位时疼的嗞牙,一面又兴致盎然的互相帮助、虚心请教。在动手实践中,体会实践在学习中的重要性,领会中医学的奥妙,惊叹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底蕴与力量。

高树落杏,习风暖阳。佟先生的精彩发言、博物馆的奇妙之旅、针灸科的实践学习、太极拳的刚柔并济……这一幕幕景、一帧帧画面里,我们与成中医“邂逅”了:树德中学“树德树人卓育英才”与成都中医药大学“育人为本创新卓越”邂逅;树德学子在冬日暖阳中与成中医邂逅,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中医药文化精髓邂逅,邂逅了国家“双一流”学科的学子学风、人文校史、师德医德、郁郁药香与积淀传承的中医情怀。

带队老师

英语组彭依依

本文文字

高二7班丁子琪

成都理工大学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自古以来,知行合一这一理念都是中国传统思想的精华,是中国文化的基本命题。为践行这一理念,树德中学(光华校区)于年12月12日组织部分同学参观造访成都理工大学。

欢迎仪式后,同学们聆听了成都理工大学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情况介绍,听外教讲述中英课堂差别,参观小班,小组教学。外教课上,同学们与外教积极交流,分析中英教育差异;参观小班课堂时,同学们充分认识到了分组单独授课的益处。

接着,我们参观了国家重点实验室——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了解到了成都理工大学在此方面做出的突出贡献和卓越成就。

午餐之后,在图书馆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成都理工大学的图书馆,自助借还系统,丰富多样又分类有制的图书,有投影设备的讨论室,舒造的暖气,营造了图书馆适宜的学习氛围,浓郁的文化气息。之后,同学们聆听了自然博物馆馆长的讲座,他向同学们详细介绍了博物馆的重要收藏以及成都自然博物馆的简介,热情的邀请大家以后来馆参观游览。在馆长热情的讲解后,同学们对这座历史悠久、藏品丰富的博物馆充满了赞美、欣赏之情。

最后,成都理工大学老师为大家讲解了填报高考志愿的有关事项以及技巧策略,为树德学子将来的志愿填报打下了可靠的基础。

经过了一天的学习交流,同学们受益匪浅。树德学子必将把知行合一的理念贯彻落实的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为将来对祖国建设作出贡献打好基础。

带队老师

历史组邓勇攀

本文文字

高二12班王子涵

四川大学

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

化学工程学院

年12月12日,树德光华的学子于早上7:50乘车出发,前往四川大学江安校区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活动。到达川大后、全体师生在四川大学磅礴大气的东校门前合影留念。紧接着,真正的研学之旅,开始了。

首先我们参观了生物解剖实验室,了解到了人体的不同结构。并通过VR技术,深入地了解了解剖学。

接着,我们来到了化学工程实验室,观看了真正应用于生活生产的化学机械,知道了化学不仅仅停留于单一的方程式,简陋的试管实验,而是能够造福人类。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便是川大的图书馆。它建于年,外形似一本翻开的书,寓意着“走进书本,走向世界”。馆内,人工服务与自动化服务并存,秉承着与时俱进的理念,也包含着人文关怀的色彩。最具特色的,便是馆中央屹立着的那根名为“栋梁”的柱子,其上刻着古今中外文人大师的头像,极具艺术与学术的气息。这是一个包容着日新月异,科技成果和古今中外,文化蕴意的读书圣地。

走出图书馆,我们接着参观了建筑与环境学院,教学楼、食堂、青春广场等地,最后聆听了树德中学(光华校区)毕业的学长学姐们的演讲、川大教授的精彩报告,带着满满的收获,回到了学校。

本次研学之旅,带领树德学子走进大学校园,了解不同职业,对自己的未来进行规划。感受了大学浓郁的文化气氛,为自己的未来指明了方向。让大家带着期望与梦想,更加坚定地前进!

带队老师

刘伦老师常勇老师

本文文字

高二12班陈盈馨罗双艺

物理学院篇

学,无止境

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条件赋予川大“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卓越精神,深厚的人文底蕴和扎实的办学基础交织出川大“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绚烂风姿。

站在四川大学遥望近一千米长的景观水道如精致华美的锦缎构成的历史文化长廊,仿佛可以看到几百年前蓬勃兴盛的蜀锦匹匹送出巴蜀。顺着河流,循着一百一十年来杰出先辈们的脚步,我们踏进了物理实验中心。

在第二基础实验楼里,张志友教授为我们介绍了量子精密测量科技前沿,我们动手体验了一些简单实验。这使我第一次对物理产生了兴趣——原来物理并不是枯燥乏味的课堂,像火星文一样让我摸不着头脑的题目。而是充满开阔的国际视野和创新思维的趣味探究。张教授说“物理不是玄学”,同学们闻言哄堂大笑,我想,以后大概再不会“谈物理色变”了吧。接待我们的王老师用新颖的方式引导我们多在平时的学习中学会创新。这些看似简单浅显的方法提高了我们的提出问题能力、探究能力、交流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等,而这些能力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很难得到培养。

这次研学使我培养了负责、认真、积极的态度,在走近生活、走近社会的实践中提高了对生活的热情,主动地去学习与探讨新事物。我们不仅从此项活动中获得了巨大的乐趣,同时提高了自己的能力,拓展了自己的视野,发现了许多日常生活中常常忽略的事物。

在研学中,我们既是学习的实践者,又是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研究计划的制定者,学习研究结果的总结者、创造者。推行研学的主要目的不在于研究本身,不在于让我们研究出什么成果来,而是让我们有所感受、有所体会、有所体验,培养学生主动去研究的意识,养成主动研究的习惯、探索的状态。

研学作为一项实践性的活动,着实为我们的学习生活增色了不少。通过彼此之间的思想交流,我们深刻领悟到了“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就有了两种思想”的内涵,学会了许多课堂之外的知识,看到了更为真实的社会,更为真实的人生。

还记得站在图书馆顶层俯瞰整个江安校区,沉静而内敛的气息在校园中缱绻,一如川大的校门,落落大方,历久弥坚。

还记得川大校园知性的清新,别致、灵动、浪漫、绚然,这一切美好的词汇都难以完全涵盖它的意蕴。古色古香的房子散落在角角落落,透着归一的美感。葱翠的草坪铺展开去,绿树环抱,红墙晖映,别致有趣。

我们在这里不仅是见识了各种复杂的实验器材,聆听了无数师长的分享与指导,更是将优秀的老师与勤奋的学长们的探究精神烙印在了心底,这才是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的。如此,中华求学之星火才会生生不息。

研学不只是一种形式,更应该是我们成长的一次给予,我们在路上,在学习,在成长。

带队老师

王杰老师

本文文字

高二13班杨鑫

电子科技大学

12月12日一早,同学们就出发前往电子科技大学清水河校区。

上午同学们聆听了专家对“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大方向和电子科大年招生政策的介绍,对电子科大的专业以及通信类的技术发展历程有了一个深刻的了解。

接着,同学们在学长和图书馆管理员的带领下参观了图书馆一楼和二楼。图书馆内古色古香,安静的氛围、沉淀的历史和先进的科技都深深吸引着大家。

在参观电子科技博物馆时,学姐很歉意地告诉我们,杨利伟正在内参观,希望我们等待一会儿。虽然没有见到杨利伟叔叔,但想想距离他只有一百米,也挺好的呢!馆内,从电报到雷达,从火箭到电脑,技术发展的成果就这样生动地呈现在我们眼前。

在食堂品尝过美味的一餐后,大家又去参现了校史馆,去邹教授的实验室听教授讲他们与华为等企业的合作和最新的电子类科技,在历史与未来间畅游。

最后,同学们聆听了教授对于新专业物联网工程的介绍。

在电子科大内的短暂旅行就这样结束了,每个人心中都多出了些许感悟。

带队老师

熊鹰黄明泉

本文文字

高二12班苟元博

西南交通大学

一直以来,学校都十分注重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而此前进行的理论教授及铺垫,仅仅让我们止于文字上的肤浅认知,但这次的实地体验,我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拓宽自己的视角。

若要概括本次体验,我可将其分为以下的版块,而我的个人感悟,亦是“改变”一词的诠释!

实验室初探

在此前,我对学校的印象局限于“交通”二字,但从西南交大两个校区参观过程中,才知其内涵远胜于轨道的交通运输,实验室中的模型包括高铁、地铁、磁悬浮列车,我国高铁技术较多数国家处于世界前列,而交大的国家实验站更汇集了众多突破的技术。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其中一个演示模型:由一个环形轨道构威,泡沫块作为载体,将其置于轨道上,其内部含特殊材质,将液氢注入泡沫块中适量,轻推泡沫块,便可在轨道上行驶,如同翻滚列车却不会掉落。其原理可通俗理解为:特质材料经液氮冷却后起固定作用,使其稳固的朝指定方向行驶而不左右上下摆动。而这样精妙、引人注目的模型,只是神奇的高铁技术的一小部分,却激发了我们对高铁技术的兴趣和探求,改变我此前对机械厚重感的主观认识。

大学校园初悟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走进犀浦校区,绿荫犹青,环境清明宁静,漫步其中,欣赏香樟、国槐的挺拔,朱红砖瓦与浅灰教学楼的和谐契合,营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从詹天佑先生的雕像到刘恢生、张维先先生,了解众多为我国铁路运输作出贡献的院士,不禁慨叹这所学府的伟大和培养知识人才的软实力。校徽受康奈尔大学启发,设计别致而意义非凡,纵然校史伤痕累累却荣耀耀煌,这所大学的历史在时间长河中几经辗转仍灿若星河,树德毕业学子的校友讲座,让我感受到大学生活的丰富,不是一味地轻松懈怠,而是利用机会充实阅历,为实现人生理想打下基石。这改变了对大学生活的认知,进入大学并非意味着解脱,而是更深沉的磨砺和自我提升,即使艰辛,却愈发笃定。

生涯体验初省

“竢实扬华,自强不息”。本次研学活动,观高铁技术的奥妙,赏西南交大校园风光,学交大学生勤学严谨。更多的是,初步感知高铁研究。未来的我,不一定会从事高铁研究的相关工作,但于我的生涯规划亦有益。所谓“知行合一”,在有一定理论认知上实践体验,对未来规划作出铺垫。期待着以后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实践,未来可期!

带队老师

夏中云梁刚

本文文字

高二6班刘钰杭

西南财经大学

年12月12日,近百位树德学子在老师的带领下,走进西南财经大学柳林校区会计学院,进行生涯规划的研学之行。

上午八点树德师生抵达西南财经大学,受到了会计学院院长、老师和西财同学的热情欢迎。期间会计学院马院长、吴书记与冯老师先后为我们开讲,倾情介绍了学院的基本情况和财会专业的发展动向。下午,我们再次做客会计学院,与包括两位就读于西南财大的树德学姐在内的多位财大学长学姐进行了朋辈交流,拓宽了我们职业规划的视野。

本次西财之行为我留下了以下深刻印象。

第一点是西南财经大学的创新项目,包括学生实验超市和学生广告创意公司。其中学生实验超市于年创立,由西财学生自主经营,参与资金流通,股份持有,管理经营和年终分红。财大还设立有一亿元的创业基金,支持优秀的学生创业项目。这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创业平台。

另外一点是大学的学术素养与未来布局。面临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财会方面的许多岗位将会被取代。但马院长明确提出,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的确会对许多财经专业造成冲击,但对于一些高级人才的需求将会更大,如信息整合和数据分析的专业人才。西南财大有针对更高层次学生的创新实验班和会计的大数据方向,以适应未来社会的快速发展与全新要求。

最后一点是西南财经大学对学生专业知识和全面素养的培养。西南财经大学大一新生都必须进行为期一年的“通识教育”,涉及数学,文学,艺术等,体现对全面型人才的培养。学院吴书记说,财经与社会、文化以及国家是不能分开的。我想,西南财大“经世济民”的校训也是引导学生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angbuliuxinga.com/wxxg/993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