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听敬之老师讲中药小故事,希望你多了解中药文化渊源,萌发中药学习兴趣。历史风起云涌,数风流人物,总能让人或钦佩或向往,而中药文化也处处穿插其中,一则则历史传说让人读来不禁身为中医药人而自豪。今天敬之老师继续盘点一下那些与历史名人有关的中药!
徐长卿提起徐长卿,可能很多人会想起《仙剑奇侠传》里面,与紫萱有着三世情缘,风度翩翩的蜀山掌门霍建华,敬之老师不是仙剑迷,当时看到霍建华荧幕上被人一声声喊“徐长卿”的时候,就想到了一味同名中药,历史上中药“徐长卿”跟唐太宗李世民有关,与仙剑没有一丁点关系,且听敬之老师细细道来。
传在唐代贞观年间,李世民外出打猎,不慎被毒蛇咬伤,病情十分严重。御医们用了许多贵重药材,均不见效,急得团团转,只得张榜招贤:「谁能治好皇上的病,重重有赏。」有个民间医生徐长卿看见榜文,便揭榜进宫为皇帝治病。
徐长卿把自己采来的“蛇痢草”取三两煎好,一日两次让李世民服下,余下的药液用于外洗。第二天病情就有了好转。再连服三天,症状就完全消失了。李世民高兴地说:“先生果然名不虚传,药到病除,但不知所用为何药?”徐长卿听了急忙跪下,吞吞吐吐地答不上话。原来李世民被蛇咬伤后,下了一道圣旨,凡是带“蛇”字的都要忌讳,谁说了带“蛇”字的话就要治罪。情急之下,站在一旁的丞相魏征灵机一动,连忙为他解围:“徐先生,这草药是不是还没有名字?”徐长卿会意,忙说:“禀万岁,这草药生于山野,尚无名字,请皇上赐名。”李世民不假思索地说:“是徐先生用这草药治好了朕的病,既然不知名,那就叫"徐长卿”吧,以免后人忘记。”
皇帝金口玉言,说一不二,这样一传十,十传百,中草药“徐长卿”的名字也就传开了,并一直沿用至今。
王不留行北方有一段歌谣说:“穿山甲,王不留,夫人喝了乳长流。”夸张地说出了王不留行的通乳作用。那王不留行不过是一种草的种子,怎么起了这么个怪名字呢?
传说王不留行这种药是药王邳彤发现的,经实验,具有很好的舒筋活血、通乳止痛的作用,可是给它起个什么名字呢?邳彤想起当年王莽、王郎曾来过这里的事。
邳(pī)彤,字伟君,汉族,信都(今河北安国)人,能文善武,光武帝刘秀手下云台二十八将之一。王莽政权时期邳彤担任和成卒正。刘玄称帝后任和成太守。王郎起兵之后,他据城坚守,以待刘秀。此后随刘秀平定天下,成东汉开国元勋,历任和成太守、太常、少府、左曹侍中。先后受封为武义侯、灵寿侯。邳彤精通医术,常为百姓治病,被称为"药王"。
王郎率兵追杀主公刘秀,黄昏时来到邳彤的家乡,扬言他们的主子是真正的汉室后裔,刘秀是冒充汉室的孽种,要老百姓给他们送饭送菜,并让村民腾出房子给他们住。这村里的老百性知道他们是祸乱天下的奸贼,就不搭他们的茬儿。天黑了,王郎见百性还不把饭菜送来,不由心中火起,便带人进村催要,走遍全村,家家关门锁户,没有一缕饱烟。王郎气急败坏,扬言要踏平村庄,斩尽杀绝。此时一参军进谏道:“此地青纱帐起,树草丛生,庄稼人藏在暗处,哪里去找。再说就是踏平十会村庄也解不了兵将的饥饿,不如赶紧离开此地。另作安顿,也好保存实力,追杀刘秀。”王郎听了,才传令离开了这个村庄。
邳彤想到这段历史,就给那草药起了个名字叫“王不留行”,就是这个村子不留王莽、王郎食宿,借此让人们记住“得人心得天下”的道理。
活血通经;不乳消痈。主妇女经行腹痛;经闭;乳汁不通;乳痈;痈肿吴茱萸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春秋战国时代,吴茱萸原生长在吴国,称为吴萸。有一年,吴国将吴萸作为贡品进献给楚国,楚王见了大为不悦,不听吴臣解释,将其赶了出去。幸亏楚国有位精通医道的朱大夫追去留下了吴萸,并种在自家的院子里。一日,楚王受寒而旧病复发,胃疼难忍,诸药无效。此时,朱大夫将吴萸煎汤治好了楚王的病。当楚王得知此事后,立即派人前往吴国道歉,并号召楚国广为种植吴萸。为了让人们永远记住朱大夫的功劳,楚王把吴萸更名为吴茱萸。
以上药物,想想我在课堂中给大家怎么讲的?听过的同学还记得否?没听过的同学有机会可以再听一听!本期就讲到这吧。
敬之老师说
知识不止远方的考试
还有美和智慧
每天让自己进步一点点
不是说你的体重
而是内在文化素养
想跟敬之老师一样博学多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