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辩治肾结石及其并发症

郝万利 http://www.hhlsq.com/zddbdf/yngx/m/1111.html
                    

    

肾结石乃西医病名,在中医论著里查无其辞。笔者经30年的临床辩治体验,接触到的肾结石患者甚多,其并发症也是很多的,给患者造成极大的身心痛苦和经济负担,同时又是最易被医者误诊误治的一大病症。现就笔者的临床体验总结以下几点。

      临床表现该病的临床表现多为腰痛、胁腹胀满或痛、腰膝酸困、尿少黄赤、尿孔涩淋急痛等症。其并发症有急性发作和慢性发作之分。

急性发病者往往突发为急腹症疼痛、上吐下泻、肾绞痛、尿闭症等。极易被医者误诊误治,当引起医者高度重视。

慢性发病者则可见长期性感冒咳嗽症、嗜睡症、失眠症、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症、痛风症、椎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痛症、肢体麻木症、自汗盗汗症、体臭异味症、鼻炎鼻窦炎症、鼻咽部干痒症、头痛症、脱发症、高血压症、脊背恶风恶寒症、胸背痛症、周身酸困疼痛症、心悸气短症、阳痿早泄症、前列腺炎症、精索静脉曲张症、肾积水、尿毒症、疮疡症(包括肾囊肿)、汗斑症、白癜风症、肌肤燥热干涩脱屑症等。当这些病症作为首发症状出现时,往往会被医者误诊误诊,使用所谓的对症疗法,延误病程而久治不愈或愈加严重。

          发病机理

肾结石的病根在于肾虚不运,病理为火郁湿困。肾虚有先天禀赋不足,也有后天劳逸不节、精气不固所为。由于肾中精元不足,肾间动气不够,便不能化气行水,无力排泄废浊之气。再加上病人自己饮食无节,恣意酣酒,过食咸盐,嗜食肥甘厚腻辛辣刺激之物,久则酿湿生热,蕴结于肾,化火炼汽,煎熬于里,蒸热于外,以致肾水涸少,咸水化石,则结石成矣!结石既成,久居占位,阻遏肾气,肾气不通,则气不化精,精不化气,虚之愈虚,热之愈热,湿热火毒,郁结于内,闭阻经络气脉,久郁成淤,淤久则生变,故变证百出矣。

因此笔者认为肾结石的发病机理可以概括为:肾元不足为本,湿热火毒为因,气血瘀滞经脉不通为其果。

          何以引起如此多的并发症?

中医诊治疾病,是以整体观念为指导来进行辨证论治的。肾及其所属经络虽然只是人体的某个局部,但它的生理病理变化无不与机体的整体变化相关联,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根据中医的气街理论,气血在人体运行的过程中,一旦在某一局部发生病变,如未能及时处理,久则就会在其相应经脉及其所属器官组织的某个部位或在人体的其它经络俞穴、空窍、关节、胸腹腔、脏腑、大的脉络等处出现气血不足或结聚不畅的病症。所以,肾结石能并发出上述众多病症,也是有理有据的,并不是在此夸大其辞。

          如何确诊是否是并发症?

要确诊患者出现上述临床病症是不是肾结石的并发症,其实并不难。现根据笔者几十年临床经验总结以下几点:

第一,该病患者大都是些长期久治不愈的病症,有的甚至长达3-5年以上甚至十多年几十年,用常规方法和对症治疗,往往不见效果,反而愈治愈重。当考虑之。

第二,中医四诊合参。该病患者面色或红或黄,体型或胖或瘦不定,舌红,舌体可胖可瘦,边尖有齿印,舌苔黄厚腻,或白腻苔。切脉则见尺脉滑动有力,左见者为右肾,右见者为左肾,再按压肚脐两侧肓俞穴上下有无疼感,一般肾结石患者按压时都会感到疼痛明显。少腹部叩击都有空胀之音。

第三,实验室检查。B超,尿常规化验一般不难诊断。也有患者经多次检查才被确诊的,所以也不能完全相信实验室检查,基本上根据其临床体征和脉象便可诊断个八九不离十了。但是有很多患者讳疾忌医,不愿意相信医生的诊断是自己患上了肾结石,医院的实验室检查结果。肾结石是西医的一个病理学概念,也是一个临床病名。临床上有很多这类病状无法确诊,贻误诊治是屡见不鲜的,也有的人今天检查说没有,明天检查时又说有了,反反复复,把患者给搞的无所适从。

从另一个意义上说,其实肾结石也只是作为一个西医医学名词来的。能不能查出来有肾结石并不重要,在中医看来重要的是看患者的病机是否一样,所谓“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就是这个道理。

因为中医论著里没有这个病名,难道就说中医就不能治疗了吗?其实并不然!在我个人的体验范围内,凡是那些久治不愈的感冒咳嗽……等等与我上文所述症状符合的病症,只要其临床体征符合我所描述的病因病理病情转化,大都可以据此论治,而且效果很好,当然也要因人因证的不同而施用不同的治疗方法,这样便可以迅速治愈其疾病!

前面讲完了肾结石的临床表现及发病机理,医者在临床确诊是否为肾结石患者时需综合多方面去分析考虑再下结论,万不可死搬硬套只要有上述的症状就确诊为肾结石,这是不对的,一定要灵活变通。前面几点也只是本人结合自己所学的中医理论和多年的临床经验总结得来的,下面再来谈一谈肾结石的治则治法。

      治则治法针对肾结石及其临床并发症的特殊表现和发病机理,笔者经多年的临床体验,认为应标本同治,祛邪为主,扶正为辅,佐以疏通之法,方能快速而愈!

肾结石患者病理为火郁湿困,湿热火毒之邪侵袭机体盘踞不去而致,是为标;其病根在肾虚不运,由于肾元不足,肾间动气无力,不能化气行水,排解肾中湿热咸食之毒,而致湿热火毒结聚于内,煎炼成石,故为本。二者对本病的形成和发展无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二者互为因果,是以要标本同治。然则湿热咸毒终为诱发因素,在患者的临床表现上又多表现为一派实象,所谓实则治标,虚则治本,所以不论是急性发作还是慢性表现,都当在标本同治的同时,以祛邪为主,扶正为辅。    

肾结石患者的发病都很漫长,所谓“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虚虚实实,其气必郁,郁久成淤,这是该病发病过程的必然结果,是以变证多端,出现上述诸多并发症。根据中医“气街”理论的辩治法则,佐以疏通之法也是理所当然的啦。    

如何辩治肾结石及其并发症呢?

肾结石及其并发症既以湿热火毒为其因,肾元不足为期本,气血淤滞经脉不通为其果,那其治法则当以清火排毒,分利湿热,强肾补虚,通经化淤为大法,其余则根据不同并发症的临床所见而辩证施治。

      治疗方法

依据笔者多年的临床经验和体会,对肾结石及其并发症患者的治疗应施以综合疗法为最佳,否则难以快速取效,或疗效不甚理想。其具体治疗方法如下:中西药结合、针灸推拿、刮痧拔罐等,再配以严氏胸腰椎坐位旋转复位法和推拿理筋点穴通经疗法,效果则会更加显著!

1中药主方“严氏通肾散加减方”

金钱草鸡内金海金沙黄柏石韦瞿麦萹蓄车前子炙蜂窝威灵仙秦艽土茯苓地龙牛膝生枳壳木香台片白芍甘草琥珀三七炮山甲天冬麦冬何首乌狗脊骨碎补炒王不留炒川楝子醋炙元胡等,以上诸药,可做汤剂,也可作丸散服用。

根据其临证不同,可灵活加减化裁,不必拘泥。西药按西医对症疗法处理即可。

并发症患者,根据其临床表现不同,在上方基础上,可灵活化裁后再选配一些对症方药加减治之,切不可拘泥于一法一方,否则极易贻误病情,延缓治疗效果,甚至愈治愈严重。

2刮痧拔罐疗法以脊背部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及胸腹部任脉、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经为主要部位,再在临症辩证的基础上,根据其临床表现不同,配以其它不同经脉俞穴进行刮痧拔罐治疗。      3针灸推拿疗法??针灸法主要以针刺疗法为主,灸法一般不用,取穴以足少阴肾经和足太阳膀胱经俞穴为主,配以其它经俞穴。推拿法则以督脉经、足太阳膀胱经、任脉经、足阳明胃经、足厥阴肝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阳胆经为主要部位,配以其它经脉俞穴,加之理筋点穴通经引导术效果更佳。    4严氏坐位旋转复位正脊疗法最后再选配“严氏坐位旋转复位正脊疗法”以矫正骨盆和脊椎移位错位之关节。          

典型病例分享

一诊-10-25

孙某,男,42岁,厨师。

主诉:头痛一年余。

现病史:一年多来患者自觉头痛、头昏、头重,多方医治无效。查体:颜面潮红,巩膜黄染,舌红苔黄厚腻,脉滑数,左尺脉滑动,小便黄,右胁腹胀满,右脐旁压疼拒按。一年半前曾患腰疼,求我诊治过,我按肾结石治疗,后好转。

初步诊断:肾结石并发头痛

病机:湿热内蕴,上蒙脑窍

治疗计划:1.刮痧2.针刺3.正脊旋转复位+按摩4.中药5.西药

方药:金钱草20.内金15.何首乌15.白芷12.苍耳子10.辛夷花15.薄荷8.菊花10.威灵仙20.麦冬15.石菖蒲15.车前子20.杏仁15.黄芩15.柴胡20.川芎15.炙蜂窝15.海金沙15.甘草6.陈皮15.云苓15.半夏15.蜈蚣3条。3副,水煎服。西药对症处理此处略。

      

二诊-10-26

    

患者诉今晨起床后,鼻塞流清鼻涕,咳嗽咯痰,头痛减轻。

此乃气冲病灶排毒反应,原来脑窍为痰火蒙蔽,经昨日治疗后体内正气被调动起来冲排阴浊之气,故而产生此状,可诊为鼻渊头痛。

治疗:1.头面部刮痧揪痧2.头面部按摩3.针灸4.正脊复位

      

三诊-10-29

    

今见患者咳嗽减轻,头昏蒙胀,鼻塞依旧,流涕稍减,其余症状如前,继以前法诊治:刮痧拔罐+针灸推拿+正脊复位+一诊方药。

      

四诊-11-01

    

今见鼻塞依旧,流黄稠鼻涕,头不疼了,头昏蒙,小便转清,舌苔薄黄。治疗仍以前法+前额部拔罐+耳后下天牖穴拔罐+腰部拔罐。

      

五诊-11-05

    

患者今诉前天晚上头疼再次发作,右腹脐旁跳疼约1个多小时。昨日仍疼。用止疼药后缓解。今见:面色转青黄,眼珠清亮无黄染,舌红苔薄白微燥,脉稍缓。鼻塞流涕减轻。

此乃再次气冲反应,冲脉冲脏也,病向愈之征也。治疗:刮痧拔罐按摩正脊+中药+西药。

方药:柴胡20.黄芩15.半夏15.川芎15.白芷15.苍耳子12.辛夷花15.薄荷9.菊花12.甘草6.苍术15.麦冬20.北豆根20.寸干15.蜈蚣3条.三七6.琥珀6.木香10.金钱草20.内金15.陈皮15.杏仁15.鹅不食草6.白茅根15.萹蓄15.枳壳15.炒川楝子9.醋炙元胡6.首乌20.3副。水煎服。西药对症治疗略。

      

六诊-11-8

    

患者今诉前述症状都减轻了,两天来腹部咕漉有声,大便日行3-4次,携带有黄色沫状物及粘冻状物。查:左尺滑动,双关脉缓弱,面黄红隐隐,舌淡紅苔薄黄,右少腹脐旁压痛明显。此乃内热得清,气冲脏腑,肝脾调和之症。效不更方,继守前方治法治之。加拔罐前额及腰部、腹部诸穴。

      

七诊-11-15

    

患者今诉前症均已消失。近两日来因汹酒吃食辛辣肥腻之物,今感到右颈项酸困,小便略黄。查舌苔白厚腻,脉和缓,唯右尺脉滑动。病已向愈,告诫病人家属今后一定要注意让患者戒食酒肉辛辣刺激之物。

治疗正脊复位,按摩颈项部位,推桥弓穴,捏脊推背,刮痧,拔罐前额部位及腰背部。今见前额部位拔出的颜色由原来的黑紫转见绛红色,此乃郁热毒邪消退之征也。在前额部再加针点刺并再拔罐之,以取血数许,排毒而已。另见患者头发花白相间。处方如下:

(1)九月10.杞果15.山萸肉10.生地24.丹皮10.泽泻20.云苓10.山药12.知母10.黄柏10.白叩9(后入).藿香15.川朴10.金钱草20.内金15.蜂窝10.威灵仙20.何首乌15.当归10.琥珀6.王不留10.陈皮15,地龙6.秦艽12.天冬15.狗脊15.制元胡6.炒川楝子9.枳实10.甘草6.3副。水煎服。

(2)水牛角60.干地黄90.丹皮30.赤芍30.金钱草.鸡内金90.石韦60.瞿麦60.萹蓄60.炒川楝子30.醋炙元胡30.泽泻60.台片30.木香30.枳壳50.炙蜂窝60.威灵仙.秦艽60.何首乌60.当归30.黄柏60.山药60.川芎40.怀牛膝30.石菖蒲60.甘草30.琥珀30.炒车前子60.炒王不留30.三七30.炮山甲30.共研为细末,蜜丸如绿豆大,温开水送下,1日3次,每次6克。久服以善其后。

嘱:3月后复查。

      

此一类患者大多腰腹畏寒怕冷,血压低,腰膝酸软无力,腹胀纳少,胯臀悋痛,喜热揉按者,这又是何故?

      

这是下元虚火热毒煎炼所致。由于肾源动力不足,气虚无以化解排泄肾中废浊湿毒,肾虚无以鼓动肾间脉络运行气血,以致湿热火毒久居不去,煎炼肾水,蒸热于内,无从宣泄,肾水不足,邪毒炽盛,脉络瘀滞,气机不通,是以有上述之症。怕冷,乃属少阴厥阴蓄热不得外达所致,所谓的“真热假寒证”是也。腰酸膝软,喜揉按摩,乃是肾虚所致。

严氏整体调整法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欢迎转发分享,欢迎提出您的宝贵建议,咨询请加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angbuliuxinga.com/wxxg/679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