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和的人,到哪都有福气

“鸿渐于木,或得其桷(jué),无咎”

“或得其桷,顺以巽也”。

意思是鸿雁飞到树上,可以找到较平的枝杈来休息,没有危险;可以找到较平的枝杈,靠的是柔顺与随和。

鸿雁是水鸟,脚蹼不同于鸟爪,树上并不是长久的栖息之地,环境所迫,它必须寻找到较平的枝杈来休息。当人处在一种不确定的状态,更需要对环境迅速适应,所以要“顺以巽”,就是以随和的态度来表现出柔顺。

一、随和的人,是吉人

随和的人,待人虚心柔顺,到哪都吃得开。

《易经》八卦中的离卦,符号是,上下两个阳爻,中间一个阴爻,阳为实,阴为虚,所以是外实内虚,也就是常说的“离中虚”。

离卦的符号,竖起来看,活脱脱就是一个炉膛的造型:外面两个阳爻象火炉的外壁,中间的阴爻就是空虚的炉膛,用来放燃料。

同样道理,人心也要虚,虚心才能容纳,像炉膛一样盛载燃料。

燃料放进炉膛不能太多,要留有空隙,让空气进来;若把炉膛填得结结实实,肯定会只是冒烟而不起火。

同样道理,人心也要有空隙,不能太自我,只考虑自己,要为别人着想,柔顺待人,才能人际关系和谐,人生的炉膛才能越烧越旺。

离卦中间是阴爻,阳为刚,阴为柔,所以柔于内。善良柔顺的品德是发自内心的,而不是外表,就像我们常说的“心灵美”。

随和的人,会经常看到别人的优点,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也告诉我们,任何人身上都有我们值得学习的东西;对人应该多些宽厚仁慈,温和谦让,应该多一些糊涂,水至清则无鱼,过多地看到别人的缺点就难以与人交往,也自然不会得到好福气。

二、随和的人,是聪明的人

《红楼梦》中刘姥姥就是聪明随和的人,第四十回鸳鸯与王熙凤为了讨好贾母,故意捉弄刘姥姥。事后,当王熙凤和鸳鸯向刘姥姥道歉时,刘姥姥却说:“姑娘说那里的话?咱们哄着老太太开个心儿,有什么恼的!你先嘱咐我,我就明白了,不过大家取笑儿。我要恼,也就不说了。”

刘姥姥是个聪明人,她只是贾家的远房穷亲戚,因此在荣国府中,她或是言语谦卑,奉承贾家;或是步步留神,连坐都不好意思。

二进荣国府的时候,本来她要讲个冬天偷柴火的笑话,可是贾府内突然失火,她马上换了话题,免得让人觉得“哪壶不开提哪壶”。

刘姥姥观察到贾母对宝玉的宠爱,马上就想了一个观音送孙子的故事,“连王夫人也都听住了”。

随和的人,必是聪明人,会以睿智的目光洞察世界。

三、随和的人,是谦虚的人

谦虚,是一个随和之人内在品德和修养的高度表现,不因学问博雅而骄傲自大,也不因地位显赫而处优独尊,相反,谦虚者学问愈深愈能虚心谨慎,地位愈高愈能以礼待人。它是人际关系润滑剂,当别人赞美自己之时,没有虚荣,而是继续把事做得更好;当别人做错事时,也不因此贬损他人。

三国刘备在火烧新野、大战长坂坡之时,一路都有百姓的生死相随。为何这些百姓明知跟随刘备是九死一生,却又无所畏惧?因为世人都感于刘备的“谦虚”品德,他从不标榜自己的身份,甘于居下,深得民心,诸葛亮也因他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而鞠躬尽瘁,从而也为其后续奠定三国鼎立的形势,打下厚实的基础。

谦虚,是一个随和之人内在品德和修养的高度表现。

四、随和的人,是宽宏大量的人

谦和,它所关乎的是除虚心外的和气、和睦、和善,谦和之人是至德之人,正所谓“道生于静逸,德生于谦和”。处在这一境界中的人总是友善的,他们会真诚地对待别人、帮助别人,甚至甘愿为了成全别人而牺牲自我利益。

战国时期的廉颇蔺相如能够最终和解,不就在于蔺相如的谦和之心吗?无论廉颇如何百般为难蔺相如,他都能以天下为公,始终保持一颗谦和容忍的心,最终廉颇惭愧不已,负荆请罪,将相之和成为千秋佳话。

保持谦和的心态,对我们在为人处世中大有裨益,退能明哲保身,进能感化他人。修得谦和在,则能不烦不躁,一生都是幸福自在的。

五、随和的人,是懂得控制贪欲的人

欲望是人们生存的动力,却也是一种剧毒,对欲望的控制,是日常一言一行,“但念无常,慎勿放逸”,不为欲所迷,才能随心所欲。

何谓贪欲?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在《活法》一书里,提到释迦讲的一个故事:

有位路人被猛虎追赶,被逼到悬崖边,而悬崖下是波涛汹涌的海浪,海浪中赤、青、黑三条龙。

进退两难之际,他爬上悬崖边的一根藤条,谁知又有两只老鼠在啃藤条的根部,他摇摆藤条驱赶老鼠,却将藤条上一只蜂巢中的蜂蜜摇了下来。他忘情的舔着蜂蜜,忘记了自己已置身穷途末路,他一次一次摇晃这根藤条,陶醉于蜂蜜的甘甜之中。

所谓贪欲,就是如此,死到临头沉醉于蜜汁之中,就是人类无可救药的宿命。

随和的人懂得,欲望是与生俱来的,是使人痛苦不堪的“元凶”,重要的是“控制欲望”而非“摆脱欲望”,在控制、摆脱中循环,到最终的控制得当。

随和需要有淡泊名利的心境,“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随和是“既来之则安之”的心态,是久经沙场的超然,是曾经沧海的安然,是面对狂风暴雨时的坦然。

随和不是所谓的老好人,见谁都是:“是!”“中!”。

随和是一种优秀的品质和良好的修养;

是不以个人为中心,而是欣赏他人,善待他人;

点击下方订购唐密传承古制第一和合香

以香安自家之份,养君子之德,参鼻观之玄,开自性智慧,这大概就是古老而温暖的香道文化精髓,穿梭时光,在浮华匆忙的今世,再次浮现于人心里的意义所在。

香是我的好朋友,我深知它從不辜負人??

金木水火土

推荐阅读

?点击下列标题阅读更多精彩文章

一個蒲團消業力,十方世界作叢林。

不須計較與安排,領取而今現在。

你若想静静,不如来品香~~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品茶最是清事,若無好香在爐,遂乏—段幽趣。

中国传统香的常见使用方法

如染香人。

从中医的角度看『香』

此心安处是吾乡

学习香道,磨砺心性

香文化│书斋和焚香

香文化│以香養夏

所有的东西,最后都可以放下

不浊。

香之福德因缘

邵康節|每日清晨一炷香謝天謝地謝三光

首愚法师:把自己的本分做好就是功德。

香药同源

一炉香,为何如此迷人?

所有的东西,最后都可以放下

唐密传承古造第一和合香?竹菊

沉香、檀香、琥珀、三七、当归、松黄、甘松、菊花、藿香、茯苓、白豆蔻、肉豆蔻、侧柏、人参果、仙鹤草、芍药、车前子、紫苏、鸡血藤、牛膝、红花、柴胡、玄参、陈皮、王不留行等两百余种草本草木药材和合而成。此香久用可温中散寒、理气止痛、醒脾开胃,通经络;长期使用对于脘腹冷痛、胀满、不思饮食、胸痛、牙痛、脚气病等具有良好效果,主理背部、肩部、颈部寒凉。

唐密传承古造第一和合香?泰照

沉香、旃檀香、熏陆香、安息香、降香、官桂、松黄、杜仲、泽泻等两百余种中药材制成。此香佛事普熏,安心宁神,适宜禅者静修,宁静悠远,长期使用可宣通五脏之气,平肝补肾,明目、滋阴、养肝、润肺、抗菌、抗疫、抗炎,驱恶、辟邪,清净颐养之极品。

唐密传承古造第一和合香?准提供

:此香由沉香、檀香、肉豆蔻、白胶香、苏合香、没药、石菖蒲、丁香、藿香、松黄、菊花、红景天、白芍、赤芍、柴胡、黄芩、天竺黄、蒲公英、甘草、泽泻、皂角刺、芍药、山豆根、车前子、仙鹤草、山茱萸、五味子、刺五加、玉竹、桔梗、石斛等二百余种草本草木药材和合而成。长期使用对于祛瘀止痛、活血通络、清心除烦、温通脾胃方面皆有舒缓。尤其对于因脾胃失调严重导致的糖尿病可以达到一定的舒缓作用。同时还可以益脾胃,理补元气。

唐密传承古造第一和合香?甘醇

:白檀、沉香、降香、乳香、苏合香、安息香、当归、甘松、赤芍、马鞭草、菊花、白芍、云木香、藁本、麦冬、佛手参、地黄、远志、九节菖蒲、仙鹤草、益智仁、川芎、柴胡、玉竹、北沙参、零陵香、丁香等两百余种中药材制成降香、琥珀、桂心等两百余种中药材古法调制而成。香气绵柔深沉,穿透力极强。

香气甘醇、深邃,弥而不散。令人身心放松,心意悠然。此香可醒神健脑、疏肝理气,心安神宁,治愈失眠。特别在抑郁症方面有一定功效。

唐密传承古造第一和合香?除障

白檀、沉香、藁本、降香、大黃、红花、灵芝、松黄、菖蒲、琥珀、肉豆蔻、甘松、丁香、草果、冬青、桔梗、柴胡、远志、知母、陈皮、丹参、黄耆、苏合香、白胶香、乳香等两百余种中药材制成。

此香净坛、除秽,势如破竹;消灾除障纳福,清身心、驱毒气、消困乏;僻恶驱邪,开窍宁神,香所至之处皆转为正能量。(袪湿、水肿、打通五脏六腑之淤气,可脐疗、泡澡、洒净等)

唐密传承古造第一和合香?泰琪沉香、檀香、乳香、安息香、白胶香、丁香、大黄、苏合香、丹参、党参、马鞭草、川芎、白术、藿香、连翘、降香、南香、桑白皮、车前子、甘草、桂枝、甘松、黄柏、白芍、赤芍、牛膝、红花、青皮、泽泻、牡丹皮、王不留行、琥珀、干地黄、人参、灵芝、党参、黄芪、茯神、茯苓、石菖蒲、天门冬、桔梗、巴戟、荆芥、苦参等两百余种中药材制成。此香,祛淤化湿、散滞和胃、风寒顽痹、补肝肾、壮筋骨、消水肿,增加免疫功能,增强脾胃功能,对于血糖平衡也疗效显著。

唐密传承古造第一和合香?欣皑

沉香、檀香、降香、远志、吴茱萸、琥珀、雪莲、虫草花、伏苓等两百馀种草本草木药材和合而成。

此香,香气浓厚,令人回味不尽的醇香。浓郁温暖的香气,令人精神顿时一振。于人体之功效为,安神、益智、壮脾。尤适用于心肾不交引起的失眠多梦,神志恍惚,健忘惊悸。可消除无明肿毒,女性乳结。亦对于体虚风寒功效卓著。更有益于女性生理周期循环正常。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

指月香齋解穢流芬聞是香氣身意快然

↓↓↓

赞赏

长按







































全国治疗白癜风最好专科医院
北京治白癜风最好的专科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angbuliuxinga.com/wxxg/104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