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联生活周刊》在这次疫情中对新闻性和深度追求和社会责任感,令人尊敬。一切顶住压力报道真相的记者都令人尊敬。
2.一个强烈的体验1:在信息和观点不能自由流通、不能讨论也无从检验,到处只剩下政治主体压制之下扭曲了的新闻的时代中,辟谣也在同样的境遇下发生扭曲,以此掩盖背后真正的问题。
3.一个强烈的体验2:谣言的界定依据的不是真相,而是话语权(权力话语)。权力的主体/客体混迹在日常生活周围,无时无刻不体现着权力的意志(春晚、新闻联播、战狼电影等也是体现)。于是“不信谣不传谣”这样看上去没什么问题的话,变成一种阻碍质疑(包括合理和非合理的质疑)的手段。
4.在孔飞力的《叫魂》一书中,谣言是乾隆年间的一场“剪辫夺魂”的妖术,人们流传一些术士或者木匠或者和尚或者乞丐可以通过剪下人的发辫的方式勾走人的魂魄,谣言带来的恐慌揭露了乾隆盛世之中的种种危机:满人政权统治下的“汉化”担忧、人口激增、臃肿的官僚机制、底层民众之间猜忌报复等问题……此时看一看,想一想,多么熟悉。
5.如今的“武汉人”与乾隆年间妖术的怀疑对象几乎无二,它脱离了本来含义,被重新定义为抽象的外部威胁,折射出21世纪的中国残留浓厚的前现代社会的方方面面。不客气地说,几乎要把我们打回原形。
6.很遗憾,我们没有关于死亡的教育,而恰恰死亡又是人生的必然。从孔子的“未知生,焉知死”开始中国人对死亡就是排斥的,佛教的进入只是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大众对死亡的焦虑,时至今日去学习宗教义理的也是极少数。对死亡避而不谈的结果就是面对自己和他人的死亡时的恐惧、惊慌和茫然无措……(死亡是个好话题,可以下期讲)
7.国际上骂我们:TheylearnNothingfromSARS——无言以对,躺平任嘲。
8.目前出现了“拜年就是害人聚餐就是送死”的令人哭笑不得的标语,以前计划生育时期也有很多类似的,我们的标语完全可以梳理出一部历史——一个典型的权利话语体系的体现。
9.在官方语言影响下,当代中国民间语言也大量使用军事化修辞:战胜病魔、救灾前线、消灭贫困人口、站好最后一班岗、打赢这场战役等等。军事化修辞带来的是敌我之分、你死我活、一定要分出个输赢,强调的是对抗、战斗,这是在长期的军事战役和此后延续的阶级斗争中形成的一套话语体系,背后隐含的依然是政治主体没有完成角色转换。
10.实报灾情又赈济灾民,但是违反了官场逻辑的人会怎样呢?晚清四大谴责小说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最后一回《负屈含冤贤令尹结果 风流云散怪现状收场》中讲,蒙阴县闹蝗灾,县令蔡侣笙挪用常平仓(中国古代政府为调节粮价,储粮备荒以供应官需民食而设置的粮仓)的款子,先行振济,使百姓免遭灾殃。但同受灾的各邻县又匿灾不报,于是上级认为蔡侣笙捏报灾情,擅动公款,勒令缴还,最后革职。当然了,这是晚清的事情,现在……
11.在这个体制中,具体某个个体犯下的错误当然是需要追究的,但为什么不去更加深入思考一下造成错误的根源呢?我们是怎么做到在现今还如古人一样还在期盼一个“青天大老爷”的体制呢?
12.你以为大众需要的是真相,而实际上大众真正需要的是各种情绪,真相往往伴随着情绪上的难以接受(残忍)和思辨过程(痛苦),这两种难度使得大众倾向于忽视真相。大众转而谋求偏执、狂热、自我陶醉和自我安慰。
13.情绪一旦被调动起来,可以变成流量(金钱),比如曾经的mimeng,曾经的一篇篇10万+;可以变成话语权,甚至可以达成政治诉求,比如纳粹煽动对犹太人的仇恨。勒庞在《乌合之众》中说:“谁掌控了影响群众想象力的艺术,就掌控了统治他们的艺术。”埃里克?霍弗在《狂热分子》中提到:“在所有团结的催化剂中,最容易运用和理解的一项,就是仇恨。仇恨可以把人从他的自我快速卷走,使他忘记自己的幸福和前途,不去妒忌他人也不会只顾自己。他会变成一颗匿名的粒子,渴望跟同类汇聚融合,形成一个发光发热的集体。”
14.庞氏骗局,只要还在赚钱,就不是骗局,跑路了才是骗局——国事大抵如此。
15.你跟他说澳洲奶粉比中国的好,他说你不爱国。你说那祝你小孩喝一辈子国产奶粉,他说你怎么可以这样咒孩子——国事大抵如此。
16.你说甲生疮。甲是中国人,你就是说中国人生疮了。既然中国人生疮,你是中国人,就是你也生疮了……倘你没有生疮,是说诳也。卖国贼是说诳的,所以你是卖国贼。我骂卖国贼,所以我是爱国者。爱国者的话是最有价值的,所以我的话是不错的,我的话既然不错,你就是卖国贼无疑了!——鲁迅《论辩的魂灵》——国事大抵如此。
17.第44次中国互联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指出,截止到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8.54亿,用户月均使用移动流量达7.2GB。其中45.5%的网民为30岁以下的年轻群体,本科以下学历(不含本科)网民占比为90.4%,而月收入在元以下的网民群体合计占比超七成。高中学历以下的网民占了81.4%。其中最大头的是初中学历群体,占比38.1%——你每天与之争得面红耳赤的,极可能就是这个群体。
18.公司有一次同事们在一起吃午饭有人问最近有什么好看的剧,我条件反射说了一句《切尔诺贝利》,大家一脸不解。我忽然意识到我生活在的是一个周围人看《陈情令》《庆余年》的大环境中,于是我在“什么贝利”的追问下乖乖地闭上嘴吃饭。但我还是要推荐这部BBC的剧,这部剧讲述了前sulian的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件,正如豆瓣网友评论的那样:“什么能保护我们?不是航母,不是能落在月亮背面的那个东东,也不是能抱着美国同归于尽的核弹,甚至不是P4实验室。是自由的信息、新闻,是独立的XX。有了这些现代文明的东东,他们当初就不敢抓那8个人,也无法堵住知道内情的人的嘴,事情也不会发展到今天的地步。”
19.超级国家机器已经几乎碾碎了所有的社会自治力,导致在面对突发公共安全事件时,本应及时进场的法律动员、知识动员、教育动员完全取决于行政效率的高低,而如此地缘规模的绝对主义国家,光层层上报中涉及到的信息传输时效性和真实性的风险可想而知。
20.在这场疫情结束之后,充斥着屏幕和媒体的仍将是奋战在第一线的医护工作者,发明疫苗的科学家,那些某某某和某某某的亲切慰问,国家再度被阐释为唯一的拯救者。
21.天花曾经在人类历史上夺去上亿人的生命,其中的名人有哈布斯堡王朝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约瑟夫一世、路易十四的孙子(法国王储),巴伐利亚选帝侯马克斯米利安三世?约瑟夫(MaximilianIII.Joseph)等,这些统治者的逝世都导致了时局的变化。“天花无疑是民主的,在宫殿和茅舍中都大开杀戒。”病毒的确是“民主”又是公平的,所有的人在疾病面前都是血肉之躯。我想表达的是每个人虽然生下来就不公平,但是追求公平依然应是全人类的目标。
22.康熙皇帝由于幼年得过天花而被选定为皇位继承人(因为得过天花的人终身免疫),他即位后,大力推动针对天花的防疫工作,医院专门设立了痘诊科;又设立“查痘章京”职位,后来还引进南方的种痘法,天花终于得到有效遏制。年,英国医生爱德华?詹纳发明了牛痘接种法。据记载,这种西方的牛痘法嘉庆年间已传到中国,可是后来的慈禧的独生子同治皇帝仍然死于天花,民间盛传死于梅毒。同治生病后,两宫太后等人不是积极寻求治疗,而是在宫内外大搞“供送痘神”:两宫赴景山寿皇殿焚香祈祷;文武大臣身穿花衣,为皇帝祈福;宫中张灯结彩,贴着驱邪避祟的对联。满身疮痍的同治的死亡,如同江河日下的满清王朝,带着“同治中兴”的回光返照,一路走向风雨飘摇。为什么王朝前期的科学做法后来逐渐变成了崇尚迷信呢?难道这只是因为某个人起的作用吗?
23.是平时有多无存在感,才需要无论在什么时刻都去民族主义的集体式狂欢中找到存在感?是有多自卑,才需要一而再再而三地强调本民族的文化价值优越性?是平时有多习惯被剥夺被牺牲,才抬出民族主义来强调这一切的正当性?
24.民族主义虽然把民族利益看得至高无上,但除在非常时期和可能的文化领域可小有作为外,根本无法为实现民族利益提供真正有效的手段——尊重多元与宽容异端才是正途。
25.掌故一则:年10月24日,(此处删去字)
26.我知道的是二十世纪所有的最新科技发明的首次应用全部是在军事上,那么基因技术呢?难道到了二十一世纪人类就改了吗?(好,就算某一国秉持良心不把最新科技应用于军事领域,那周边或敌对国家应用了怎么办?)
27.所以科学技术的进步真的是第一位,是最重要的吗?那为什么科技这么先进了,人们还在相互争夺?世界上还有战争?每个人都活得那么辛苦又不自在呢?
28.最后以海明威的《丧钟为谁而鸣》中的话做结:所有人是一个整体,别人的不幸就是你的不幸。所以不要问丧钟是为谁而鸣,它是为你而鸣。社会是一艘大船,所有人都在同一艘船上,当船上有一个人遭遇不幸的时候,这个人就可能是全船人的威胁。所以,永远不要对别人的不幸和苦难无动于衷,一个人的不幸就是全体人的不幸。
29.最最后温馨提醒:趁这几天他们手忙脚乱忙于应对而管控相对松懈之时,不妨多看一点信息,但前提是一定要思考和判断。
本系列往期一共十九期内容(被删了一期,链接就不放了):这一期,为你别说了,我们没有一个人是干净的男权社会的受害者是所有人女娲造人是不是就是基因改造?“爱情造孽呀,爱情可怕!”“不,陛下。这是一场革命!”一起从今天开始反抗资本主义吗?究竟有多少男人的第一次给了妓女?当风车真的变成了巨人,人们才明白唐吉诃德的伟大“人是万物的尺度”例证——电饭煲做饭加一指节的水我们因资本相遇,又因资本而分离凌晨三点不是试图清理人生的时间我记性太好的痛苦之一是把承诺当真我们聊的不是政治,聊的是公共生活天空哪里美了?它是下钞票了吗?如果神死了,我们就造一个出来我和历史上一切的废物一样牢骚满腹我这怎么能叫拖延症呢?我这是哈姆雷特式的延宕南无不上班还有钱菩萨↓↓
王不留行行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