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虽小,但是上面密集着多个穴位。早在两千多年前的中医典籍《灵枢·口问篇》中记载:“耳者宗脉之所聚也。”耳是全身经络分布最密的地方,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的别气都走行于耳,此外还有许多经脉注入于耳。所以耳和全身的关系都很密切,当身体不适时,耳朵上会出现相应的表现。
耳穴,顾名思义是在耳廓的穴位。耳穴定位体现了耳与脏腑、身形的对应关系,是望耳诊病的重要基础。耳穴虽密集于耳郭,但分布并非杂乱无章,耳穴的分布是有规律可循的。可以把耳朵看成一个倒置的胎儿,头部朝下,臀部向上,就像一个屈膝而跪,向内弯曲,耳朵的软骨代表我们的脊柱,从上往下分别是膀胱、输尿管、肾、胰、胆、肝、脾。
当我们的身体出现问题时,就会在我们的耳朵上表现出来,常见的表现包括压痛、变形、变色、起水泡、出现结节、凹陷或者脱皮的情况。如慢性支气管炎,肺穴区呈米粒大小的白色隆起,边缘清楚;如糖尿病,胰胆穴区与十二指肠穴区之间有淡红色粟粒状圆形隆起,胰腺区有白色点状隆起。在耳穴上用针刺或其他方法进行刺激,有防病保健的作用。其治疗范围较广,操作方便,且对疾病的诊断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运用耳穴诊治疾病,早在《灵枢?五邪》就有记载:“邪在肝,则两胁中痛……取耳间青脉以去其掣。”《灵枢?厥病》记载:“耳聋无闻,取耳中。”唐代《备急千金要方》有取耳中穴治疗马黄、黄疸、寒暑疫毒等病的记载。历代医学文献也有用针、灸、熨、按摩、耳道塞药、吹药等方法刺激耳廓以防治疾病,以望、触耳廓诊断疾病的论述,并一直为很多医家所应用。这说明我国利用耳穴诊治疾病的历史已相当悠久。
耳豆疗法:“耳豆”是在耳穴表面敷贴压丸的一种简易疗法,既能持续刺激穴位,又安全无痛,目前广泛应用于养生保健。通常可选用王不留行籽(行气通经)、磁柱(镇定安神)、白芥子(活血止痛)等,给予适度的揉、按、捏、压,使其产生热、麻、胀、痛等刺激感应,以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效果。王不留行,味苦,性平,归肝、胃经。为石竹科植物麦蓝菜的干燥成熟种子,粒圆润滑。但因王不留行籽有以上作用,所以耳穴压豆中的“豆”一般选用王不留行籽。选用割好的小胶布粘着王不留行籽,贴在耳朵上相应的穴位上,来进行治病的方法。每日患者可自行按压3-5次,每次每穴按压30-60秒,3-7日更换1次,双耳交替。
疾病选穴:耳穴压豆中医外治手法可以用于内分泌代谢及功能性疾病如神经衰弱,及各种炎症性疾病、变态反应性疾病等。适应症:适用于减轻各种疾病及术后所致的疼痛、失眠、焦虑、眩晕、便秘、腹泻等症状;禁忌症:耳部炎症、冻伤的部位,表面皮肤有溃破,有习惯性流产史的孕妇禁用。
针对失眠、便秘、头晕、过敏性鼻炎、减肥等病症效果显著。
失眠:主穴:神门,心,枕,交感,神经衰弱点。
便秘:主穴:大肠,直肠,三焦,脾,消化系统皮质下。
头晕:主穴:耳尖放血、晕区、肝、枕、外交感。
过敏性鼻炎:主穴:外耳,咽喉,风溪,肾上腺,肺。
减肥:主穴:脾,胃,饥点,大肠。
医院中医护理门诊
由中医专科护士出诊,开展铜砭刮痧、平衡火罐、手法通乳、耳穴压豆、生长帖等技术。
01
銅砭刮痧
銅砭刮痧
适应症:1.失眠症;2.颈肩、腰背痛患者;3.痰湿体质患者;4.中暑。
禁忌症:1.饱腹或者太饥饿,不适合刮痧,醉酒者禁刮;2.孕妇禁刮;3.哺乳期若实在需要被刮,被刮后五天内不能哺乳;4.糖尿病坏疽到发黑水肿一碰就破皮的溃烂状态不适宜刮痧。
02
平衡火罐
平衡火罐
适应症:1.颈项、腰背酸痛患者;2.慢性疲劳综合性患者;3.痰湿体质的患者;4.肩周炎患者。
禁忌症:1.肿瘤病人、血液病人、孕妇;2.皮肤破损有瘢痕处及皮肤病患者;3.高血压病发展期。
03
手法通乳
为通乳患者做准备
适应症:适用于产后哺乳期急性乳腺炎郁滞期的妇女(包括乳汁淤积导致的乳房肿块、胀痛、高热、乳汁少等)
禁忌症:严重心血管疾病、出血倾向疾病、极度虚弱、空腹及饱食后、注射隆胸术后不宜进行手法通乳技术。不配合者,如精神分裂症、高热惊厥者不宜进行手法通乳技术。急性乳腺炎热毒炽盛,正虚毒恋期不宜手法通乳。
04
耳穴压豆
耳穴压豆
适应症:适用于减轻各种疾病及术后所致的疼痛、失眠、焦虑、眩晕、便秘、腹泻等症状
禁忌症:耳部炎症、冻伤的部位,表面皮肤有溃破,有习惯性流产史的孕妇禁用。
05
生长贴
生长贴
适应症:1.五周岁以上的儿童;2.身高增长缓慢或身高低于同龄同性别身高者;3.免疫力差,容易生病的,例如反复感冒;4.平时容易消化不良的,例如腹胀、腹泻、便秘等;5.先天不足如早产儿或低出生体重儿。
禁忌症:患有严重皮肤过敏、严重先天性心脏病等器质性疾病的患儿不适合贴敷;发热、急性疾病、慢性病急性发作等情况下应暂缓贴敷。
更多医疗资讯,点击下方↓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价格大概需要多少钱贵阳白癜风专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