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易同源
易学阐述事物阴阳动静变化的道理,中医学研究、阐明人体阴阳盛衰消长的机制,两者在认识论和方法论上有共通之处,所以“易具医之理,医得易之用”,两者同源于对事物阴阳变化的认识,故称“医易同源。”!
本草纲目宁心安神偏方
龙眼肉、酸枣仁(炒)、黄芪(炙)、白术(焙)、茯神各50克,木香25克,炙甘草8克。
虚烦失眠,思虑过度,劳伤心脾,健忘怔忡,自汗惊悸。
各药配齐后,切细,每服五钱,加姜三惩、枣一枚、水二盅煎成一盅。
睡前服用,每天一次。
2~3周为1个疗程。
忌烟、酒及辛辣、油腻食物;服药期间要保持情绪乐观,切忌生气恼怒;对酒精及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如正在服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本草纲目》。
小米枣仁粥
小米克,枣仁末15克,蜂蜜30克。
补脾润燥,宁心安神。治纳食不香、夜寐不宁、大便干燥。小米有清热解渴、健胃除湿、和胃安眠等功效,还具有滋阴养血的功能,可以使产妇虚寒的体质得到调养;小米中含有丰富B族维生素,具有防止消化不良及口角生疮的功效。酸枣仁能宁心安神,小米可补脾养心。酸枣仁在锅内微炒片刻研末,家庭可用擀面杖研磨。
小米煮粥,候熟,入枣仁末,搅匀。
食用时,加蜂蜜,日服2次。
可经常食用。
服药粥期间忌食葱、蒜,忌冷服。小米忌与杏仁同食。忌烟、酒及辛辣、油腻食物。
来自民间。
猪心炖柏子仁
柏子仁15克,猪心1个,精盐、料酒、酱油、葱片适量。
此汤菜有养心安神、润肠通便之功效。可治心血不足所致的心悸不宁、失眠多梦等症。
把猪心洗干净,切成厚片,同柏子仁放入有适量清水的锅中,加放料酒、精盐,在小火上炖至猪心软烂后,加入酱油、葱花即成。
佐餐食用。
连服3天为1个疗程。
黄连、桔梗、乌梅忌与猪肉配伍,药膳的制做用具尽量用砂锅或不锈钢锅,忌用易褐变的铁锅。
来自民间。
桑龙药酒
桑椹子克,龙眼肉克。
滋阴养血,养心安神,补益脾气。适用于心脾不足、阴虚血少所致的心悸失眠,体弱少力,耳聋目暗等症。
以烧酒5升浸泡,坛口封固,十日后开坛饮。
每次5~10毫升,临睡前温服。
适量饮用,不宜多饮。
适量饮服。服用镇静剂量的巴比妥类药物时不宜饮酒。精神安定剂氯丙嗪、异丙嗪、奋乃静、安定、利眠宁和抗过敏药物扑尔敏、赛庚陡、苯海拉明等如与酒同时服用则对中枢神经亦有协同抑制作用。在服用单胺氧化酶抑制剂时不宜饮酒。酒精对凝血因子有抑制作用,会使末梢血管扩张,故酒与抗凝血药也不宜同时服用。
清·《良朋汇集》、《治疗与保健药酒》。
龙眼冰糖茶
龙眼肉25克,冰糖10克。
把龙眼肉洗净,同冰糖放入茶杯中,沸水,加盖闷一会儿,即可饮用。
此茶有补益心脾、安神益智之功用。可治思虑过度、精神不振、失眠多梦、心悸健忘。
每日1剂,随冲随饮,随饮随添开水,最后吃龙眼肉。
穴位敷贴
琥珀末10克,朱砂末10克。
混合调匀,再用凡士林调成软膏状。
每次取黄豆大小置于鸡眼膏(药店有售)中央(将原鸡眼膏中央药取出),贴于患者双侧内关及膻中穴,失眠严重者加贴双侧涌泉穴,每隔1~2天换药1次,3次为1疗程。
穴位按压
心、神门。均取双侧。
将胶布剪成0.5厘米×0.5厘米的方形块,取王不留行籽1粒,粘于方形胶布片中央备用。取火柴棒1根,将火柴头在上述穴位及其周围按压,测得敏感点(疼痛明显处)后,在原处轻轻加压,使该处留下压痕,然后将备用的胶布贴在穴位上(王不留行籽对准火柴头压痕)。医者以拇指、食指分别置于耳廓前后,指腹相对,按压神门穴药籽;再以食指或小指指端压心穴药籽。力度以患者有轻度刺痛为宜(不可过重,防止皮肤破损),每穴按压1分钟。然后双手搓揉双耳,使之充血发热为度。患者如法每天自行按压耳穴3~5次,每次每穴1分钟,睡前必按压1次。胶布每天更换1次。7天为1疗程。需继续治疗者,休息1周再进行第2疗程。
日光浴
利用太阳的红外线温热作用和紫外线的生物化学作用来活跃组织细胞,增强血液循环,促进代谢。达到明显的解痉、镇痛、安神、舒畅情志,调节内脏功能的目的。
让机体直接暴露在阳光下,并按一定的顺序和时间进行系统照射,四季均可,一般适宜气温为22~26℃,不应低于18℃或高于36℃,并在天气晴朗,阳光充足(上午9~10时,下午3~5时)的条件进行。照射时间可由5~10分钟开始,逐渐增加到1~2小时。
皮肤过敏、发热、出血性疾病、饭前、饭后1小时不宜进行,同时应保护眼睛,防止中暑。
归藏易文化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赞赏
人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