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耳穴
耳与脏腑经络有着密切的关系。各脏腑组织在耳廓均有相应的反应区(耳穴)。刺激耳穴,对相应的脏腑有一定的调治作用。刺激耳穴的主要方法有:针刺、埋针、放血、耳穴贴压、磁疗、按摩等。人体某一部分有病时,就会反应在耳郭的一定部位上,这些部位就是耳针治疗的刺激点,统称为耳穴。
1耳穴的起源从公元前到公元20世纪50年代,可以称之为耳穴的萌芽时期。这个时期耳穴发展缓慢,耳穴的数量仅10余个,应用耳穴诊断和治疗疾病的记载不系统,零散记载于各医书中,但是这些文献记载证明了耳穴起源于中国,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从20世纪50年代到年,可以称之为目前耳穴最为辉煌的时期。这一时期发现了到多个的耳穴穴位,发表了上万篇耳穴论文,出版了几十本耳穴著作,祖国数千万的患者体验了耳针、耳穴疗法,最重要的是出现了一大批耳穴专家、耳穴爱好者和传承者。如马声远,现代耳医学之父法国医学博士PaulNogier(保罗·诺吉尔)许作霖等。
年中国成立了耳针协作组,年成立了全国耳穴研究会。年,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耳穴名称与部位”。按GB/T-92国家标准,耳穴为91个。
2耳穴:人体的全息耳朵可以看作是人身整体的缩小,带有身体的全部信息。如果人体发生疾患时,常会在耳朵的相应部位出现阳性反应点,最常见的是压痛,轻轻一压就疼痛难忍。除压痛外,外观可见到变色、变形、丘疹、结节、凹陷、水疱、血管充盈等变化。但需细心察看,并与正常部位比较,方可发现。如果对这些部位和与病情相关的一些耳部反应区进行有效的刺激,可以有助于减轻症状,甚至治愈疾病。中医用耳穴治疗疾病的道理,也正是源于此。
3耳穴的分布规律耳穴分布规律:与面颊相应的穴位在耳垂;与上肢相应的穴位在耳周;与躯干相应的穴位在对耳轮体部;与下肢相应的穴位在对耳轮上,下脚;与腹腔相应的穴位在耳甲艇;与胸腔相应的穴位在耳甲腔;与消化道相应的穴位在耳轮脚周围等。
4王不留行籽贴(耳穴贴)王不留行籽,别名王不留、麦蓝菜,不留行、王不流行,禁宫花、剪金花,金剪刀草,金盏银台,麦蓝子。为石竹科植物麦蓝菜的果实,具有活血通经,消肿止痛,催生下乳的功能。
王不留行籽的使用方法:选取耳穴,进行耳穴探查,找出阳性反应点,并结合病情,确定主辅穴位.以酒精棉球轻擦消毒,左手手指托持耳廓,右手用镊子夹取割好的方块胶布,中心粘上准备好的药豆,对准穴位紧贴压其上,并轻轻揉按1~2分钟。每次以贴压5~7穴为宜,每日按压3-5次,隔1~3天换1次,两组穴位交替贴压,两耳交替或同时贴用。
5注意事项1.贴压耳穴应注意防水,以免脱落。2.夏天易出汗,贴压耳穴不宜过多,时间不宜过长,以防胶布潮湿或皮肤感染。3.如对胶布过敏者,可用粘合纸代之。4.耳廓皮肤有炎症或冻伤者不宜采用。5.对过度饥饿、疲劳、精神高度紧张、年老体弱、孕妇按压宜轻,急性疼痛性病症宜重手法强刺激,习惯性流产者慎用。6.根据不同病症采用相应的体位,如胆石症取右侧卧位,冠心病取正坐位,泌尿系结石取病侧在上方的侧卧位等。
◆◆◆◆◆
更多精彩花木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