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医学助手弘扬中医文化专注古中医学
您所阅读的此篇文章,为大众医学助手中医题库板块期内容,方便您的翻阅,祝您阅读愉快。
金匮要略题库
小计阅读
提示
大众医学助手中医题库为收录中医全科的题库练习题,可在线阅读和打印阅读。每日更新内容已经收录大众医学助手图书馆内,点击进入 B、肝 C、脾 D、肺 E、肾
18、己椒苈黄丸的适应证是
A、腹满B、胸满C、口舌干燥
D、肠间有水气E、咳喘
19、血痹病的病因病机是
A、风寒湿三气杂至B、感受风邪C、气血不足
D、血行不畅E、阳气痹阻
20、以下哪些药组成越婢汤:
A、麻黄、石膏B、麻黄、桂枝C、生姜、大枣、甘草
D、防己、茯苓E、泽泻、甘草
二、填空题
1、金匮首创以病为纲、、的杂病诊疗体系。
2风水恶风,,越婢汤主之。
3、百合病的主要病机是。
4、茱萸汤由吴茱萸、、、所组成。
5、桂枝芍药知母汤的组成是
。
6、血痹病,黄芪桂枝五物汤的适应证是
。
7、,射干麻黄汤主之。
8、虚寒肺痿(肺中冷)的主证是
。
9、虚劳里急,,小建中汤主之。
10、师曰:夫脉当取太过不及,,即胸痹而痛,气以然者,责其极虚也。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
故也。
11、心中痞,诸逆心悬痛,汤主之。
12、,附子粳米汤主之。
13、心胸中大寒痛,呕不能饮食,腹中寒,上冲皮起,出见有头足,上下痛而不可触近,主之。
14、按之心下满痛者,此为实也,当下之,宜。
15、男子消渴,小便反多,,,
汤主之。
8、虚寒肺痿(肺中冷)的主证是
。
9、虚劳里急,,小建中汤主之。
10、师曰:夫脉当取太过不及,,即胸痹而痛,气以然者,责其极虚也。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
故也。
11、心中痞,诸逆心悬痛,汤主之。
12、,附子粳米汤主之。
13、心胸中大寒痛,呕不能饮食,腹中寒,上冲皮起,出见有头足,上下痛而不可触近,主之。
14、按之心下满痛者,此为实也,当下之,宜。
15、男子消渴,小便反多,,,
汤主之。
词解
1、风气
2、气利
3、身体魁羸
4、阴阳俱微
5、彻心中愦愦然无奈
6、肩息
7、五邪
8、黧黑
9、里急
10、风强
四、问答题
1、试以《金匮》首篇原文为基础,论述张仲景在杂病的治疗和预防方面提出了哪些原则性的措施?(10分)
2、虚劳病治疗有哪些特点?请举原文说明。(10分)
3、胸痹心痛的成因及其主要症状和主方是什么?请举原文说明。
(10分)
五、病例分析
李某某,女,45岁,患者有肾盂肾炎病史。一周前,因感冒微发热,小便黄短,尿频,尿后有痛感,经小便检查:白细胞(++)蛋白(++)。经用抗菌素治疗,效果不显,而转中医治疗。刻诊:小便黄短而频,尿后有痛感,口渴喜饮,心烦,饮水后即呕吐,仍有低热37.6。C,小腹微胀,脉浮略滑,舌淡红苔白稍干。
1.诊断(按金匮病名):
2.证型:
3.辨证分析:
4.治法:
5.方药(包括方名,药物组成,剂量):
《金匮要略》试卷一(A)
参考答案
选择题
(一)单选题
1、D;2、A;3、D;4、B;5、A;6、C;7、D;8、B、9、A;10、A
(二)多选题
11、C,E;12、C,D;13、B、E;14、A,C,D,E;15、B,D;16、C,D,E;17、C,D;18、A,C,D;19、B,C,D,E;20、A,C
二、填空题
1、病证结合、辨证论治
2、一身悉肿,脉浮不渴,续自汗出,无大热
3、心肺阴虚内热,百脉失和
4、人参、生姜、大枣
5、桂枝、芍药、甘草、麻黄、生姜、白术、知母、防风、附子
6、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
7、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
8、吐浊唾涎沫
9、悸,衄,腹中疼,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
10、阳微阴弦,阴弦
11、桂枝生姜枳实汤
12、腹中寒气,雷鸣切痛,胸胁逆满,呕吐
13、大建中汤主之
14、大柴胡汤
15、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肾气丸主之。
词解
1、风气:自然界的气候
2、气利:下利滑脱,大便随矢气而出
3、身体魁羸:形容关节肿大,身体瘦弱
4、阴阳俱微:素体营卫气血不足
5、彻心中愦愦然无奈:病人自觉胸中郁闷烦乱,有无可奈何之感。
6、肩息:气喘时抬肩呼吸,是呼吸极端困难的表现
7、五邪:风,寒,湿,雾,饮食之邪
8、黧黑:黑而晦黄
9、里急:腹部有挛急感,但按之不硬
10、风强:风邪盛
四、问答题
1、答:在杂病的论治方面,仲景强调了:①治未病:未病先防,已病后早期治疗,防止疾病传变,原文第1条第1段。②虚实当异治,原文第14条。③表里分缓急,原文第14条。④新久有先后,原文第15条。⑤攻邪当随其所得,审因论治,原文第17条。⑥根据病人饮食居处和五脏喜恶进行护理,原文第16条。
2、①五脏虚损上重视脾胃,尤重于脾。小建汤原文第13条。②在病情上重视阴阳两虚及因虚挟实。这是因为阴阳互根,极虚又易招邪致瘀,原文8、13、14、15。③在辨证上以脉为纲,脉证合参。因虚劳内损。初期似如平人,故以脉参证,详析病机有其特殊意义。原文第3条。④在治法上侧重甘温扶阳,体现了《内经》“阴阳之要,阳秘乃固”的思想。九方中有六方即以甘温为主。如原文13,14条。⑤善用调补。凡以补为主的各方,无一用填补、呆补者,故能达到既充实元真,又促进其通畅的目的,如肾气丸。
3、成因:上焦阳气不振,以至阴寒邪气乘虚上乘胸阳之位,凝聚于心胸,痞塞阳气而成,原文第1条。主证: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主方瓜蒌薤白白酒汤主之,原文第3条。
五、病例分析
诊断:小便不利
辨证分析:寒水互结,气化受阻,下焦蓄水,上干于胃
治则:通阳降逆,化气利水
方药:五苓散加减
泽泻15猪苓15茯苓15白术15桂枝12
《金匮要略》试卷二(A)
一、填空题
1、《金匮要略》是东汉著名医家张仲景所著的《》的杂病部分。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诊治的专书。
2、夫诸病在脏欲攻之,,如渴者,与猪苓汤。余皆仿此。
3、风湿在表的治则,若治风湿者,,,风湿俱去也。
4、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主之。
5、中风的症状,邪在于络,;邪在于经,;邪入于腑,;邪入于脏。
6、历节病中,诸肢节疼痛,身体魁羸,
主之。
7、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如风痹状,主之。
8、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主之。
9、五劳虚极羸瘦------内有干血,其治法:,代表方:。
10、胸痹之病,,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主之。
11、胸痹不得卧,,栝蒌薤白半夏汤主之。
12、痰饮病篇中,四饮是指
13、病溢饮者,当发其汗,主之;亦主之。
14、水气病的具体治法有。
15、水气病篇中,四水是指
16、风水,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主之。
17、呕吐病篇,用半夏干姜散,其适应证是。
18、呕吐哕下利病篇中,半夏泻心汤的适应证是。
19、桃花汤的适应证是,本证的病机是
。
20、干呕,哕,若手足厥者,主之。
二、选择题
(一)单选题
1、金匮辨证的基本理论是:
四诊八纲为理论,脏腑经络辨证的方法
整体观为指导思想,营卫气血辨证的方法
整体观为指导思想,脏腑经络学说为中心
整体观为指导思想,辨证论治为中心
四诊八纲为理论,辨证论治为中心
2、“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的治法适用于:
A、肝实脾亦实B、肝虚脾亦虚
C、肝虚而脾实D、肝实而脾虚
E、肝脾不和
3、百合病的病机是:
A、心肺气血两虚B、外邪袭表化热
C、肝肾阴虚火旺D、心肺阴虚内热
E、胃热灼伤津液
4、“虚劳虚烦不得眠”何方主之?
A、百合地黄汤B、黄连阿胶汤
C、酸枣仁汤D、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E、栀子豉汤
5、咳而上气,此为肺胀,其人喘,目如脱状,脉浮大者,治宜:
A、厚朴麻黄汤B、小青龙加石膏汤
C、越婢加半夏汤D、麦门冬汤
E、木防己汤
6、按之心下满痛者,此为实也,当下之,宜:
A、厚朴三物汤B、大承气汤
C、大柴胡汤D、厚朴七物汤
E、大黄附子汤
7、支饮的病位主要在:
A、脾 B、肝
C、膈间D、胃肠
E、四肢
8、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治用:
A、苓桂术甘汤B、泽泻汤
C、肾气丸D、小半夏加茯苓汤
E、木防己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
9、痰饮病兼冲气上逆时治用:
A桂枝加桂汤B苓甘五味姜辛汤
C苓桂术甘汤D苓桂味甘汤
10、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治宜:
A、栝蒌瞿麦丸B、肾气丸
C、猪苓汤D、文蛤散
11、水气病,风气相击,风强则为
A、黄汗B、风水
C、瘾疹D、泄风
E、痂癞
12、风水恶风,一身悉肿,脉浮不渴,续自汗出,无大热,宜选:
A、越婢汤B、越婢加术汤
C、防已黄芪汤D、防已茯苓汤
E、甘草麻黄汤
13、陈某,男,40岁。患者因反复大便出血,血色紫黑,已近半月。患者素有胃病史,半月前因过食瓜果而得,伴形寒畏冷,胃脘部隐痛,得温则减,胃纳欠佳,头晕心悸,气短自汗,面色少华,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本病例的治方是:
A、柏叶汤B、黄土汤
C、赤小豆当归散D、四逆汤
E、桃花汤
14、呕吐哕下利病篇论述了下列各型呕吐,除外:
A、虚寒性呕吐B、实热性呕吐
C、停饮性呕吐D、阴盛格阳呕吐
E、虚热性呕吐
15、治呕吐用茱萸汤,其适应证的机理是:
A、胃寒,胃气上逆B、肝寒犯胃,胃气上逆
C、肝火犯胃,胃气上逆D、胃肠实热,邪热上扰
E、脾肾阳虚,胃气上逆
(二)多选题
16、虚劳病中,治疗阴阳两虚的方:
A、肾气丸B、小建中汤C、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D、酸枣仁汤E、黄芪建中汤
17、黄疸病篇湿热黄疸属热胜者:
A、茵陈蒿汤B、大黄硝石汤C、茵陈五苓散
D、栀子大黄汤E、小柴胡汤
18、桃花汤的组成有:
A桃仁B赤石脂C粳米
D干姜E银花
19、葶苈大枣泻肺汤的组成有:
A葶苈孑B大戟C芫花
D甘遂E大枣
栝蒌薤白半夏汤的组成是:
A、栝蒌B、薤白C、半夏
D、桂枝E、白酒
三、词解
1、五常——
2、酸削——
3、即重不胜——
4、心悬痛——
5、冒眩——
四、原文分析
问曰:病人脉数,数为热,当消谷引食,而反吐者,何也?师曰:以发其汗,令阳微,膈气虚,脉乃数,数为客热,不能消谷,胃中虚冷故也。
五、简答题
1、痰饮病的治则是什么?为什么?(5分)
2、简述越婢汤证与防己黄芪汤证的异同。(5分)
六、问答题:
1、试述仲景治未病的学术思想(10分)
2、在虚劳病篇中小建中汤可治疗哪种虚劳病?为什么?其症状有哪些?(请结合原文说明)(15分)
七、病例分释:(15分)
王××,男,39岁。92年7月15日初诊,自诉5天前因吃冰冻西瓜后,当晚自觉腹痛,腹泻大便6次,自服藿香正气丸后病情未能缓解。见大便色黄,带粘液和血,里急后重感明显,腹痛呈阵发性,胃纳稍减,口干,遂前来就诊。查舌红、苔黄腻,脉弦滑略数。体温38℃。
证候分析:
中医诊断(证型):
治法:
方药:
《金匮要略》试卷二(A)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金匮要略》是东汉著名医家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的杂病部分。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诊治杂病的专书。
2、夫诸病在脏欲攻之,当随其所得而攻之,如渴者,与猪苓汤。余皆仿此。
3、风湿在表的治则,若治风湿者,发其汗,但微微似欲汗出者,风湿俱去也。
4、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
5、中风的症状,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在于经,即重不胜;邪入于腑,即不识人;邪入于脏舌即难言,口吐涎。
6、历节病中,诸肢节疼痛,身体魁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
6、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
7、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味肾气丸主之。
8、五劳虚极羸瘦------内有干血,其治法:缓中补虚,代表方:大黄zhe虫丸。
9、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栝蒌薤白白酒汤主之。
10、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者,栝蒌薤白半夏汤主之。
12、痰饮病篇中,四饮是指痰饮、悬饮、溢饮、支饮。
13、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亦主之。
14、水气病的具体治法有发汗、利小便、攻下法。
15、水气病篇中,四水是指风水、皮水、正水、石水。
16、风水,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
17、呕吐病篇,用半夏干姜散,其适应证是中阳不足,寒饮上逆见干呕、吐逆、吐涎沫。
18、呕吐哕下利病篇中,半夏泻心汤的适应证是寒热错杂所致呕而肠鸣、心下痞者。
19、桃花汤的适应证是虚寒痢疾见久利不止,下利脓血色暗不鲜者,本证的病机是中焦脾气虚寒,气不固摄,滑脱失禁。
20、干呕,哕,若手足厥者,橘皮汤主之。
免责声明本版块所述内容一部分来自网络文库,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本篇所述观点不代表本平台观点。
国良先生整理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