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年如一日,杭州女子练就非凡武功,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里医院最好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241224/m9uufut.html
入伏以来,杭州持续高温,最高温度甚至打破历史纪录。在河坊街胡庆余堂近40℃的中药“桑拿房”里,伏月里的药材正在熬煮,夹着浓郁药香的滚滚热浪,这对季火英来说已属常见。药方治何病症、药材何时起锅、药汁何时收火......这些中药操作,已经工作22年的季火英全都了然于心。上午9时许,季火英跟学生交代完抓药的注意事项后,穿过胡庆余堂总店的曲径长廊,走向营业大厅的中药饮片柜台。素有“江南药王”美誉的胡庆余堂距今已有年历史,为最大限度保护古建筑本体,大堂内并未安装空调,三伏天只会使用冰块和风扇进行降温。“夏天到了是比较热,但也习惯了。”穿着白大褂的季火英额头上渗出汗珠,但丝毫不影响手上的动作。她拿起药方看了一眼,迅速找到白术、白芍、黄芪等中药对应所在的百眼柜,抓药、称药、包药,每个环节都利落流畅,不一会就把药方和药包送到患者手上。3个月记牢多味中药20秒就能包好一个药包胡庆余堂总店的中药饮片柜台,密密麻麻地摆放着多个百眼柜,里面分别放着多味常用中药和多味非常用中药。要想记住这多味中药,季火英可谓下足了功夫。年,18岁的季火英从杭州医药中专药物制剂专业毕业,并进入胡庆余堂工作。直到现在,季火英还清楚地记得工作第一天的场景:“当时的百眼柜不像现在会贴上药名,就感觉有好多一模一样的柜子,都不知道里面是什么。”(受访者供图)一开始,季火英每天只做一件事,那就是记住什么药放在什么位置。“一个抽屉大概2-3味药,重量大概在4公斤,记药的时候每天都要开关很多次。”三个月后,季火英把各个抽屉的中药名称都记牢于心,于是开始跟着老师傅学习中药调剂。最初,面对不同医生开的处方,季火英需要结合医生的诊断意见,才能清楚处方治疗的对应病症。由于不断要求自己要结合药物作用思考药方组合,季火英很快就实现了从“记牢药”“找准药”到“读懂药”的进阶,并开始在老师傅的带领下,拿起戥秤称药。戥秤,是中药调剂环节主要的小型量具。比起电子秤,戥秤校准更快,更便携、高效、精准。季火英说:“一般抓药的误差范围控制在±5%,但我们都要求控制在±3%。”虽然有秤可用,但更大的挑战是“一抓准”,这也是调剂时又快又准的保障。在实际操作中,每味药的体积和重量都不一样,药方剂量每次也都不同。为了更快地将中药交到患者手上,季火英又要求自己做到“眼睛像把尺、心里有杆秤”。她说:“过程其实很枯燥,但只要喜欢这个,就会对自己有所要求,十年磨一剑,也就会不断进步。”00:22由于每天不停地行走、踩踏,柜台的木质地板出现了程度不一的磨损,部分木板也略微凹陷。脚步一来一回间,季火英又用牛皮纸包好了一扎“虎头包”,平均下来,她不到20秒便能包好一个药包,一天要包四五十张药方的药量。靠手感知靠眼观察烫伤划伤都已习惯在调剂岗位磨炼五年后,季火英开始接触中药炮制技术。中药炮制是连接原药材与中药制剂、中药调剂的桥梁,主要是结合中药理论和中医医师的处方要求,使用不同器具对药材进行简单处理,以达到增强中药疗效、降低或消除毒副作用的目的。抓完药后,季火英走向中药剂型制作中心,准备看看当天的药材处理情况。走进工作区域,一股融合了浓郁药香的热浪扑面而来,一排现代化炮制工具正在有序运作。(受访者供图)“以前的传统炮制不像现在这样,是没有温度计和计时器的,都是要靠手感知靠眼观察的。”季火英指着机器上的显示屏说,“像药材的变色程度、冒烟程度这些,都是炮制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由于需要用到炮制过的王不留行(一味中药),季火英开始热锅。用手感知温度合适后,季火英将王不留行倒入锅中。快速翻炒间,药材很快由黑变白,达到出锅要求。从量变到质变就在一瞬间,做好一次炮制不难,但要保证每次炮制的药材都能达到稳定水准,就需要日复一日地训练。炮制房内的器具多样且利刀不少,加之炮制加工的方式大多都是炒、炙、煅等高温操作,烫伤、划伤也就成了季火英的“家常便饭”。正是22年如一日的磨炼,让季火英从初出茅庐的新人,成长为如今的中药炮制工特级技师、副主任中药师和执业中药师,先后被授予全国技术能手、浙江工匠、浙江金蓝领、杭州市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被聘为国家级医药行业特有职业技能竞赛裁判员、中药专业国家职业技能人才培养一体化课程标准开发实践专家等。(受访者供图)儿时身旁的中药香会一直弥漫到未来胡庆余堂内的牌匾不少,但唯有一块“戒欺”牌匾,是对内悬挂的。22年来,牌匾上强调的“采办务真,修制务精”也深深地影响着季火英。从学徒到大师的路上,季火英一直在药材上力求道地,在工作上追求精细,在待人上真诚友善。除了中药,季火英在胡庆余堂内接触最多的,就是前来求医问药的患者。每次将中药递给患者前,季火英都会结合中医“十八反十九畏”中涉及的药物配伍禁忌,跟患者强调用药注意事项,并关心患者近况。其中,季火英十分重视与患者的交流。对于不同病症的患者,她会给出相应的用药指导。季火英说:“身心同治很关键,人文关怀和用药同等重要,看到他们状态慢慢变好,我也很开心。”00:20如果说独自作战是季火英的自我修炼,那团队协作就是季火英与同事的双向成长。已经在胡庆余堂工作14年的徐艳波,虽然和季火英不在同一个部门,但她们常常在中药饮片柜台碰面,平时的合作也不少。有一次,在对一批藏红花进行真伪鉴定时,徐艳波和季火英意见相左。在徐艳波看来,这批藏红花色泽光亮、花丝较长,是为真品。而季火英认为,这批藏红花可能是染色处理后的伪品,需要进一步验证。经过一个小时的验证和探讨,两人最终确定这批藏红花为伪品。“她对待中药就是非常认真的,一定要刨根问底。”徐艳波边说边指了指周围的其他同事,“不管是谁,感觉跟她合作做事,双方都是能‘涨知识’的。”(受访者供图)如今,季火英还是胡庆余堂“传帮带”的重要一环。在胡庆余堂以赛促学、以学促用、以师带徒、以老带新的培训模式下,季火英不仅要带新徒,还负责技能培训和技术人才培养。目前,季火英累计带徒40余人,开展中药专题培训30余场,培训超余人次。在同一个中药饮片柜台旁,学生们在季火英的指导下,也开始了从理论到实践的探索。季火英说:“看着十八九岁的学生,我好像也看到了我曾经的影子。”22年来,季火英见证着胡庆余堂的变化,也见证着传统中医药行业的发展。诊疗手段的优化、现代科技的融入、新中式养生的“出圈”,都提醒着她要不断学习和精进。季火英告诉学生,只要用心做事,总能感受到其中的乐趣。年底,季火英参与浙江省首批特级技师评审答辩。当时,考评员问她为什么能在一个相对枯燥的行业坚持这么多年,季火英的回复是“从小熏陶,兴趣所在。”“小时候爷爷常去山上采草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的身旁就一直弥漫着中药的香味。我想,未来也会是这样。”季火英说。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angbuliuxinga.com/wxll/1375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