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怎么诊断 http://m.39.net/pf/a_5964818.html
《孙子兵法》导读(一)
《孙子兵法》经典导读(二)
《孙子兵法》经典导读(三)
04《作战篇》导读讲解
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国之贫于师者远输,远输则百姓贫;近师者贵卖,贵卖则百姓财竭,财竭则急于丘役。
作战最好的就是就地取材。为什么蒙古曾经纵横天下?他在后勤方面很有一套。我们都知道蒙古是马背上的民族,他们可以把牛肉弄成牛肉干,随身携带。牛肉的蛋白质含量很高,是很好的食物,然后带上酒囊或水囊,士兵们就可以长途奔袭,作战很长时间了。
在汉朝,匈奴经常来汉朝边境烧杀抢掠,汉朝只能防御,农耕文化对上游牧文化,作战还是很吃亏的。对方的骑兵很多,防御就很艰难。后来霍去病变被动为主动,带着骑兵作战,不需要什么后后勤,走一路抢一路,就赢得了对匈奴的反攻的主动性。
如果大家有打过《帝国时代》游戏的话,就会发现面对这种掳掠型的游牧进攻很恼火,因为茫茫草原,不像咱们在北边有长城,西边是青藏高原,要进攻不容易,草原就没有这种防御能力。
所以,虽然都是游牧民族来骚扰、来进攻农耕文化,但是由于汉朝有了长城,作战的时候就非常有利。对方来打,就可以利用长城把它锁在关外,当对方空虚的时候,再派出骑兵骚扰对方的后方,对方没有这么坚固的防御体系,所以就很难进行有效的防守。
当时匈奴面对汉朝的铁骑,也没有办法防守,结果就只有边打边退。后来匈奴去了哪里呢?这在中国的历史书中没有出现,在哪里出现了呢?在欧洲的历史书上出现了,欧洲突然来了一支强大的野蛮人部队,把欧洲搞得鸡犬不宁,这就是匈奴或者是突厥军队,也就是在土耳其,就是土耳其突厥,当时被赶到中亚、然后再被赶到欧洲,欧洲没有长城那么厉害的防御工事,面对突如其来的强敌,没有还手之力。
“取用于国,因粮于敌”。真正的强大还表现在在敌人那里获得补给,这也是霍去病的作战方法。反正不需要准备什么辎重,就是轻装精锐骑兵。骑兵轻装上阵,就是一支非常具有战斗力队伍,骑兵所有的一切都是从对方那里获得的,这种化被动为主动的作战方法,让匈奴苦不堪言。汉武帝时期,汉朝的人口是匈奴的几十倍,汉朝的骑兵作战能力不亚于匈奴,所以打起仗来匈奴就吃不消了。
汉武帝时期之所以能够反击匈奴,背后也是因为国家的实力有了很大的增强。春秋战国到秦朝末年打了几百年的仗,民生非常艰难,所以,汉朝就采纳了道家的学说,无为而治,让老百姓休养生息。经过文景之治之后,汉朝的实力大增,国家变得富有,穿铜钱的线在仓库里都腐烂了,粮食烂在仓库里也吃不了,自然就有了对匈奴反击的底气。战争的背后是汉朝攒了几十年的家底,打仗打的是这样的综合实力。
但是,汉武帝打匈奴基本上把国库都打空了,虽然也算是杜绝了为患边关几十年的匈奴,但是也让自家几代人攒的财富都打得差不多了。
国之贫于师者远输,远输则百姓贫;近师者贵卖,贵卖则百姓财竭,财竭则急于丘役。
如果长期或者是非常远地输送粮食,中间损耗是很大的,损耗大了之后,真正用到前方将士的,就不剩多少了。如果在部队旁边卖东西,就卖得贵,如果卖得贵的话,老百姓的财力就会枯竭,老百姓没有钱财,又要发动徭役,会导致过度损耗。
力屈中原、内虚于家,百姓之费,十去其七;公家之费,破军罢马,甲胄矢弓,戟盾矛橹,丘牛大车,十去其六。
因此打仗会导致中原百姓消耗过大。这就是为什么秦朝末年打不赢匈奴?就算是汉高祖刘邦也不行,那时他都凑不齐4匹同样颜色的马来为他拉车,皇帝尚且如此,更何况普通的大臣以及老百姓。这也是后来用道家思想来来治国的一个原因。
故智将务食于敌,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①杆一石,当吾二十石。
所以,有智慧的将领,一定是要在当地取材,获得生存:吃敌人一钟或一石粮食,相当于自己的二十钟或二十石粮食。这就是此消彼长的效果。打仗后勤怎么来,粮食怎么来?这是睿智的将领要思考的一个核心问题。
汉朝初年,刘邦评判的天下功劳最大的人,不是那些前方作战的将领,而是萧何。萧何是做什么的?刘邦的后勤部长,也是刘邦的人力资源的总监。前方缺粮,他自己准备筹措粮食送到前方打仗,没人,就自己组织族中的子弟支援。当刘邦说萧何功劳最大时,将领们很不满,说:“你看我们冒死奋勇杀敌,萧何只是在后方,凭什么他的功劳在我们之上?”刘邦说:“你们看过打猎没有?打猎的时候,猎犬是有功劳的,它们会去撕咬猎物。但真正有价值的是猎人,猎人的安排布置,你们虽然奋勇杀敌,但功劳充其量是一只猎犬,萧何才是猎人,所以他的功能超过你们!”这样一番形象的比喻,将领们无话可说。所以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打仗的时候将领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选择白起还是赵括,基本上就决定了双方的前途命运。
刘邦打仗基本上是百战百败,每战必输。但是刘邦手下有一名将领叫韩信,此人却百战百胜。韩信还没有显露出他的才华之前,他原本是项羽帐下的普通的将士,后来觉得在项羽手下没有什么前途,就投靠了刘邦,做了一个小官。所以,韩信感觉在刘邦这里也没有什么前途,怎么办?当时战局也不利,所以他就逃跑了。
当萧何听到韩信逃跑,大惊失色,马上就骑着快马去追韩信,他也没有跟刘邦禀报,就有士兵向刘邦禀报说:“汉王,大事不好了,萧何跑了!”因为萧何是刘邦最信赖的同乡,刘邦非常气愤,别人跑也就罢了,怎么萧何也跑了?这叫信谣传谣,刘邦就以为萧何真的跑了。然而,过了几天,萧何回来了,他快马追韩信三天三夜,终于把韩信追了回来,萧何问韩信为什么要走?韩信说我现在只是一个小官,没有前途。萧何告诉韩信:“你相信我,跟我回去不要走了,你一定能够实现你的理想!”韩信说:“我的理想是什么?如果还是一个一般的将军的话,没什么意思,不是我的梦想!”萧何说:“你相信我,跟我回去!我会让你成为大将军,我会极力向汉王推荐你!”成为大将军的话,相当于最高统帅,仅次于汉王,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韩信听到萧何的保证,终于同意:“那好吧,我就相信你!”于是就跟着萧何回来了。
当刘邦听到萧何回来之后,是又生气、又高兴、又愤怒,就问他为什么逃跑。萧何说我不是逃跑,我是追韩信去了。刘邦说:“你小子骗谁?我的将领跑了几十个没见你去追,为什么偏偏要追韩信?”萧何说:“如果大王只是当一个汉中王,那你可以不用韩信;但如果要跟项羽争霸天下的话,你必须要用韩信,用好韩信!”刘邦听后说:“这个人这么厉害吗?怎么没看出来?好吧,我就封他做一名将军吧!”萧何说:“你如果封他做将军,他还是会离开你的,你只有封他做大将军才行。”刘邦对萧何非常信任,就同意拜韩信为大将军。
听说汉王准备拜大将军了,他手下有很多的能征善战的将领都跃跃欲试,以为机会来了,可汉王却拜了名不见经传的韩信做大将军,让所有的将领都大吃一惊。但是,很快韩信就让所有人见识到他的军事才能,通过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这些突破战争想象极限的做法,一战成名!所以,韩信发迹的背后跟萧何的引荐是分不开的。
韩信跟汉王刘邦之间的裂痕出现在韩信打下了齐国之后,刘邦的势力虽然在进一步强大,但是刘邦打仗还是不行,屡败屡战;当时他跟项羽在纠缠,项羽却是百战百胜。前方战事吃紧,汉王就给韩信去信请求支援。可韩信却回复说:“我要做假齐王,否则我新打下的地方控制不住!”刘邦听了非常恼火:“我这里都顶不住了,你还在跟我谈条件?”就准备把来送信的韩信的人发落了!张良赶紧拉刘邦的衣袖,提醒他现在不是发怒的时候。刘邦反应很快,很有悟性,马上意识到现在发火不是时候,说:“大丈夫要做就做真齐王,做什么假齐王?”于是,就封韩信为齐王。韩信才出兵解困。但是,韩信和刘邦之间的裂痕还是出现了。
资料链接:苏东坡《留侯论》赏析导读
韩信虽然非常有军事才能,但不太懂得韬光养晦。有一次刘邦问韩信,你看我能够带多少兵?韩信仔细地打量了刘邦,就老老老实实回答:“汉王的话,最多能够带10万兵!”刘邦就问:“你能够带多少呢?”韩信回答:“我的话,多多益善!”一点都不客气,让刘邦脸色都变了。韩信也意识到这一点,然后马上补充了一句:“汉王您不善带兵,但是善于带领我们这些将领!”这虽然是实话,但是又加深了韩信跟汉王的裂痕。所以当刘邦打下天下之后,韩信就被贬为淮阴侯。
在中国历史上,一般来说,打下天下之后都会有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情况。吕后决定要除掉韩信,怎么除呢?韩信他也是一方诸侯,也因为是萧何。吕后用了萧何的计策把韩信骗到宫中,让很多宫女用长长的竹竿削尖把韩信捅死,这就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韩信墓前有一副对联: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无论是生存还是死亡,都是因为萧何这一个知己;存亡两妇人是指韩信在不得志的时候,是一位老妇人给他粮食吃,给他做了饭,韩信对此人非常的感激。老妇人说我只是看你可怜,我也不需要你什么感激,你好好找一点正事做就行了,不要一天吊儿郎当,只知道钓鱼还钓不上来。这位妇人是韩信的救命恩人。另一个妇人就是吕后,他死在吕后的决策之下。
我们接着讲打仗,刚刚讲到了一位非常具有军事才能,但智商情商不太够的韩信,死得也不冤。韩信其实错过了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就是三分天下的机会。当汉王被项羽围攻的时候,韩信已经打下了齐国,他手下一个谋臣就劝他独立:“现在的情况,是你帮助项羽就项羽胜,你帮助刘邦的话就刘邦胜,但是你也可以割据一方,这样三角就可以平衡,更有稳定性。”但韩信还是心肠稍软,他说项羽看不起我,但汉王对我很好,我必定不会背叛他!那位谋士还是很有眼界、很有眼光的,当他被贬之后,对当初的决定追悔莫及,但悔之已晚。
故杀敌者,怒也;取敌之利者,货也。车战得车十乘以上,赏其先得者而更其旌旗。车杂而乘之,卒善而养之,是谓胜敌而益强。
打仗最重要的就是取之于敌,用之于敌,越打越强,而不是越打越弱。在这里,孙子他做了一个总结:
故兵贵胜,不贵久。故知兵之将,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
打仗要快速,不能打太久,打太久的话就会对国家造成危害,导致危险。
真正懂得用兵之道、深知用兵厉害的将帅,掌握着民众的身世,主宰着国家的安危。在纷繁复杂的战争中,需要有像韩信,像霍去病一样的将领,但这些将领都是磨练出来的。
未完待续
经典好书导读系列:
1、《古文观止》观止系列文章推荐
2、《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导读推荐
3、《千字文》导读推荐
思学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