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其实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但是用耳穴来解决似乎总有些令人诧异之处。自学习可知,耳穴乃舶来品,而发明耳穴者,又是来自“华人医生”的启发,虽然可以用全息理论来解释,但是总有些不周到处。我曾收了一本外国的耳穴书,一个个点都是用西药的名字命名,可惜不慎丢失,诚为憾事,可知单以全息论,不足矣。因为近来转科面对患者失眠之情况,频繁用耳穴,位置由带教老师许可与审核下我开具,由护士老师进行贴耳豆的操作,因医嘱有一定刻板要求,却也形成一个处方——神门、枕、颞、额、心、肝、肾医嘱往往要求八个,再随机加一个,一般贴一侧。而所用耳穴为磁珠,较王不留行子颇硬。以此处方贴之病案1:患者认床,自入院后即难安寐,予耳针,穴如上方+耳尖。上午贴而下午甚感耳部不适,傍晚摘除。当夜及出院前,皆得安寐。病案二,患者SLE,自发病以来一夜仅得二三小时睡眠,甚为苦恼,入院后予科内两种安眠药,皆不能奏效。予耳针,穴如上方+颈椎,嘱睡前按压至耳朵微热,次日查房,患者自诉前半夜仍有辗转,后半夜却得熟寐,近半年来第一次睡得如此好。可知耳穴之法,如得善用,甚妙。再记旧年医案,一友因熬夜两周,生物钟不能调回,不能早睡,甚为苦恼,予耳穴,处方记得有神门、皮质下、三焦等,当夜按时入眠。耳穴之法,如王不留行子,愚以为,睡前按压至耳热,为取良效之法。至于摘除,待其自落便可,不必刻意除之。萧瑶剑客
似乎这样更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