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来源
石竹科植物麦蓝菜的成熟种子。
02
别名
不留子、牡牛、奶米、王不留、麦蓝子、剪金子、留行子。
03
植物形态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高30~70厘米,全体平滑无毛,唯梢有白粉。茎直立,上部呈二叉状分枝,近基部节间粗壮而较短,节略膨大,表面呈乳白色。单叶对生,无柄;叶卵状椭圆形至卵状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或近心形,稍连合抱茎,全缘,两面均呈粉绿色,中脉在下面突起,近基部较宽。夏季开淡红色花,疏生聚伞花序着生于枝顶,花梗细长,下有鳞片状小苞片2枚;花萼圆筒状,花后增大呈5棱状球形;花瓣5,倒卵形,先端有不整齐小齿;雄蕊10枚,子房上位。蒴果包于宿存的花萼内,成熟后先端呈4齿状开裂。种子多数,暗黑色,球形,有明显的粒状突起。花期4~5月,果期6月。
04
产地分布
生于山坡、路旁及丘陵地带荒地上,尤以麦田中生长最多;也有栽培。主产于河北、黑龙江、山东等地。
05
采收加工
6~7月种子成熟、蒴果未开裂时,割取全株,晒干,打下种子,去尽杂质,晒干。
06
药材性状
球形,直径约2毫米。表面黑色,少数红棕色,略带光泽,有细密颗粒状突起,一侧有一凹陷的纵沟。质硬,胚乳白色,胚弯曲成环。子叶2。无臭,味微涩苦。
07
性味归经
性平,味苦。归肝经、胃经。
08
功效与作用
活血通经、下乳消肿。属活血化瘀药下属分类的活血调经药。
09
临床应用
用量4.5~9克,煎汤内服。用治血瘀、经闭、乳汁不下、痈肿疔毒等。现在用治带状疱疹,或用作耳穴压迫治疗胆囊炎、胆石症。
10
药理研究
抗着床;抗早孕;兴奋子宫;收缩平滑肌和镇痛等作用。
11
化学成分
主要含王不留行皂苷、王不留行三萜皂苷、多种环肽、黄酮化合物、氢化阿魏酸、尿核苷、王不留行黄酮苷、麦蓝菜咕吨酮、王不留行咕吨酮、异肥皂草苷、王不留行次皂苷、D-葡萄糖等成分。
12
使用禁忌
孕妇、血虚无瘀滞者均禁服。
13
配伍药方
①治乳痈初起:王不留行30克,蒲公英、瓜仁各9克,当归梢9克,酒煎服。(《本草汇言》)
②治痈肿:王不留行(成末)二升,甘草克,野葛60克,桂心克,当归克。上五物,以酒服方寸匕,日三夜一。(《医心方》王不留行散)
③治疗肿初起:王不留行子为末,蟾酥,丸黍米大。每服一丸,酒下,汗出即愈。(《濒湖集简方》)
④治血淋不止:王不留行30克,当归身、川续断、白芍药、丹参各6克。分作二剂,水煎服。(《本草汇言》引《东轩产科方》)
附:上火有虚有实、有真有假,你是哪一种上火?一、现代人有那么多真火吗?
上火,是医生常听到的一个名词,尤其是广东病人,在主诉完病症后,常不忘提醒一句:我容易上火!
意即,不要开容易上火的药物。或提醒你,治病的同时,别忘了给他/她清火。
清火?现代人真有那么多实实在在的火吗?
我们先看看什么是上火?
二、上火表现
上火,通常指人体的上部,即头面、口腔,或心肺出现火热症状,如口舌生疮,头疮,头胀痛,咽喉、牙龈肿痛,口角糜烂,口燥咽干,鼻出热气,流鼻血,面红,目赤,痤疮,心烦,易怒,失眠多梦,痰黄稠等。
上火多有诱因,如:吃了易上火的食物,辛辣、温燥之品;工作生活压力大,情绪波动,经常熬夜,用脑过度;喝酒,过吃肥甘厚味。
「怕上火,喝xxx」这句广告词已深入人心。所以,很多人一有上火表现就立马本能地找凉茶喝。
但,凡上火都该喝凉茶吗?
不!还是先分清火的虚实与真假吧?
三、上火分几种?
上火,有实火,有虚火,也有假火。麻烦的是:现代人假火所占的比例不小!以下是火的分类与辨识:
1实火就是真正的有余之火,一般可再分为阳盛、湿热与邪郁(痰阻、瘀阻、食积、气郁)化火等。
按中医「实则泻之」的治疗原则,这类火基本可以喝凉茶来清火,只是不同的细分类该喝不同的凉茶。
01.阳盛实热
平素体质表现:多见于体力劳动者或青壮年,形体多壮实,较常人怕热,耐寒(注意:如果又怕热,又怕冷的不算这一型),喜寒凉饮食,喜冷饮,且能耐受寒凉,易上火,易口干、口苦、口臭,面红,食量较大,大便易干燥,小便黄,声音宏亮,精力旺盛,性欲较强,唇红,易有烦热感,急躁易怒,好动好强,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在这个体质基础上出现上火表现,就是单纯实火。
还有一个辨识方法:这类人喝凉茶很舒服,没有任何不适感。
所以,他们上火时可以喝,也应该喝凉茶。
适宜凉茶:王老吉凉茶、沙溪凉茶、邓老凉茶、甘和茶等。
适宜食物:绿豆、荸荠、甜瓜、西瓜、罗汉果、豆腐、冬瓜、苦瓜、藕、白菜、马齿苋、枸杞叶、番茄、梨、柿子、枇杷、香蕉、甘蔗、无花果、橄榄等。
“生态”盖指生命体与其环境的有机联系。生态伦理就是人们对生命存在与生态环境关系的道德观念、基本规范和道德实践。20世纪以来,随着人类对环境危机的广泛体认,生态意识猛然走出专业圈囿,置身公众舞台,被赋予影响人类环境实践,维护全球生态平衡的重任,成为世界显学。道教不是生态学,但其生态伦理精神因其独有的特色而为其他学说和宗教不可替代,否则就不可能衰而复兴,流传至今,影响深远。在伦理认识上,道教以其重视生命的喜乐、宁静、恬淡、朴素和心灵的充实与扩展为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