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堂漫笔山菠菜有个挺传奇的名字

今日古诗二月五日

[宋]司马光《又和二月五日风雪》

春风正豪怒,夜雪复飘扬。勿使羁愁乱,自知清兴长。帘疏声淅沥,灯冷晕微茫。此夕牛衣客,成名不可忘。

其实,老中医包饺子的时候,跟他说起把茶苗从草里扒拉出来的的事儿,他说不急,怕有霜冻。的确,每年杏花开的时候,多会遇上降温,这也正是为什么,很难采到杏花蜜的原因。这倒不是先生最担心的,先生担心的是,把草扒拉走之后,茶苗直接暴露在外,土壤会很快落干,而盖着草可以起到保湿的作用。可用草捂着,见不到阳光,茶苗又醒不了。

所以,第二天一早,先生并没有把草扒拉开,还保留了一点,若有若无。这样茶苗既能感受到阳光,又能遮挡点霜冻,还能减缓土壤落干的进程,一举三利。干完了这一切,见老中医还没起来,估计他是不想吃早餐了。但先生的肚子里空了,喝了几口水,回厨房把前前晚剩的饺子给煎了,吃了若干,留了四个。寻思等他起来,也有东西垫巴一下。

undefined

肚子里有食了。先生回到炮二,喝着茶水,盘算着今天干点什么。最后确定了两件事:把六棵柿子树栽上,给妈妈剜些土疮饹馇。去年冬天买了六棵柿树苗,准备栽在新收的那片地的路边,也就是西塂后顶上,后来听说九曲有一片老柿子树要出售,决定把西塂后顶上直接栽上一片老柿树,这样就直接结果,不用等,秋后就可以观赏红灯笼。先生便改变了主意,准备把这六棵柿苗另外安排地方栽上,结果妈妈住院,只好先把树苗培进土里,这事儿给抛在脑后了。

妈妈喜欢吃用土疮饹馇熬的小豆腐,先生也好这一口。按说,到了这个时候,妈妈会三天两头问,山上的土疮饹馇发出来了没有?长大了没有?老了没有?今年妈妈没吱声。没支声也得给妈妈弄些,让妈妈先张了口,就被动了。计划好了这两件事,先生便收拾好工具起身了。

先生决定把六棵柿树栽在炮房以南的清凉湖坝底,离路边一米半的地方,扯南到北,栽上六棵,等长成后,冬初往南一看,树上挂满了红红的柿子,怪好看的。先生一切以好看为准则。昨天三叔还问,那苞米地堰上,你栽些什么树?杏树。什么品种?不知道,就是为了开花好看。

把六个树窝挖好了。老中医推门出来了:要栽什么树?柿子树呀。嗯,不错,等秋天,挂满红红的柿子,好看。话题一转,老中医问:韭菜长出来没有?先生回答让老中医略有失望。中午咱包野菜哈饼吧?先生就不明白了,老中医怎么这么爱鼓挑吃的。就俩屌人,又没个美女,接就随便吃点就行了,没必要天天秀厨艺吧,费那劲干什么?

栽完了六棵树,先生收拾工具回到草堂,见老中医正在菜园周围寻摸野菜。还弄荠菜?不,弄点麦蒿和山菠菜,有点韭菜,就好了,起味儿。先生见盖韭菜畦子的毡子被掀开了,浇水后,韭菜这一夜又长了一指,最高的有三指,也就是六七厘米的样子。舍不得,寻思到南边看看野生的韭菜长得怎么样再说。

转了一圈,地堰上的野生韭菜长得虽然高点,但细得跟头发一样,还不如掐点畦子里的呢。老中医说,掐五六根就行,就是提点味儿。韭菜多了,就盖住了野菜的味道,更不好。好吧,先生用御制的左手版韭菜镰,割了九根韭菜,择好洗好,交给了老中医。先生问:这山菠菜叫法很多,有叫面条菜还是什么菜来着,正八经的名儿到底叫什么?王不留行。

什么?先生又问了一遍。王不留行。怎么会起这名,因为繁生的快,长它的地方长不了别的草吗?不,这里面有个传说,你等查一查,我记不准了。事后先生查了一下,果然是个典故。传说“”王不留行“”这种不知名的草药是药王邳彤发现的,这药有很好的舒筋活血、通乳止痛的作用。给它起名字的时候,邳彤想起当年王莽、王郎曾来过他的家乡的故事。

undefined

当年王莽王郎率兵追杀主公刘秀,来到邳彤的家乡,让老百姓给既要送饭送菜,还让腾出房子给他们住。但这村里的老百姓知道他们是祸乱天下的奸贼,就不顺他们的意,完全不理会他们的要求,到天黑也没有一家人给做饭。王郎气急败坏,扬言要踏平村庄,斩尽杀绝。此时一参军进谏道:此地青纱帐起,树草丛生,庄稼人藏在暗处,哪里去找。再说就是踏平村庄也解不了兵将的饥饿,不如赶紧离开此地。另作安顿,也好保存实力,追杀刘秀。王郎听了,才传令离开了这个村庄。鉴于这段历史,邳彤给草药起了个名字叫“王不留行”,就是有感于百姓不留王莽、王郎食宿,这个传说也反映了“失道寡助”。

过往今日

[]漫笔:挑沟筑坝引细流,待与伊人听蛙鸣

[]漫笔:在梦里完成了一项伟大的创新发明[]专递:漂泊(15)

[]记事:冬菜返青,春种开始

[]记事:四月飞花潭中落,八月醉啖瑶池果

文丐先生

分享是比赞赏更积极的生活态度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angbuliuxinga.com/wxbm/1026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